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暖鍋上的花紋真精致,是手工的嗎?都用銅做的?多少錢啊?”
9月7日,在青海國際會展中心A館的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內,李延虎的展位上圍滿了詢問的客人,李延虎拿著手中的鏨子邊鏨刻花紋邊向詢問的人解釋。
作為國家級項目銀銅器制作鎏金技藝傳承人,李延虎制作的湟中暖鍋運用錘揲、鏨刻、鎏金、錯銀、鑲嵌、花絲、烤籃、挂錫、折疊、焊接、拋光等多種傳統工藝,圖案豐富,造型逼真,具有獨特的河湟文化特色,並且由他自己設計,在暖鍋上制作了燒水架,這樣既防止煙筒的煙污染空氣,還可以利用它來燒水。
“從昨天開始就有很多人來詢問,其中有不少外商。希望能通過本屆生態博覽會與更多的外地企業進行合作,傳播青海文化。”李延虎是鎏金技藝第五代傳承人,耳濡目染讓他從小就對鎏金技藝充滿了感情,但現在,肩負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李延虎想要通過更多平台讓更多人知道這裡的文化,讓自己的所學所知繼續流傳下去。他告訴記者,通過青洽會、生態博覽會這樣的平台,讓許多外省的客商了解了湟中暖鍋,也讓湟中銀銅器走出了省門,被越來越多的人欣賞。
李延虎手中制作的暖鍋、茶壺、酒杯、耳環、手鐲等各類精致實用的生活用具和佩飾如今已遠銷北京、成都、廣州等地。
金麥穗和高原牦牛刺繡挂件、可可西裡藏羚羊農民畫、天然石塊掐絲工藝品等,琳琅滿目的文化展品工藝精良、材料天然,500平方米的展廳內由指尖上的青繡、傳統工藝、精品旅游線路推介、青海非遺保護成果線上展等四大板塊組成,青繡、唐卡、泥塑、黑陶、銀銅器、藏香等20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及2000余件非遺特色產品亮相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吸引了許多本地群眾和外省客商駐足觀看。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展館,咱們青海文化的豐富多彩全都展現出來了,這些手工藝品有很多都是平時沒見過的,今天也算大飽眼福。並且自己還買了一條青繡的絲巾。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我們這些珍貴又精致的文化,也願青海特色文化繼續傳下去、傳出去。”家住西寧的馬婷說。
落地生根 繼往開來 “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於2010年起在祖國的中西部省份全面落地實施。十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教育部的統籌指導下,我省教師培訓堅持統一規劃、分層分類實施,有力促進了“國培計劃”在全省各地生根發芽,…【詳細】
深入推進鄉鎮紀委“三化”建設 打通監督執紀最后“一公裡” “以前我們鄉信訪量大,但我們自辦案件較少、監督執紀效率不高,群眾對我們的工作也不滿意。”海東市平安區沙溝回族鄉紀委書記祁佔鈺說,“現在好了,鄉鎮紀委‘三化’建設工作開展以后,場所、人員、設備‘三到位’,激活了鄉鎮紀委的履職能力,把群眾的…【詳細】
揭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的神秘面紗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從青藏高原往北,沿祁連山、賀蘭山、陰山至大興安嶺,遼闊壯美的草原是天然的綠色屏障,為我們阻擋祖國邊疆的萬裡風沙。那無邊無際的綠色,隨著古老的詩詞吟唱,始終在人們心頭縈繞。 國家林草局日前公布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