西寧城東區“六個維度”解鎖困難群眾“幸福密碼”
為積極推進“物質+服務”服務類社會救助改革試點工作,西寧市城東區全面落實西寧“12345”社會救助服務模式,構建以“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促服務”為重點的社會救助體系,拓寬“服務+”思路,把群眾“盼的事”作為社會救助工作要“干的事”,讓社會救助工作“溫暖到家”。
“全面+高度”,幸福橋梁搭建救助平台。結合實際,全面貫徹落實省、市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各項措施,制定印發相關文件,將改革試點工作納入全區“十四五”深化改革重點任務,進一步強化政府協調,引入社會組織,發動社會力量,鏈接部門資源,著力打造“大愛城東1+4”服務品牌。通過成立服務隊伍、健全服務制度、搭建服務平台、拓展服務渠道,著力推動“物質+服務”走出東區路線。
“個性+精度”,幸福清單對接救助需求。利用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救助服務網絡,對困難群眾分類鎖定,服務需求分級響應。精准對接生活服務類、清潔服務類、醫療健康類、提升服務類四大類38項服務清單,真正實現困難群眾生活上開開心心、居家上干干淨淨、身心上健健康康的目標。針對轄區困難群體就業水平不高、社會融入較弱等特點,量身定制能力提升類服務項目,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救助需求。
“專業+溫度”,幸福團隊提升救助能力。組建“1+1+N”的“幸福顧問”團隊,在鞏固派遣鎮(街道)社會救助經辦人員的基礎上,為村(社區)派遣社會救助協理員,明確任務目標,量化工作成效。各村(社區)篩選社會救助工作信息員,進一步補充基層工作力量。通過“一訪二問三服務”(即“一訪”定期走訪﹔“二問”即詢問需求﹔“三服務”即主動對接政策及時回應需求),做到“線上”政策引導精准,“線下”主動發現及時,把服務做在“群眾開口”之前。同時,社會組織通過嫁接醫療、藝術、志願等專業團隊,實現困難群眾陪伴式、長效式、全程式結對幫扶。
“優勢+廣度”,幸福驛站拓展救助方式。綜合考慮轄區面積、人口結構、服務群體數量等因素,強化服務陣地建設,完善“兩站”建設(9個社工愛心服務站+6個社會組織服務站),社工服務站通過資源共享、陣地公用,構建以專業社工及志願者為骨干、社會組織為載體、多維服務為核心的廣度服務模式﹔社會組織服務站以北關、幸福、育才路社區等站點為半徑,圍繞救助資源鏈接政策宣傳咨詢、訂單集中服務等,著力打造“15分鐘救助服務圈”,進一步擴大服務輻射面,解決了社會救助場地不足、服務方式單一的難題,及時回應困難家庭多元化需求。
“融合+密度”,幸福載體豐富救助形式。積極探索推進“一鎮(街道)一品”社會救助服務品牌建設,讓“物質+服務”的立體化救助活力倍增。通過因地制宜搭建社會救助服務平台,整合轄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慈善機構等救助資源,打造了“暖巢心理驛站”“紅管家”服務中心、“愛立方服務體”、特殊群體幫扶“愛心超市”等服務載體,全方位開展困難群體幫扶服務,讓社會救助范圍更廣、救助形式更加多元、救助方式更加靈活。
“跟蹤+力度”,幸福途徑提升救助質量。建立“需求摸排、群眾點單、組織接單、三級回訪”的閉環式服務流程,由村(社區)社會救助協理員採集需求,群眾預訂個性化服務,社會組織接單上門開展服務,有效實現政府服務提前到、社會服務及時到、個性服務馬上到,確保“物質+服務”一站式精細化服務。強化監督問效,採取每月服務訂單現場查看、上門回訪、訂單比對的方式,村(社區)及鎮(街道)對服務訂單進行100%回訪、區民政部門進行30%監督回訪,對社會組織服務質量進行“季度評定”,切實確保服務質量。 (來源:西寧市城東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