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神箭,尖扎人的靈魂

張多鈞 咸文靜

2020年11月04日09:35  來源:青海日報
 

111.JPG

各族群眾齊聚“射箭之鄉”比拼射藝。

(黃河故事)配張多鈞尖扎稿件(6243961)-20201104090411.JPG

在尖扎,射箭已經融入當地人民的生活。

(黃河故事)配張多鈞尖扎稿件(6243965)-20201104090433.JPG

五彩之色成為尖扎人心目中揮之不去的情結和追求。

(黃河故事)配張多鈞尖扎稿件(6243954)-20201104090343.JPG

這裡的人們對箭的制作有著與眾不同的講究。

222.JPG

比拼射藝。

(黃河故事)配張多鈞尖扎稿件(6243944)-20201104090301.JPG

以箭會友。

333.JPG

全民射箭共筑五彩神箭之鄉。

(黃河故事)配張多鈞尖扎稿件(6243942)-20201104090242.JPG

慶祝射箭取得勝利。青海日報記者 黃靈燕 攝

  10月13日,2020年坎布拉“五彩神箭”射箭邀請賽暨“非遺進景區”活動在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坎布拉俄家台旅游服務區廣場開幕。伴隨著震天的吶喊聲,射手提弓引箭,箭鏃劃破長空,續寫著五彩神箭的傳奇。

  尖扎人對於射箭,近乎狂熱、痴迷,據說是因古老的一段英雄故事。公元842年,勇士拉隆·貝吉多杰懷藏弓箭,射殺了吐蕃王朝的暴君朗達瑪,並將弓箭埋在了尖扎境內,他的英勇事跡在尖扎廣為流傳,世世代代的尖扎人,因仰慕這位英雄的氣概,形成了搭弓引箭、比試射術的傳統風俗,並逐漸演變為獨特的五彩神箭文化。

  尖扎的射箭活動,一般由祭祀、預習射箭和箭技比賽以及最終的達頓宴會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射箭比賽和達頓宴會,比賽往往歷時數日,射箭活動的最后一天,按照統一安排,邀請對方箭手,舉行隆重而熱鬧的“達頓宴”。

  天空飄落雪花,寒風瑟瑟吹過,射手感覺不到寒冷,熱情空前高漲,呼喊著擾亂對手心神,每當箭鏃射中三角靶,同一隊的射手舉著弓,圍著三角靶歡呼著舞蹈著,並向三角靶撒上青稞酒,慶祝射箭取得的勝利。

  觀看射箭比賽的觀眾,毫不吝嗇掌聲和歡呼聲,久美多杰就是其中之一。他坐在射箭場旁邊的凳子上,身上蓋著一條小毛毯,眼睛裡流露出對射箭的渴望。

  今年57歲的久美多杰,曾經是射箭賽場上披荊斬棘的雄鷹,但是因為眼疾和腎病,不得不收起羽翼,但對於射箭的狂熱,從未停止。

  “這兩天我在西寧做透析,昨天從醫院偷偷跑出來,就是不想錯過這場射箭比賽,即使自己不能射,目睹射箭賽也是不錯的。”久美多杰說。

  久美多杰是青海射箭比賽一級裁判,尖扎縣浪日射箭協會會長,也是尖扎縣浪日手工藝射箭器材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昔日,隻要是有射箭賽,久美多杰都會帶隊參加,從2007年起,他拿過7個射箭精英賽的冠軍。

  藏族人常言道“卓倉的弓,尖扎的箭”。尖扎制箭的技藝已經爐火純青,久美多杰是尖扎縣唯一的五彩神箭省級非遺傳承人,他做出的五彩神箭是尖扎縣最好的箭。

  “五彩神箭的五種顏色,紅色代表活力,黑色代表力量,黃色代表富裕,藍色代表關懷,綠色代表和平,五種顏色代表的品質,承襲著藏族英勇無畏的血脈。”久美多杰說。

  久美多杰所在的協會和公司,有50多人,射箭運動員27名,其余的制作五彩神箭。久美多杰每年制作五彩神箭2000多支,根據不同材質,每支箭售價50元至150元不等。

  “根據箭杆的不同,木箭可分為鬆木箭、竹子箭、鐵箭﹔制箭的步驟主要包括調杆、打皮、刮杆、安裝箭頭和尾羽﹔根據箭尾裝飾材料或制作材料的不同,分為金尾箭、銀尾箭、鐵尾箭﹔根據所用羽毛的不同,分為禿鷹羽毛箭、貓頭鷹羽毛箭、山鷹羽毛箭等。”久美多杰介紹。

  相對於其他地區射箭的圓形靶,尖扎的射箭場上是三角形靶,五彩神箭的射箭距離為60米,三角形靶高80厘米,中靶越接近尖頂區域,成績越高。久美多杰解釋,相比常見的圓形箭靶,這種三角靶,對選手的技術和定力,是一種極大的考驗。

  如果說久美多杰做出了尖扎最好的五彩神箭,那麼奧鬆多杰隻為做一張最好的牛角弓。

  今年53歲的奧鬆多杰,是省級牛角弓制作代表性傳承人,他做的弓,暢銷海內外。

  從記事起,奧鬆多杰就接觸弓箭,這與尖扎縣濃厚的射箭氛圍分不開,“尖扎人人都會射箭,家家都有弓,我的第一張弓是小時候伯伯為我做的玩具弓。”

  從那時起,奧鬆多杰就對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跟著家裡的長輩學做牛角弓。南方的水牛角和竹片、青藏高原的牛筋、美國的絲弦……來自世界各地的材料匯集到奧鬆多杰手中,經過復雜的工藝流程和時間的沉澱,變成一張張藏式牛角弓。

  2012年,奧鬆多杰成立尖扎縣河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牛角弓制作開始走向產業化和市場化,“通過成立公司,我希望能把這門古老的制作技藝傳承下來,讓更多人了解傳統牛角弓。”

  “成立公司到現在,我們得到了政府的扶持幫助。國家大力扶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讓我們的牛角弓走向世界,這是我們的祖輩想都不敢想的。”奧鬆多杰說,青海省文化部門、體育部門為他的公司授予了文旅產業示范基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綜合傳習中心等稱號,讓他更加堅定了傳統牛角弓的傳承推廣。

  奧鬆多杰的公司被確定為非遺傳習基地,從2012年起,奧鬆多杰承擔起了三江源農牧民技能培訓的任務,每年培訓兩期,到目前已經培訓了1000多人。

  常言道:“現代弓箭看上海,傳統弓箭看青海。”青海傳統牛角弓運用、制作歷史悠久。制作不僅需要精湛的技藝,更需要耐心。一張弓從選材到成品的生產周期長達半年,受這些因素的影響,現在從事牛角弓制作的人越來越少,而奧鬆多杰一直在堅持。

  2014年,奧鬆多杰帶著幾張牛角弓參加了韓國舉行的一場國際傳統弓射藝比賽,讓他沒想到的是,許多外國選手被制作精湛的藏式牛角弓吸引,他帶去的弓一下子賣光了。2016年,世界傳統弓評比中,奧鬆多杰所做的弓獲得了金獎。

  這一切讓奧鬆多杰堅信,傳統牛角弓也有自己的出路,尤其是這些年青海民間射箭文化活動活躍起來,村與村、鄉與鄉之間的射箭活動演變成為跨縣、跨州(市)、跨省、跨國的射箭活動。越來越豐富的國內、國際射箭賽事活動,使青海藏族傳統牛角弓受到了射箭愛好者的贊譽和青睞。

  如今,奧鬆多杰在國內外優選制弓原材料,並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改良制弓流程,他的公司有近40名員工從事牛角弓制作,訂單來自全國各地以及多個國家,每年能制作出700多張弓。

  採訪中,記者發現奧鬆多杰的右手虎口處有幾道深深淺淺的疤痕,那是常年射箭留下的印記。對於奧鬆多杰來說,這樣的印記不僅僅在皮膚上,傳承牛角弓文化已經融入了他的血脈。

  在濃厚射箭的氛圍中,射術好的牧民轉型,成為了職業射手,他們有各自的射箭協會,一年到頭在參加各地舉辦的射箭比賽。我們在射箭場上遇到的娘先才讓就是一名職業射手。

  今年52歲的娘先才讓來自尖扎縣馬克塘鎮洛科村,是尖扎縣五彩神龍傳統牛角弓射箭協會的一名射手,從13歲開始射箭,射了將近40年。

  “早些年,全村隻有兩張弓,每年入冬后至第二年春天期間才會射箭,每天去排隊,一天下來能射上十來箭已經不錯了。”娘先才讓說。

  隨著收入的提高,娘先才讓花了一萬元,從海東市樂都區買了一張弓,並加入了五彩神龍傳統牛角弓射箭協會,成為了一名職業射手,每年到各個地方參加比賽。2017年,尖扎縣五彩神箭射箭邀請賽上,娘先才讓為協會贏得了金牌,獎金6萬元﹔2018年,參加河南少林寺射箭比賽,贏得了第一名﹔2019年,參加甘肅天水射箭比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尖扎人人會射箭,人人喜歡射箭,射箭已經成為尖扎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依托射箭,尖扎縣搭建了與世界交流的平台,五彩神箭也成為了尖扎的金名片。

  千百年來,射箭賽場上群英競技,不僅歷練了尖扎人的英武之氣,也使得弓箭制作技藝源遠流長。五彩神箭,是尖扎的力量源泉。2007年,尖扎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中國民族射箭運動之鄉”,2018年,五彩神箭制作技藝入選了青海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採訪手記

  傳統技藝煥發現代活力

  久美多杰說:“英雄離不開箭,勝利更離不開箭,五彩神箭是尖扎人的靈魂。”

  奧鬆多杰說:“一張弓對於尖扎人來說堪比於生命,更是尖扎人的標配。”

  娘先才讓說:“騎馬射箭是草原人的靈魂,對於尖扎人而言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

  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素有“中國民族傳統射箭運動之鄉”和“五彩神箭文化藝術之鄉”的美譽。10月12日,我們來到尖扎縣採訪,每個人對於弓箭有著不同的理解感悟,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於射箭的熱衷近乎瘋狂。

  弓箭以及射箭這門傳統技藝,從原始社會的狩獵工具,到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武器,再到如今的體育賽事,穿越千年,經久不衰,演變成了民族團結、體育競技、經濟發展的平台。在尖扎,我們清晰地感知到,弓箭制作及射箭這項傳統技藝煥發出現代活力。

  射箭促進民族團結,每年冬至,在外打工的男人回到村裡,拿出封存的弓,經過10天左右的熱身訓練,村與村之間的比賽如期鳴鑼開賽,激烈的射箭比賽和聲情並茂的達頓宴凝聚了人心,聚集了人氣。尖扎人都說,如果村與村之間有矛盾,那就組織一場射箭賽。

  作為體育競技項目和非遺文化項目,尖扎人從會走路的孩子到白發老人,都會搭弓引箭,起到了鍛煉身體,增強體魄的作用,同時,還為非遺文化傳承鋪墊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依托濃厚的射箭氛圍,衍生出的弓與箭的制作,逐步走向了市場化與商業化,不再是以前的自產自銷,尖扎的弓箭依托電商銷售新模式,走向了全世界,收獲了一大批“粉絲”,隨之而來的就是增加就業崗位,帶動群眾增收,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射箭文化更是帶來了思想觀念的變化,以前,弓箭在尖扎人心中是神聖的存在,不准女人碰弓箭,如今,越來越多的女性成為了射箭職業選手。

  在尖扎縣,弓箭制作技藝以及射箭比賽,煥發出了現代活力。(張多鈞)

(責編:劉沛然、陳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