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庫:草原飛揚新牧歌

2020年11月19日11:01  來源:青海日報
 

  一場大雪覆蓋了黃南廣袤大地,雖說氣溫變得異常寒冷,但農牧民創業的熱情卻絲毫不減。走進位於寧果公路旁的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寧秀鎮拉格日生態畜牧業合作社,飼養員們走進走出,加工、搬運倉儲飼料、喂食欄內牛羊,他們的身影一如往常般忙碌,手下的動作還是那樣的麻利——冬日的到來,正預示著他們即將迎來這一年的豐收。

  據統計,目前,澤庫縣昔日逐水草而居的2066戶10344名貧困牧人已變成“股東”,分享著改革紅利——2017年至2019年,全縣37個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累計實現現金分紅3330萬元,其中,昔日因地狹人稠、草場退化而淪為典型貧困村的拉格日村,由於引領全縣畜牧業改革浪潮,以其成功的轉型經驗和創下的優異成績,成為諸多牧區效仿的樣板村落。

  作為曾經典型的窮困、落后村,拉格日何以成功“逆襲”,引領全縣畜牧業改革轉型浪潮?

  事實上,曾經落后的拉格日僅僅是澤庫縣諸多村落的一個縮影,針對縣域生態地位突出、產業結構單一、發展條件受限等實際,澤庫縣在不斷探索中,創新試點並在全縣推廣“以草地和牲畜折價入股組建合作社、牲畜分群飼養、草地劃區輪牧、社員分工分業、牛羊統一銷售、用工按勞取酬、收益按股分配”的“拉格日模式”股份制經濟合作社,時至今日,初步實現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贏”格局。

  (一)

  站在寧果公路旁細細打量嶄新的拉格日村,曾經簡陋的牛羊養殖基地已變成一個龐大的建筑群,成為牲畜分群養殖、飼草、牛羊糞精深加工、集中住房、村集體商鋪、幼兒園、衛生室等配套設施齊全的現代化牧業村。“學生、合作社職員和村民們不需要出村,就能滿足上學、上班和看病等基本的生產和生活需求。”村黨支部書記俄多介紹說,到2019年底,全村入社牧戶已達180戶,佔全村戶數的98%,整合了5753公頃草場,佔全村草場總面積的95.4%。2012年以來,合作社累計現金分紅1799.87萬元,人均收入達到15330元,並在2018年提前實現了全村高標准脫貧摘帽。

  回首曾經,2010年前,拉格日村還處於逐水草而居傳統生產方式中。牧業人口急劇增長,超載過牧帶來的人草畜矛盾日益突出,“草原退化、牲畜無草可食、牧民無法養畜、牧民收入降低”的問題逐漸顯現。截至2010年底,全村人均純收入僅為2512元,是當時一個典型的重點貧困村。

  “2011年,拉格日村組建合作社,並迅速成長為澤曲草原“叫得響”的品牌,這得益於在發展中能夠依托政策,不斷適應市場、合理放牧和科學管理。”俄多介紹道,如今的拉格日,已徹底改變了以往一家一戶分散養殖的傳統模式,還對合作社實施了股份制改造,帶動全村181戶牧戶,實現了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牧民變股民的轉變。

  通過牲畜和草地折價入股,拉格日村牧戶入社率達到98.9%,牲畜及草場入股率分別為98.8%、95.9%。合作社下設天然草場放牧組、良種牦牛繁育組、本地藏羊高效養殖組、商業經營組4個小組,實行統一輪牧、統一配種、統一養殖、統一加工、統一銷售、分群養殖的“五統一分”經營管理方式。以推廣良種繁育、科學高效養殖為基礎,通過劃區輪牧、分群飼養、種草養畜,改變了過去牲畜“夏壯、秋肥、冬瘦、春死”的惡性循環,實現一年四季有序出欄,提高經濟收益,解決了牧民惜殺禁售的難題。

  合作社的成功組建和發展壯大,使拉格日村諸多牧人也從傳統牧業生產中得以解放,從事二三產業,實現多渠道就業、多元化增收。如今村裡組建了28個牛羊飼養小組,每組配備了1-3名飼養員,其中貧困群眾47人,人均每月1500元基本工資的基礎上,再結合年度績效按勞取酬。

  2019年,合作社總收入1200萬元,實現分紅570萬元,戶均分紅31667元,年底人均收入達到15400元,51戶288名建檔立卡脫貧戶人均增收了6242元。

  (二)

  通過“拉格日”模式引領,如今,澤庫縣64個行政村已全部成立了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合作經濟組織達206家,入社人口5.7萬人,入社率達85.6%,實現5219戶脫貧戶全覆蓋。合作社累計分紅4621萬元,牧民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5443元增加到2019年的8240元,年均增長12%。

  在位於澤曲草原東部的多禾茂鄉曲瑪日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貯草棚牆面上,挂著那熟悉的紅色大字——“以草定畜入股、牲畜分群飼養、草地劃區輪牧、社員分工分業、收益按股分紅。”這是“拉格日模式”的核心,也是曲瑪日牧民已付諸實踐的草原傳奇。

  那是2017年春日裡一個寒冷的清晨,當749名“股東”一陣陣掌聲響起,一張張笑臉綻放,這個已完成7000多公頃草場和2000多頭牦牛折股入社的合作社便正式開啟了它的使命。“組建合作社,過程很艱難,但效益很明顯,從去年底到今年2月底,僅在牦牛奶輸出這一項,利潤就達到了7萬多元,合作社“股東”洛布藏介紹道。

  2017年10月,合作社整合資金在隆務鎮購置了一間542平方米的鋪面,靠著鋪面租金,他們實現了連續3年分紅,每年分紅28萬元。雖說合作社已完全步入了正軌,但“股東”們認為還遠未到“坐享其成”的時候。為此,他們將畜牧業產業的收益全額投入到了合作社的進一步發展壯大中。“去年出欄了200多頭牦牛,接著又重新引進了300多頭良種牦牛。”洛布藏說道,隻有一步一個腳印的改良和發展,才能換來明天的“無憂無慮”。

  高效益是目的,良好的草原生態是前提。而草地生態有機畜牧業發展中的草場、牛羊整合入股和統一管理,正是那條既能守住草原生態,又能實現經濟效益的科學路子。“大片的草場被整合治理之后,草場上牧草長勢好了很多,灌木叢也慢慢多起來了。”自小放牧牛羊,在洛布藏的經驗裡,牛羊便是草場的“晴雨表”,他說道,草場好與壞,從牛羊的體格就能看出來,而這幾年來,合作社的牦牛體格愈加健壯,品相也越來越好,這離不開畜種改良,更離不開草場生態的持續恢復。

  有數據顯示,澤庫縣天然草場平均植被覆蓋度從2015年的50.72%提升到目前的87.62%,天然草原可食牧草平均產量從2015年的202.87公斤/畝提升到354.8公斤/畝,合理載畜量由2015年的41.8萬隻羊單位提升到71.58萬隻羊單位。

  (三)

  今年6月30日,2020年澤庫縣深度貧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產品發布會如期舉行,來自澤曲草原的3個股份經濟合作社在發布會現場展示了澤庫牦牛奶藏式巧克力、羊絨藏式禮帽、牛絨公務包三款產品。

  在深入推進生態畜牧業發展的進程中,和日鎮吉隆村、多禾茂鄉曲麻日村和西卜沙鄉躍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與澤庫縣雅稞農牧業資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進行業務合作,以澤庫牦牛、藏羊、蕨麻和黑青稞為原材料,成功研發並推出了澤庫牦牛奶藏式巧克力、羊絨藏式禮帽、牛絨公務包三款產品,讓合作社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特色產品品牌。

  正如拉格日村黨支部書記俄多所說,草地生態有機畜牧業不能隻停留在科學養殖上,也要用科技的手段讓合作社擁有屬於自己的高附加值特色產品。多年來,澤庫縣引進了多家知名企業,為澤曲草原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澤庫”牌產品頻頻亮相市場,並收到省內外消費者高度青睞。

  走進澤庫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偌大的園區,已進駐了多家大小企業,牛羊肉、牦牛奶、牛羊絨毛等原料經他們生產加工,變成了受市場青睞,消費者愛不釋手的高附加值產品。

  猶記得今年夏天,與記者同行的來自央媒和援建省市媒體記者團走進園區時的情景。那是一個下午,採訪結束后,同行的“伙伴們”搖身成為了忠實的消費者,當看到整齊擺放在羊尕爾巴扎牛羊絨產業有限公司展示台上的羊絨圍巾,他們一擁而上,在與公司生產車間一牆之隔的展示廳上演了一場“搶購熱”。

  談及澤庫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園區負責人說,園區的定位為集高原有機科技扶貧創業孵化為一體的綜合功能產業園,集扶貧創業、科技示范、雙創示范於一體,重點實施有機飼草種植、牲畜養殖生產基地建設、有機標准牛羊屠宰加工廠、有機乳制品加工廠、中藏藥材加工廠、有機牛羊肉精深加工廠、特色產品加工廠(黃蘑菇、蕨麻、風干肉等)、水資源加工區、有機生物制品、科技研發、電子商務基地和綜合服務等建設項目,預計到今年年底,園區總產值可達12.2億元,將實現工業增加值4.8億元。

 

(責編:劉沛然、陳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