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的守望者

2020年12月16日10:19  來源:青海日報
 

  “過幾天大雪就要封山了,到時候管護區以北的大片區域都將被大雪覆蓋。”12月7日,當我們來到祁連山國家公園德令哈片區伊克拉管護站時,站長杜國林指著遠處的山頭說,下次進山可能要到來年5月了。

  位於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卡格圖山、宗務隆山脈以北,當金山、祁連山脈以西南之間數十萬公頃空曠的原野,當地蒙古族群眾習慣稱之為“伊克拉兒”,蒙語意為大山背后,綿延數百公裡的山巒和草場把這片土地和德令哈市遠遠地隔開……

  這片被大山遠遠隔開的地方,正是祁連山國家公園德令哈片區的核心區域,這裡最高海拔5216米,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總面積15.39萬公頃,杜國林所在的伊克拉管護站是整個管護區的核心區域。

  “干了一輩子護林員,這個地方我待的時間最久,感情最深。”從2015年建站時,杜國林就堅守在這裡。寒來暑往,杜國林與這片土地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黝黑的皮膚是他巡護時風吹日晒的印記,忠於職守是他一貫的工作作風,淳朴善良是他的優良品質,從事巡護多年的他,臉上略顯滄桑卻始終保持著樂觀的笑容,林間的日日穿行更是讓他練就了一副好身板。

  “每天的日常巡護,早都習慣了,輪休回家時心裡也常記挂著這裡。”數年如一日的巡護,讓杜國林對管護站核心區域內的每一條溪流、每一片樹林、每一片草原都了如指掌。

  “祁連山國家公園從西北向東南走向經緯度跨越較廣,海拔梯度差明顯,氣候、植被、土壤、水文、地質地貌及環境具有明顯的三向地帶性變化。各類自然生態系統相互交錯、鑲嵌,形成了復雜多樣的祁連山國家公園復合生態系統。我們管護站區域內,主要的保護生態系統類型就有草地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冰凍圈生態系統等4大類生態系統。”雖然學歷不高,但多年的管護經驗讓杜國林儼然成為了當地的半個生態專家。

  “騎著摩托車出去巡山,經常在戈壁、草原、林間穿梭。有時一天之中就能領略一年四季的美景,前一秒還是哈拉湖的碧波蕩漾,后一秒就能看見野牛脊山上的皚皚白雪。”別看杜國林言語間滿是輕鬆,實際上每一次巡護都要耗時一天,管護區內沒有現成的路,好幾次杜國林都是連人帶摩托車一起摔倒,好在都是擦傷,沒有大礙。

  除了日常的巡山護林,杜國林和同事們還要負責管理野外用火、制止破壞森林資源行為,監測病虫害以及保護管護區內野生動物。

  “我們管護站設立在市區通往祁連山國家公園的惟一路口處,可以說是祁連山國家公園德令哈片區的大門,守護這裡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管護站遠離市區,採購生活物資十分不便,日常工作辛苦枯燥,對家人更是缺少陪伴,而杜國林卻從未退縮,深深扎根在大山深處。

  常人眼裡,管護員的工作無非是累一點,離家遠一點,可他們不知道,大山深處也常常危機四伏。

  “我都不知道多少次在巡護中碰到野生動物,最嚇人的就是熊和狼,有時候還會追著摩托車跑。”杜國林言語輕鬆,眼神中卻還是有一絲后怕。

  近幾年生態環境保護成效明顯,野生動物蹤跡越來越多。“雀鷹、岩羊、高山兀鷲、蒼鷹、灰鶴、狼、盤羊、猞猁、藏雪雞這些都很常見,時不時還會看見棕熊和雪豹。”杜國林說,他能明顯感覺到這幾年野生動植物越來越多了,生態環境也越來越好了。

  在綿延巍峨的大山背后、遼闊綿延的草原深處,祁連山國家公園裡像杜國林這樣的管護員還有很多,他們用自己的一顆真心守護著這裡的一草一木,守護著這裡的野生動物,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份沉甸甸的使命與責任。

 

(責編:馬建輝、甘海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