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支撐 助推小循環 不斷邁向大循環

2020年10月15日09:27  來源:青海日報
 

  眾所周知,循環經濟始於人類對環境污染的關注,源於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調整。它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是重新審視人與自然關系的必然結果。

  當前,面對從工業領域率先開始的循環經濟實踐,如何進一步改變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實現廢物的減量化以及再利用、再循環,成功地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從而助推小循環不斷地邁向大循環,並保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實現,成為大家關注的核心問題。

  我們說,從立足於企業層面的小循環,到著眼於區域層面的中循環,再到覆蓋社會層面的大循環,推動整個循環經濟的發展,一定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優化資源利用方式為核心,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加強法治建設,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公眾參與、法律規范、政策引導、市場運作、科技支撐”的運行機制。

  各級政府作為建立循環經濟社會機制的主體,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並抓緊制定相關的法規政策,逐步建立健全適應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在制定相關發揮政策時,要注重技術標准而非具體技術,要尊重每個企業的實際情況,鼓勵企業發揮優勢,各展所長。

  企業作為小循環的實踐主體,要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和制度創新,進一步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要通過構筑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要通過對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減少生產和生活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各個工業園區作為區域層面中循環的推動者,要不斷強化管理和監督,這是實現循環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幫助企業著眼長遠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動力,不容輕視更不容忽視。

  我們深知,循環經濟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也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更不是單純的環保問題,循環經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應當立足實際,根據各自的資源稟賦、發展階段、科技水平等,打造出最適合自身發展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走出一條科學高效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之路。

(責編:甘海瓊、陳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