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小庄答卷”

楊紹進

2020年10月13日09:45  來源:青海日報
 

  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小庄村是全省聞名的“民俗文化旅游村”,近年來,小庄村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發揮好服務群眾、引導群眾、教育群眾的作用,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探索出了一條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好路子。

  凝聚基層強大組織力量

  打造鄉村治理戰斗堡壘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要改變一個村庄的面貌,就必須選好黨組織帶頭人,建強基層黨組織。原來從事過旅游接待行業的王國龍脫穎而出,贏得了黨員和村民的認可,任小庄村黨支部書記長達4屆11年。

  當選村黨支部書記以來,王國龍帶領村黨支部一班人積極履職踐諾謀發展,努力使村黨支部整體功能充分發揮。近年來,先后爭取資金3610萬元,打造了全縣一流的黨支部活動陣地,建成了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和民俗文化廣場,使其真正成為黨員活動、群眾娛樂、思想教育的主陣地。黨支部帶領群眾共商村務,黨員在這裡帶頭進行公益活動,最新旅游信息在這裡發布,來自天南海北的致富經驗在這裡碰撞,為小庄村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更強勁的動力。

  針對群眾思想觀念轉變慢、衛生整治維持難等突出問題,小庄村黨支部通過“固定黨日”、黨支部書記講黨課等活動,組織黨員開展“廁所革命”專題討論,發動黨員和村民小組長帶頭參與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用身邊事感化、帶動身邊人。村黨支部設立“今日小庄”信息平台,常態化發布黨務理論和黨建信息,為村民開通學習黨建知識、了解黨務工作新渠道。同時,將村裡的大小事務通過網絡平台及時向廣大村民進行提醒或公示,充分調動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做到“小庄事,人人知”。

  “老黨員王國蘋在推進‘廁所革命’最困難時期,帶頭拆掉自家的豬圈和廁所,很多村民在她的影響下,紛紛加入到拆遷行列中。老黨員席玉秀帶頭搞‘農家樂’已有多年,她的勤勞和熱心帶動了一批‘小庄人’做起了‘農家樂’。”小庄村村委會主任昝永清介紹道。

  現如今,小庄村的干部和黨員人人都是政策法規宣講人、公益事業熱心人和鄉村發展推進者。干淨整潔的巷裡巷外,在小庄村村黨支部和廣大黨員的宣傳引導之下,全村“爭當文明人,爭做文明事”的文明新風已悄然而起。

  落實“黨建+”基層治理

  形成“三治融合”的治理體系

  小庄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推行“黨建+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融合”村級治理模式,在全鎮第一個實現了“零上訪,零糾紛”。村“兩委”集思廣益,廣泛動員村民共同商討制定《小庄村村規民約》,充分激發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推行重大事項“一事一議”制度,聚焦村民關心的熱點問題開展議事活動。村級黨員干部帶頭組建了10余人的“護村巡邏隊”,村干部和村內德高望重的老人成立了“矛盾糾紛調解委員會”,高標准配備了覆蓋全村的電子監控設備,整合各層面的群防群治力量,不斷提高村級組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

  在村黨支部的組織推動下,村“紅白理事會”及時成立並積極發揮監督約束作用,全村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習慣已蔚然成風。

  小庄村村民祁文彬的兒子不幸因病去世,住院看病已用掉了家中全部積蓄,操辦葬禮對他們來說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村上“紅白理事會”的成員主動上門做祁文彬全家的思想工作,煙酒和席面一律從簡,吹響鼓手一律不請,為他們節省了1萬元左右的開支。

  “隻要我們的工作做到家家戶戶,人人都放下紅事白事簡辦就沒有面子的思想顧慮,引導大家把錢省下來用在教育兒女、發展產業這些‘刀刃上’,以后村上的發展自然就不用愁了。”小庄村“紅白理事會”副會長李雙財說。

  小庄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開設“道德講堂”,開展“六學六育”活動,黨員群眾踐行移風易俗,樹立良好風尚。同時,全體村民參加“五星級文明戶”“星級農家院”“平安家庭”評選等活動,弘揚小庄村鄰裡和睦、崇德至善的良好民風。

  “現在村裡的事情,都是由黨支部主導主抓的。村庄變得越來越美了,群眾的覺悟也越來越高了,小事保証不出村,大事保証不出鎮,干群關系很融洽。”威遠鎮黨委副書記馬曉龍說。

  健全多元工作機制

  匯聚鄉村治理強大合力

  作為一個土族聚居村,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成了小庄村的重點工作之一。以前村裡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近年來,村裡大力發展鄉村民俗旅游,不僅外出打工的人回來了,還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到小庄村打工。如今小庄村變大了、人多了,外來人口已經超過本村人口。

  互助縣東和鄉居民雷延龍就在小庄村經營著一家農家樂,從最初8個包間擴大到如今28個包間,雷延龍說,在小庄村生活了十幾年,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小庄村人。

  小庄村黨支部書記王國龍說:“小庄村的村民,不管是外來的,還是本村的,隻要遵守村規民約,鄰裡和睦,他就是小庄村的一員。”

  小庄村作為故土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景點之一,村黨支部充分發揮地域優勢,與故土園景區管委會開展”聯學聯建”活動,同時立足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共同推動各類服務和實事項目落地,真正實現資源共享、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基層黨建工作新動力。

  為營造干淨美麗的鄉村旅游環境,黨員干部自發組成宣講隊伍開展專題宣講,發動全體村民自覺加入人居環境整治、“廁所革命”等重點工作。同時,建設起了管理規范、人員穩定的保潔員隊伍,推行“農戶收集+公司清運”的垃圾處理機制,齊心共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

  立足打造“土族民俗旅游文化接待名村”這個定位,村黨支部堅持把壯大民俗旅游產業、挖掘“輪子秋”等土族民俗文化作為主導產業來抓,形成了以品嘗土族小吃、領略土族文化、體驗避暑休閑為一體的“農家樂”經營模式,2019年全村村民人均純收入1.58萬元,小庄村在互助縣全縣率先脫貧。同時,也成為了省內外游客及專家學者了解體驗土族民俗文化的首選之地,在全縣、全鎮創造了社會經濟建設和鄉村治理的多個第一。大家的錢袋子鼓了,腦瓜子富了,村黨支部的影響力、號召力、組織力就更加強了。

  基層組織強,則鄉村治理強,小庄村將用心用情用功答好鄉村治理的新時代“答卷”,昂首闊步走上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

(責編:甘海瓊、陳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