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摘園裡的笑聲

劉 偉

2020年09月22日09:11  來源:青海日報
 

搭乘勞務經濟的“快車”,枸杞採摘成為助農增收的重要渠道。青海日報記者 劉偉 通訊員 韓斌 攝

一顆顆鮮紅的枸杞綴滿枝頭,連片的枸杞採摘園裡不時傳來歡聲笑語。眼下,正值柴達木盆地枸杞採摘季,位於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大格勒鄉的萬畝枸杞園內,一派豐收景象。

“今年枸杞長勢良好,除去人工工資,每畝收入1萬多元。” 9月17日,大格勒鄉枸杞種植戶張生清看著採摘工們忙碌的身影,難掩內心的喜悅。

“今年我們種植戶真是捏了一把汗!疫情影響下,找不來人採摘,這些枸杞隻能爛在地裡了,原以為收成要打水漂,可是沒想到不僅沒耽誤採摘,還有了大豐收!”

張生清說,採摘期間當地勞動力基本上不夠用,還從外地找了一些人來幫忙。雖然現在有機械化採摘技術,但是消費者非常在乎枸杞品質,為了不破壞枸杞外皮,採摘過程全部用人工完成,採摘下來的枸杞被送到枸杞加工企業,經過多道程序烘干封裝,隻有這樣才能保証枸杞的新鮮度,使其更有營養價值。

張生清是大格勒鄉新庄村人,種植枸杞前一直在外跑運輸。2017年,看到本地枸杞購銷兩旺的紅火市場,於是回到村裡流轉了一些零散土地,開始嘗試種植枸杞,在農技推廣部門的幫助下,現在種植規模達到3公頃。今年,還沒等枸杞樹挂果,就有不少收購商前來詢問價格,這讓他更加堅定了當初的選擇。

枸杞是大格勒鄉的優勢產業,但說到在當地的發展歷程,也隻有十年光景。早些年,大格勒鄉枸杞市場認知度不高,再加上沒有完整的產業鏈,一直未能形成規模化。為此,格爾木市下大力氣推動枸杞產業發展,提高枸杞經濟效益,經過幾年的發展,曾經的窮鄉僻壤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杞紅小鎮”。

大格勒鄉黨委書記李維慶介紹,為了做大做強枸杞產業,近年來,鄉黨委、政府以打造“杞紅小鎮”黨建品牌為契機,一手抓黨員干部隊伍建設,一手抓項目招商引資,目前已有3家企業入駐大格勒鄉,這些企業在枸杞種植、產品研發等方面為廣大種植戶帶來新技術、新理念,不斷提高枸杞產品的附加值。如今,全鄉枸杞種植面積達到896公頃,總產值突破1億元。

在此過程中,各村“兩委”班子積極組織群眾開展枸杞種植科技培訓,提高農民枸杞種植技術水平,通過枸杞種植黨員示范戶發揮“傳幫帶”作用,加快“兜底戶”“低保戶”等貧困群眾脫貧步伐,有力促進了脫貧攻堅提檔加速。

與此同時,該市成立了枸杞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制定枸杞發展規劃,對接枸杞產業平台專家,提高優勢特色產業產品質量,推動枸杞產業規模化、品牌化、產業化發展。

2020年,格爾木市枸杞種植面積有7300多公頃,目前已進入第二茬採摘期。為了確保農戶經濟收入不減產,市氣象部門及時跟蹤服務,針對沙塵和降雨天氣,提早通過微信群和工作群對農戶進行信息發布,提醒農戶做好防災減災,保障鮮果枸杞不受損失。

(責編:劉沛然、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