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青 就職於西寧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當西寧亮相央視,榮登“中國十大幸福城市”時,這一喜訊讓所有的西寧人歡呼雀躍,一起為自己工作生活的幸福城點贊。
幸福城市是什麼?我想,一定是來源於每個城市自己的成就和驚喜,利好政策、城市建設、百姓的幸福指數都是考量的標准。在西寧,空氣污染指數低、一年四季常見的青海藍、越來越濃密的高原綠,還有嶄新的夜色、濃艷的花海、清澈的河流都是讓我們驕傲的幸福。初來西寧是2006年,當時,我家住在祁連路一個多層簡約的小區裡。當時對西寧的印象並沒有很深刻,和其他城市也沒什麼兩樣。而今,經過十幾年的變遷,西寧越來越綠,越來越美,越來越時尚,便給我們展開了一片新天地。對我個人來說,從祁連路搬到了西關大街,從北區到西區,居住條件的改善,周圍廣場、花園等環境的歡樂雅致,都讓我有了不同的感受。對廣大市民來說,社區的貼心服務、醫保的全民覆蓋、就業創業政策的不斷完善、社會保障水平的不斷提升更讓大家的幸福感爆棚。
於是,清爽潔淨的衛生城、實至名歸的文明城、惹人欣羨的幸福城等名稱都成了西寧的新標簽,也成了我們的新幸福。
常有人說幸福都是相似的,但我卻覺得幸福是各有各的定義。於是,有人認為幸福城的感受是少加班、慢節奏,有人的感受是城市美、生活美,在我心中,西寧是夏都,是衛生城、文明城,也是花城、書城、文化城。
我每天的上班路會經過新寧路和海西路,在這兩條路上,每天都是絢麗多彩芬芳四溢,給我送上了一幅生動的美景畫。在新寧路上,每年的花開都是驚喜,從連翹到碧桃,從丁香到榆葉梅,一場又一場的春日花事既嬌俏又熱鬧。在海西路上,長滿了新鮮青春的樹植,一叢叢嬌艷的金葉榆是那麼年輕,棵棵唱著青春之歌。看著這些鮮艷的花,嫩小的樹,心情也萌發出同樣年輕、歡快的曲子。更欣喜的是,路邊的花壇裡每年都會捧上一幅新容顏,有過八寶景天,有過羽衣甘藍,又變成了錦帶和鳶尾花。有了這些花的陪伴與同行,我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我們的西寧城也變成了芬芳城。
近年來,西寧越來越美,越來越綠,我們身邊免費開放的公園也給大家獻上了又一張新的名片。除了風景美,也洋溢著書香,讓文化氣息悄然滲透。在麒麟灣,有一個讀書與旅行共享的天堂。在這兒,公園裡的圖書館以閱讀為主題,不但提供各類報刊雜志供大家免費閱讀,還有流動的圖書車提供借閱服務,開啟了閱讀的多種方式、多扇門窗。在城區,還有精心打造的12家書吧鑲嵌在各類商場、書院、酒店、博物館,為市民開啟了又一個集圖書閱讀、文化展示、娛樂休閑為一體的文化交流平台。這些散發著書香的陽光,使得夏都西寧的文化氣息更加濃郁,這裡何嘗不是一座彌漫著書香的書城呢?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現代文明與古老文化的悄然交匯,更展現出人民生活與經濟建設的和諧發展、快樂團結。在我們單位附近,有好幾座公園,都是我生活裡的“小確幸”。離我最近的是以民族團結為主題的柴達木公園,在告別了過去簡潔單一、功能欠缺的局限后,這裡升級成為彰顯地域文化特色的高原都市園林景觀新空間。每逢天氣晴好的中午,我都會走進公園去享受一份綠樹紅花、鬧中取靜的悠然。在這裡,公園的民族文化、休閑、健康、怡靜等主題通過特色雕塑營造出濃厚的民族文化風情園林景觀,常常讓我放慢腳步,享受一下城市生活裡的慢節奏,找一找自然的影子。這又成了文化城的一個延伸,讓我們相約在這洋溢著文化氣息的公園裡。
帶著一路的好心情,我回到了家中。從簡約的小區走進高層,開闊的視野見証了多年的變遷。夜幕降臨,我站在窗前,看著外面的霓虹閃爍,光彩流淌,仿佛一個素顏女子化上了夜的濃妝。眼前的浦寧明珠不斷旋轉,不斷閃亮。沉浸在這幸福的夜色裡,我的愛和溫暖盈了滿懷,好想對這一片幸福城的新天地唱出心聲:我愛西寧,我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