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貢:村集體產業“節節高”

2020年11月11日09:09  來源:青海日報
 

清理榨油機。本報記者 張多鈞 攝

尖參吉縫制藏式飾品。

  9月11日,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河東鄉阿什貢村,秋收已經接近尾聲,村民在房前屋后或是晾晒麥草,或是晾晒糧食,有的已經開始了翻耕土地,為來年春天耕種打基礎。

  阿什貢村背靠切什丹山,海拔將近3000米,純藏族村,是貴德縣海拔最高的村落之一,也是貴德縣秋天來的最早的村落。此時,雲霧縈繞在切什丹山腰,山腰處的耕地裡,卻是綠油油的一片,這是連片種植的黨參,村會計冷主多杰趴在地裡,用兩根手指,輕輕扒掉黨參根部的泥土,觀察了一下黨參的長勢,緊接著又將黨參埋住。

  “黨參還很細,還得生長一段時間,國慶過后採挖估計就差不多。”看了黨參的長勢后,冷主多杰說,村裡今年種植了500畝(33.3公頃)的中藥材。

  阿什貢村1500畝(100公頃)耕地,雖然是腦山地區,但依托這些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絕大多數耕地能實現灌溉,利用農業灌溉優勢,從去年開始,村裡開始集中連片種植中藥材和胡麻。

  去年,阿什貢村成立了貴德縣切什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利用村集體經濟“破零”啟動資金50萬元,修建了中藥材初加工基地和榨油坊,又從縣農牧局爭取幫扶資金100萬元,購進了播種機、收割機、拖拉機等農用機械,購買了榨油機及中藥材切片機,僅去年實現了18萬元的收益。

  合作社根據村民所擅長的領域,劃分了畜牧生產組、油菜加工組、農產品產銷組、農業生產組、民族手工用品加工組、農機服務組,吸收村民在村集體產業務工,多杰尖參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46歲的多杰尖參一家五口,年邁的母親需要人照顧,妻子常年在家,除了照顧母親外,也會做一些藏族服飾,一個孩子在青海大學就讀大二,一個孩子在貴德縣寄宿學校就讀九年級。

  2016年,多杰尖參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出不了遠門的多杰尖參就在家裡發展產業,利用產業到戶資金、530貸款、互助資金,發展牛羊養殖,今年已經發展到了100多隻羊,多杰尖參說,到年底計劃出欄50多隻,會有5萬多元的收入。

  去年,合作社成立后,多杰尖參一閑下來就會到合作社務工,一開始是維修農用機械,現在是油菜加工組的組長,工資雖然不多,但也能維系日常家庭支出。

  冷主多杰說,所有小組的組長,從明年開始拿年薪,每年2萬元的工資,再看效益進行適當提成,屆時,多杰尖參一年下來也會有一筆不菲的收入。

  村集體產業的發展,不僅為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也為村裡的婦女提供了大展拳腳的機會,她們不僅可以在田間務工,還能根據自身手藝,農閑時節實現增收,尖參吉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51歲的尖參吉,從小就跟著母親學習刺繡,出嫁后,沒有丟掉這份手藝,在婆家繼續縫制藏式飾品。

  “以前,這些裝飾都是自己做,自己家用,也幫著親朋好友或鄰居做,從沒想過能出售,如今,晚上或者陰雨天都會抽空做一點。”尖參吉說。

  五顏六色的絲線在尖參吉手指尖飛舞,尖參吉臉上挂滿了幸福的笑容,“做這樣一件飾品,需要一周左右,能賣500元左右。”

  其實,阿什貢村所有的婦女大多會縫制藏式飾品,縫制的飾品都是自家用,還沒有對外出售,對外出售的隻有尖參吉,村兩委之所以成立民族手工用品加工組,初衷就是將村裡的婦女集中起來,進行統一培訓后,將藏式飾品推向商品化,以此增加村民收入。

 

(責編:劉沛然、陳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