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國家公園省,為美麗中國增綠添彩

宋明慧

2020年08月18日08:51  來源:青海日報
 

三江源綠意濃。 資料圖片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古人筆下的青海是邊關塞外,盡顯荒涼﹔但在今人口中,青海是那遙遠的地方,有天際的神韻和浪漫的旋律,是放飛心靈的大美之地,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今日之青海,從湟水河畔到三江源頭,青海全省上下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賀信精神,貫徹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實施“一優兩高”戰略部署,全力推動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范省建設。

今日之青海,正一步一個腳印,遵循自然法則、生態規律和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建設好國家公園省,傳遞好大美青海情,讓全世界共享“地球第三極”的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國家公園示范省

建設有序推進

年輪滾滾、時序更替,青海再度迎來收獲

的季節。站在重要的時空節點,青海兒女依舊難忘習近平總書記致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賀信時的激動,難忘成功落幕的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盛況。一年來,青海兒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以此為推動工作的根本遵循和不竭動力,用實際行動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在青海啟動,青海省在全國率先承擔起先行先試的任務﹔2017年,青海省成為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省份之一,至此青海成為全國第一個“雙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省份﹔2019年,青海省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共同啟動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范省建設,正式邁開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步伐。

於青海,這又是一次大膽嘗試,是思想理念上的變革,更是實際工作中的創新,必將承擔起為全國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經驗的重任。現如今,青海省正式開啟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以“三步走”的目標讓青海不斷擦亮生態底色,樹起“國家公園”的響亮品牌。

到目前,青海省在全國率先開展自然保護地調查評估與整合優化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青海全省223處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調查評估,並將其中109處納入整合優化范圍,形成了全省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辦法、方案、預案及標准等一批成果。

在此基礎上,青海省進一步建立完善示范省建設規劃和制度標准體系,開展國家公園示范省總體規劃編制及《青海省自然保護地分級管理辦法》等9項制度辦法的編制工作,初步建立起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規劃和制度標准體系。積極落實三年行動計劃各項工作任務,啟動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總體規劃、自然保護地總體規劃、自然保護地自然教育規劃編制、《青海省自然保護地條例(試行)》研究起草和自然保護區勘界立標等工作。

建設國家公園示范省是統籌考慮新時代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需求,慎重作出的重要決策、重大戰略,在青海改革發展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雙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筑牢基礎

猶記得2016年,全國第一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在青海省啟動,青海兒女為之歡欣鼓舞,也深知責任重大,必須堅決扛起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責任,守護好那涓涓流淌的一江清水。

和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有著相似之處,2019年,青海省再度在全國摘得“頭籌”,積極探索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

縱觀這些年,我省全力推進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從體制機制創新到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之路,青海積累了經驗,也必將在推動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的征程中為全國貢獻“青海智慧”。

從無到有的實踐,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任務基本完成,“一年夯實基礎工作,兩年完成試點任務”目標實現,自然資源所有權和行政管理權關系被理順,“九龍治水”局面打破,執法監管“碎片化”問題得到解決。

時至今日,組建了省州縣鄉村五級國家公園管理的“大部門制”實體,頒布試行了國家公園條例,成立了三江源生態法庭,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正式公布,明確了管理規范和技術標准,1.7萬余名牧民群眾端起生態“飯碗”,成為綠水青山的守護者。

從三江源到祁連山,這裡曾監測到全球罕見、國內首次的5隻雪豹同框畫面,並監測到罕見的豺、荒漠貓等珍稀、特有野生動物,還在國際重要濕地申報工作中時隔30年后再次記錄到“鳥中大熊貓”黑鸛,這是對祁連山生態環境持續健康向好的真實寫照。

自啟動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青海省著力打造以生態保護、生態文化和生態科研為主的三大高地建設。積極探索建立“村兩委+”為基礎的社區參與共建共管共享機制,制定實施《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青海片區“村兩委+”工作方案》,從起步之初的9個試點村到目前不斷深化拓展至17個,社區參與國家公園建設的工作機制不斷完善,以黨建為引領的工作格局加快形成,在簽訂“村兩委+”模式共管協議書基礎上,同步推進生態服務型經濟研究,深入探索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協調發展的新路徑和新方法,不斷完善、補充“村兩委+”模式內涵,最終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規范和工作標准。

同時,成立了青海省祁連山自然保護協會,充分吸納社會力量和相關專業人才參與祁連山國家公園宣傳教育推廣、生態文化研究展示以及相關平台建設。

在此基礎上,祁連山國家公園已被納入青海省首個、國家林草局全國50個長期科研基地之一,正在努力打造國家長期生態科學研究基地、國家公園大數據中心、兩個生態定位站以及科普教育展陳中心,積極打造中國獨特的生態科研基地。

中國最美湖泊國家公園

值得期待

作為青海省建設國家公園示范省又一實際行動,今年,位居中國最美五大湖泊之首的青海湖已緩緩奏響國家公園建設“序曲”,將打造中國最美湖泊國家公園,再一次彰顯青海省“三個最大”的生態價值。

主動融入建設國家公園示范省“大規劃”,以實際行動讓“大美淨好”成為青海湖永久的靚麗名片。以保護為根本任務,以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引領保護治理工作。目前,已制定《青海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青海湖工作方案》和《青海湖“大美淨好”三年行動計劃》,從2020年起,將聚力打造中國最美湖泊國家公園。

展望青海湖國家公園藍圖,2020年將編制完成《青海湖國家公園總體規劃》﹔2021年開始全力開展青海湖國家公園申報創建工作,力爭早日讓中國最美湖泊國家公園從理想照進現實。

圍繞“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三大任務,青海湖將通過國家公園申報啟動、強化生態保護建設、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健全完善制度體系、協同推進綠色發展、加強規劃項目支撐等舉措,在抓重點中補上短板,用行動建好國家公園。

以“大美淨好”為宗旨,以“守護本質、擦亮品質、擔當責任、建好公園”為任務,以國家公園申報和設立、生態保護與監測、執法和環境整治、綠色發展、科技支撐、黨建引領等6大行動為主線,全方位做好青海湖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生態旅游高質量發展。

目前,已啟動了青海湖流域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本底調查,將建立青海湖流域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本底數據庫,為明確保護目標、實施保護計劃、制定保護措施以及開展科學研究、生態旅游、科研宣教等提供基礎資料和發展方向,為開展青海湖流域綜合監測,實現青海湖國家公園自然資源資產的嚴格保護、管理管控、高效利用奠定基礎。

並啟動“青海湖十四五發展戰略研究”“青海湖國家公園管理機構職責邊界研究”“青海湖綠色發展研究”和《青海湖流域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規劃》《青海湖水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規劃》《普氏原羚保護規劃》等“一調查、四課題、五規劃”前期工作,為打造青海湖“大、美、淨、好”品牌效應發揮積極推動作用。

從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到啟動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再到邁出中國最美湖泊國家公園建設步伐,青海在“顯山露水”的實際行動中定會讓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人更美。

(責編:劉沛然、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