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范本 行動的榜樣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側記

陳 晨

2020年10月23日11:14  來源:青海日報
 

10月22日,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在西寧舉行。報告團7名成員生動講述了脫貧攻堅親身經歷,引起大家強烈反響和共鳴。 青海日報記者 李娜 攝

典型是最好的教科書,榜樣是有形的正能量。10月22日,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在青海西寧舉行。報告會上,7位報告團成員以朴素的語言、真摯的情感、鮮活的故事,深情講述了脫貧攻堅艱苦創業的歷程和感人至深的事跡,生動詮釋了脫貧攻堅偉大精神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深深打動著每一位聆聽者。

“我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囊謙縣已經工作了29年,其中有13年,我是在扶貧崗位上度過的。我親身經歷了這場偉大的歷史工程,見証了囊謙從深度貧困走向脫貧摘帽的每一步。”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獲得者、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扶貧開發局局長郭曉榮說,為了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我們發揚高原牧區缺氧不缺精神的工作精神,一步一步戰勝了深度貧困。作為一名青藏高原上的扶貧工作者,郭曉榮的故事是高原牧區扶貧人的縮影和體現。

旦增稱來是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江孜縣年堆鄉尼瑪藏式卡墊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他辭掉了“鐵飯碗”返鄉創業,選擇了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方式帶領鄉親脫貧奔小康。“我的家鄉江孜素有‘藏毯之鄉’的美稱,我在做基層公務員時,發現會藏毯紡織、修剪技藝的人非常多,如果把他們組織起來生產藏毯,一定有發展前景。”通過生產、銷售藏毯,旦增稱來帶動了26名貧困戶“不離鄉、不離土”就近就業,年人均增收6萬元左右。如今,合作社更是每年向135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人均兌現分紅1500元,已累計兌現38萬元。

……

青藏高原上的扶貧人郭曉榮,用藏毯織就扶貧路的旦增稱來,做貧困群眾貼心人的劉雙燕,用金融活水助力固原脫貧的袁相鼎,在脫貧路上繪出“檢查藍”的龍慧,在南疆沙漠走出綠色扶貧路的訾桂信,走出小南河村旅游脫貧路的冷菊貞。七位報告團成員飽含深情,講述了各自生動感人的脫貧攻堅事跡。

兩個多小時的報告會裡,陣陣的掌聲、動情的淚水,大家收獲的不僅是帶著泥土芬芳的動人故事,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堅定信心和不竭動力。

“聽到他們舍小家為大家,扎根基層,無怨無悔,勤勞奮斗,深受感動。同時也聽到了扶貧干部的光榮使命和責任擔當,聚焦貧困、補短板、強弱項、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生動案例,讓人很受鼓舞。”湟中區魯沙爾鎮阿加庄村第一書記張海順聽完報告會后說,與他們相比,我感到我們所做的工作太微不足道,還要繼續加碼,投身扶貧事業。

省信訪局督查室四級調研員、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石山鄉上豐積村第一書記高金龍表示,要以一名共產黨員的身份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脫貧攻堅最后一公裡完完全全地打通,讓貧困戶得到更多實惠,讓他們享受更多發展紅利。

在中國聯通青海省分公司派駐大通縣城關鎮陽坡村的第一書記喬世軍看來,作為扶貧戰線的一名普通干部,要把向他們學習內化為價值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作出貢獻。喬世軍說:“無私奉獻,艱苦創業的崇高精神是我們工作最好的標杆和榜樣。”

“聆聽了脫貧攻堅事跡報告會,很受感動,他們用使命和擔當書寫了扶貧路上的感人事跡,為脫貧攻堅作出了貢獻。我們要以先進典型為榜樣,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全面高質量打贏我省脫貧攻堅戰。”青海省扶貧開發監測中心副主任陳海福說。

截至2019年底,我省1622個貧困村、53.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全省42個縣(市、區、行委)全部實現摘帽。省扶貧開發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以本次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為契機,認真思考、全面總結,注重借鑒兄弟地區的成功經驗,學習先進典型的有效做法,探索總結出適用於青海的做法經驗,並具體運用到實際中去,努力再創新的佳績,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現場聆聽全國脫貧攻堅獎獲得者的先進事跡,近距離感受先進模范在扶貧脫貧路上的心路歷程和奮斗足跡……報告團成員動情的講述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觀眾,大家紛紛表示,要以榜樣為標杆,堅定信心,苦干實干加油干,要以更加奮發向上的精神和更加擔當作為的勇氣,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責編:甘海瓊、陳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