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工業向綠色創新高效邁進

鐘 倩

2020年10月23日11:07  來源:青海日報
 

  五年,是一個時間刻度,更是一次發展跨越。站在“十三五”即將收官的時間點回望,5年間,青海工業發展經歷著爬坡過坎的攻堅期、轉型升級的機遇期、結構調整的關鍵期。截至2019年底,全省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7.49%,超額完成年均增長6%的目標,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面前,青海吹響工業高質量發展的號角。

  這五年,我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圍繞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通過實施技術改造,全省傳統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進一步降低,近三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分別同比下降2.62%、7.2%、9%,超額完成年度節能目標,繪就了綠水青山的畫卷﹔

  這五年,我省大力發展鋰電、金屬合金、光電、新型化工、光伏制造及電子信息五大板塊為主的新材料產業。近三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2.5%、9.7%、26%﹔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31.2%、32.9%、15%,奠定了未來發展的基礎﹔

  這五年,我省引導推動“互聯網+先進制造業”融合創新發展,構建具有青海特色的“1119”數字經濟發展體系,建設了一批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推動生產制造方式向數字化、精細化、柔性化轉變。截至2019年底,我省設立專門信息化部門的企業佔比達到40.1%,具備自主軟件研發能力的企業佔比達11.6%,工業互聯網發展各項指標同比大幅提升,點燃了接續奮斗的引擎﹔

  厚植發展沃土,施予陽光雨露,青海工業向綠色、創新、高效邁進。

  傳統產業降本提效,循環體系持續優化——五年來綠色成為青海工業亮眼底色

  掠過青海廣袤大地,園區干淨整潔、井然有序,工廠綠樹成蔭、面貌一新。

  在過去,受技術水平和自然條件的制約,青海部分產業層次低,質量效益差。綠色低碳,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藍天白雲,面對舊動能、重污染,產業結構優化是必行之路。

  五年裡,我省引導企業立足資源優勢和現有產業技術基礎,結合產業發展新趨勢、新特點和新要求,提高傳統產業的技術裝備、精益制造和清潔生產水平﹔五年裡,我省著力提高工業領域循環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保有機融合、良性互動,初步構建了鹽湖化工綜合利用、鋰電、光伏、有色及精深加工等8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形成了產業鏈清晰、綠色低碳、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循環經濟產業格局。

  在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通過實施碳素焙燒爐環保技術改造,噸鋁天然氣降低44%,陽極更換周期延長10%,噸鋁直流電耗降低140千瓦時﹔在青海百通高純材料開發有限公司,通過實施礦熱爐全密閉、余熱發電、粉塵收集再利用改造,年均余熱發電1.1億千瓦時,回收微硅粉2.8萬噸,節約標煤4.4萬噸,被工信部評為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兩型”企業創建單位,余熱發電技術成為國家發改委推廣的重點節能技術﹔

  在亞洲硅業(青海)有限公司,通過開展高效節能精餾提純、四氯化硅淨化、還原爐余熱利用等多項循環化改造和創新,年電耗降低40%、天然氣消耗降低70%、廢水排放降低67%、降低成本3.26億元。

  數據是最好的注解。“十三五”以來,我省累計實施改造提升工程項目350項,完成投資662億元。截至2019年底,全省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2.2%,提前兩年完成國家下達的下降10%的規劃目標。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五年來青海新興產業“拔節生長”

  激情四射的性能評測賽,享受美景的環湖評測賽,緊張刺激的場地競速賽和帶來視覺盛宴的特技表演……7月26日,第七屆環青海湖(國際)電動汽車挑戰賽正式落下帷幕。以賽事為媒,青海鋰產業及動力電池走向世界舞台。截至今年8月,全省已建成碳酸鋰9萬噸,正極材料4.3萬噸,負極材料2萬噸,鋰電池超過20吉瓦時﹔鋁箔、銅箔、電池殼體等配套材料已形成規模化生產能力,鋰電產業已成為展示青海工業發展的亮麗名片。

  青海是一個資源大省,如何變“資源紅利”為創新驅動?

  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方能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跑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青海在傳統產業“二次創業”中掘新機,在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中開新局,逐步發揮自身優勢讓新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等符合青海發展實際,且有較高科技含量的優勢產業成為發展的“根”,支撐起工業之樹根深葉茂。

  我省提出構建鋰電、金屬合金、光電、新型化工、光伏制造及電子信息五大板塊為主的新材料產業體系、發展目標及政策措施。圍繞打造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新材料、鋰電、光伏光熱4個千億元產業,引進了比亞迪、江蘇捷力、寧德時代、中復神鷹等一批龍頭企業,補齊產業短板。北捷動力及儲能電池隔膜材料、諾德電子高檔電解銅箔、中利光纖光纖預制棒三期等新材料項目建成投產或部分投產。

  鋰電實現鹽湖資源—碳酸鋰—正/負極材料—鋰電池組件—儲能、動力電池等較為完整的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光伏項目建設實現晶硅生產、高效電池片生產、光伏電站建設與運營的全產業鏈體系……新興產業已呈欣欣向榮之勢。

  勇立潮頭踏浪前行,搶抓機遇時不我待——五年來青海數字化智能化建設闊步前行

  屏幕上訂單、物料等信息實時更新﹔雲平台對生產狀況、質量等可視化監控﹔通過優化分布式發電系統和廠務系統,實現廠區辦公照明零排放……在位於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川工業園區的高效N型IBC電池及組件生產車間裡,智能化的操作顛覆了人們對傳統制造的認知。

  一個工廠的升級,折射著青海向數字化、智能化邁進的步伐。

  五年間,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亞洲硅業(青海)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先后入圍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國網青海電力公司《新能源行業工業互聯網平台試驗測試項目》入選工信部首批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金訶藏藥成為全國藏藥行業首家通過國家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企業。

  五年間,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華為雲計算大數據中心初步建成,根鏡像服務器上線運行,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正在為數字經濟各項新應用逐步落地實踐提供支撐,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

  截至2019年底,我省具備信息系統安全保障能力的企業佔比43.5%,工業互聯網發展各項指標同比大幅提升。“互聯網+先進制造業”融合創新發展改變了生產方式、提高了生產效率、發展質量不斷提高。

  回眸過去的5年,困難與輝煌同在﹔眺望未來的5年,機遇與挑戰並行。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青海工業必將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上行穩致遠。

(責編:甘海瓊、陳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