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貧惠民生 助力脫貧見成效

把握重點環節 健康扶貧政策措施聚合力

李雪萌

2020年08月18日10:19  來源:青海日報
 

←健康教育萬裡行活動在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為群眾義診、宣講健康知識。 省衛生健康委供圖

↑健康扶貧宣傳義診活動。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全省衛生健康系統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圍繞“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總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健全政策體系,堅持輸血與造血並重,綜合施策、狠抓落實,全省7.8萬因病致貧人口脫貧成果得到鞏固提升,健康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近年來,省衛生健康委會同省扶貧局、省醫療保障局等部門共同研究制定了《青海省健康扶貧工程實施方案》《青海省健康扶貧工程“三個一批”行動實施方案》《青海省健康扶貧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18—2020年)《青海省健康扶貧“補針點睛”專項行動方案》等60多個政策文件,形成了以健康扶貧工程實施方案為總綱,其他政策為配套的“1+N”政策體系。實施“一把手”負總責、月報和雙月通報、督導評價、宣傳鼓勵四項制度和省衛生健康委領導分區包片推進健康扶貧工作機制,形成了部門協作、上下聯動、合力攻堅的健康扶貧工作格局。

  按照國家要求,結合全省居民疾病譜,我省先后四次將大病救治病種由9種擴大到35種,以縣為單位,實行“一人一策”,開展大病集中救治,動態追蹤管理。

  病種的增加,使更多貧困患者受益。今年46歲家住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東峽鎮田家溝村的張廣順就是代表之一。2015年,張廣順被確診為直腸癌,累計住院救治15次,總費用289318.51元,基本醫療報銷115038.26元,大病保險42618.56元,醫療救助70507.51元,“健康保”商業補充保險31445.20元,民政臨時救助5000元,個人自付24708.98元,報銷比例達91.46%。如今病情好轉后,他創業開起了“順源磨坊”,精心經營,磨坊年收入2萬元,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當被問起治病費用時他激動地說:“感謝黨的健康扶貧好政策,讓我擺脫病魔,走上小康幸福路”。

  近年來,我省不斷鞏固完善大病保險傾斜政策,將農牧區貧困人口住院醫療費用政策范圍內大病保險起付線由5000元降至3000元、報付比例由80%提高到90%。2017—2018年積極探索建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制度,進一步提升了重病兜底保障水平。各級醫療機構向患病貧困人口實行“六減四優先十覆蓋”政策,提高貧困群眾醫療費用報銷比例,落實建檔立卡貧困戶“先住院后結算”服務模式。

  截至今年7月24日,全省35種大病貧困患者23073人,已救治23071人,救治率達99.99%。全省貧困患者醫療費用個人自付比例由2017年的29.02%,下降到目前的9.15%,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的保障水平明顯增強。

  同時,我省嚴格落實慢病簽約服務管理。優先與25種慢病貧困患者開展家庭醫生、駐村干部或計生專干“雙簽約”服務。家庭醫生簽訂醫療服務協議,當好健康“守門人”,提供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服務﹔村干部與貧困患者簽訂醫療報銷服務協議,講清醫療報銷政策及流程,幫助患者足額足項享受醫保政策,當好政策保障“引路人”。同步宣傳健康知識、健康扶貧政策,並對高血壓、糖尿病、肺結核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每季度進行1次履約服務。截至7月24日,全省慢性病貧困患者52629人,已簽約52570人,實現應簽盡簽,履約率達99.64%。

  著力填平補齊

  基本醫療基層服務有保障

  7月27日上午,湟中區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消化科副主任醫師咸生清,正通過遠程網絡門診為大源衛生院的一名患者看病,咸生清和衛生院醫生、患者進行視頻連線,一邊詢問著患者的情況,一邊通過手機查看衛生院傳來的患者病情照片,很快便作出了病情診斷,指導衛生院醫生為患者開具處方。

  在鄉鎮衛生院就診,卻能享受到上級醫院的專家服務,這都得益於我省大力推進遠程醫療服務系統,覆蓋全省所有縣級醫院,並逐步向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延伸,通過網絡門診實現異地就診,切實為基層貧困患者減輕了就醫負擔。

  2019年,省衛生健康委與省醫療保障局、省扶貧局聯合制定《解決青海省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突出問題工作實施方案》,從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人員和服務能力方面明確了全省基本醫療有保障工作標准。新建、改擴建700個標准化村衛生室,補齊了村衛生室短板。目前,全省42個貧困縣(市、區)中有76家公立醫院,執業醫師2955名,401個鄉鎮衛生院, 3980個衛生室,合格村醫5492名,全面完成基本醫療有保障“空白點”消除工作。

  同時,2016年以來,省衛生健康委積極協調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等部門,安排落實中央補助及省級資金32.49億元,支持42個貧困縣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通過農牧區訂單定向醫學生和村醫免費培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等多種途徑,持續加大貧困地區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力度。先后安排貧困地區全科醫生轉崗培訓157名,招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384名。2018年起,依托國家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每年培訓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管理及技術人員2544名,累計培訓基層衛生管理及技術人員達4.5萬人次。

  著力發揮省內外對口幫扶平台作用,建立健全多層次、多渠道、全覆蓋的衛生對口幫扶機制。安排116家醫院對口支援全省88家縣級及以上級醫院。積極探索省內醫院對口幫扶青南地區新模式,安排12所省級公立醫院183名專業技術人員對青南地區7所州級、14所縣級公立醫院開展團隊幫扶。“十三五”期間累計援助資金近20億元,有效改善了受援地區醫療衛生服務條件。通過國家和省級財政加強貧困地區重點專科建設投入,支援醫院幫助受援市(州)、縣兩級醫院建設重點專科67個。

  採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開展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培訓、進修,發展“互聯網+醫療”,通過遠程信息平台實現了醫療技術支持和跨區域間的遠程醫療、遠程教學合作,有效促進了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和醫療服務均等化,為基層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受援醫院常見病、多發病和部分危急重症診療能力穩步提高,有效緩解基層群眾看病難問題,群眾就醫獲得感持續增強,病人就醫的流向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到縣級醫院看病就醫的人數不斷增加。

  據統計,2019年與2015年相比,受援醫院門診人次平均增加10%以上,出院病人人數增加20%以上,縣域外轉診率持續下降,全省貧困人口縣域內就診率達91.22%。

  強化健康促進

  疾病綜合防控措施顯成效

  8月4日,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手術室內,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家鴻和我省包虫病救治專家樊海寧等省內外醫學專家主刀,對海西州篩查出的4例包虫病患者實施了包虫病根治手術,術后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良好。這4例包虫病手術是我省啟動包虫病手術患者“清零”行動后的第一批手術。

  包虫病是導致我省農牧區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省39個縣均有流行。近年來,我省實施了包虫病防治攻堅行動,開展包虫病人群查病、患者救治、健康宣教和基層能力建設,累計篩查500萬人次,診斷包虫病患者1.4萬人,免費藥物治療16052人次,手術治療2735例。截至目前,包虫病患者規范管理率達95%以上,流行趨勢得到基本遏制,全省人群患病率由2012年的0.63%下降至0.29%。

  今年的包虫病手術患者“清零”行動,將聯合省內外醫療技術力量,在對所有患者給予免費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年內對全省現有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集中開展治療,實現應治盡治,助力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包虫病手術患者“清零”行動也是我省注重關口前移,更加重視疾病綜合防控和健康教育的生動體現。近年來,我省加大艾滋病監測檢測力度,加大結核病免費篩查力度,肺結核發病率呈逐年下降趨勢﹔完成農牧區婦女宮頸癌、乳腺癌篩查76.65萬例、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30.6萬例、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10.8萬人、免費新生兒疾病篩查8萬人,每年為10萬名以上嬰幼兒免費提供營養包。農村婦女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目標人群覆蓋率達90%以上,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年度目標人群覆蓋率達90%以上。

  同時,我省深入開展青海省健康教育萬裡行活動,每年選擇不同地區,確定不同主題,以省、州、縣三級聯動機制和“四進”(進農牧區、進家庭、進學校、進宗教場所)模式。結合民族地區特色,圍繞合理膳食、科學就醫、科學健身、健康生活、重點傳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開發健康教育傳播材料,開展健康傳播活動,並通過文藝演出、廣場義診咨詢、開設健康教育講座、醫療技術幫扶、學術交流和技術指導等形式開展活動,覆蓋人群近110萬人次。

(責編:陳明菊、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