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空:為柴達木注入奮進的力量

(二)

海西組

2020年08月04日09:41  來源:青海日報
 

海西州委組織部供圖

  2010年,國家有關部委、中央企業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積極響應號召,傾情奉獻,持續接力,跨越時空為柴達木注入奮進的力量,為推動建設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成富裕文明和諧幸福的現代化強州奠定了堅實基礎。

  愛眾親仁

  把脈民生顯深情

  “何時可見真本性,高原風雪彌漫處”。援建方重點鎖定脫貧攻堅、文化旅游、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傾情付出,持續鞏固深化支援幫扶成果、推動合作交流升級“加碼”。

  ——脫貧助力,促進協調發展。對口援青以來,浙江省和國家部委、中央企業堅持把幫助海西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第一政治任務,著力幫助解決農牧區安全飲水、供電、道路、環衛和生態環境等生產生活中最直接、最現實、最緊迫的問題,推動農牧區居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幫助建成6678套游牧民住房,安置游牧民2.67萬人,扶持5個市縣38個村發展村級產業,惠及農牧民預計達4200余戶13900人﹔海西州特色農畜產品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擴大,柴達木枸杞、藜麥、天峻山牛肉、茶卡貢羊等成為全國知名品牌,“柴達木電商綠洲體驗店”已經開設到西安、成都、佛山等城市,實現銷售額3.5億元,為海西率先在全國“三區三州”實現全域整體脫貧和鞏固提升脫貧成果作出了重要貢獻。

  ——文旅融合,培育旅游品牌。面向全國重磅推出“祖國聚寶盆·神奇柴達木”“十大精品旅游線路”﹔啟動“詩畫浙江攜手大美青海——百萬游客海西行”等活動,全力打造海西旅游拳頭品牌。推進特色小城鎮建設,德令哈農墾風情小鎮和烏蘭茶卡旅游小鎮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小鎮。將海西列入浙江省職工療休養地,浙江籍赴海西游客同比增長22%。柴達木自駕車營地入選全國優選體育項目,成功舉辦全國性摩托車場地越野賽6場,汽車障礙越野場地賽3場,填補了我國在高海拔地區汽車摩托車場地賽+拉力賽運動項目的空白。拍攝以杭州西湖—德令哈情人湖愛情故事為主題的《幸福在遠方》文化旅游公益片,有效促進了海西本土文化培育和文化產業發展,進一步加深了兩地人民的深厚感情。

  ——文化潤澤,共建精神家園。“美麗柴達木、相約西子湖”“醉美昆侖·夢回錢塘”“愛在柴達木·夢在錢塘江”等主題文化走親、旅游推介活動日益頻繁。浙江省赴海西開展“情系海西州·浙青一家親”活動,各類浙籍藝術家紛紛走進柴達木盆地,為海西各族群眾獻上了一場場高水平文化盛宴,對文化援青產生良好示范作用。“藏漢一家親峻甬少年情”“聚星和華茂足球”“暑期科技”等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民族團結夏令營、藝術節等活動,進一步加強了兩地青少年學習交流、交往交融,幫助學生開拓視野、增進友誼。

  ——統籌各方,補齊發展短板。投資3.25億元,新建、改建校舍12萬多平方米,建成“海西-浙江”教師培訓中心、格爾木市郭鎮中心雙語幼兒園、德令哈市八一路幼兒園等項目,完善學校基礎設施、配齊教學儀器設備、改善基礎辦學條件,推動全州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投資1.4億元,建成衛生醫療業務用房面積6.1萬㎡,為海西各級公立醫院配備醫療設備,完成德令哈市婦幼保健院、天峻縣人民醫院傳染病區、都蘭縣人民醫院急診樓等14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立柴達木青年創新創業專項扶持資金,舉辦青年創新創意大賽,打造昆侖夢工廠等創新創業平台,解決了一大批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實現了“就業一人,脫貧一家、安定一片,造福一方”。

  明辨篤行

  智力援青一脈牽

  君住長江尾,我居長江頭,一條大江牽連著跨越時空的深厚情誼,受援雙方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鑄就堅強、用真情凝結關愛,共同為海西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本土專業技術人才團隊。

  ——引領全新理念,爭做智力援青人才“先行者”。對口支援以來,4個國家部委、4個中央企業及8個浙江對口支援市,先后四批選派的119名援青干部,把海西當家鄉,視發展為己任,在政策落實、資金協調、產業發展、智力幫扶等多方面爭做智力援青的排頭兵,為所在地區和單位注入了新鮮活力,為海西的經濟發展和長治久安做出了應有貢獻。在浙江省援青指揮部副指揮長、天峻縣委常委、副縣長葉龍的主導下,僅2019年天峻縣就實施援青項目12個,投入資金2055萬元﹔牽線寧波企業投資的天峻山旅游風景名勝區開發項目和天峻縣高原火焰蔘種植加工項目在海西(溫州)招商推介會上簽約。浙江援青干部、烏蘭縣委常委、副縣長傅文虎一上任就多方協調村民簽訂草原糾紛現場調解協議書,解決了北柯柯村和查汗哈達村存在多年的草場邊界問題。看到牧民臉上露出的笑容,他說,“我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堅持立德樹人,助力雪域教育駛上“快車道”。簽訂教育對口支援協議書24個,海西州104所中小學幼兒園與浙江93所中小學幼兒園結對,85所中小學校已全部實現遠程教育,覆蓋率100%。先后組織45批次276名浙江援青專家名師赴2市3縣開展“送教下鄉”活動,受益師生達5500余人(次)。協調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校)等8家職業學院(學校)幫助青海柴達木職業技術學院和格爾木市職校。在浙江開辦普通高中海西班,招收海西州高中學生69名﹔在高級中學設立首屆“浙江援青海西高中示范班”,連續4年在德令哈一中設立“杭州班”,2019屆杭州班畢業學生班級均分超過中考錄取分數線近150分,打響了“組團式”教育援青品牌。落實浙江省面向海西州本科定向招生計劃127人。在海西舉辦各學科骨干教師培訓班40期,參訓4070人(次)﹔在浙江培訓中學校長、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職業院校和高中語文骨干教師440人(次)。設立兼職教研員制度,3名援青教師兼任州級各學科教研員,組織開展海西州學科教研等活動,培訓當地師資力量。

  ——助推醫療惠民,甘當牧民群眾健康“守護神”。援青醫療專家團隊幫助指導州人民醫院成立心血管內科、泌尿外科,建成海西州臨床檢驗中心、胸痛中心、創傷中心等,填補海西州31項醫療技術空白。截至目前,心血管內科接診1.7萬余人(次),住院收治2823人(次),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達到98.7%。正式挂牌海西州臨床檢驗中心,成立泌尿外科並投入運行,完成300余例各類泌尿外科手術,其中20余項手術和檢查是海西首次開展。以海西州人民醫院為中心建立海西東部區域醫聯體,胸痛中心、泌尿外科中心已覆蓋海西東部三縣一市各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等44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累計培訓醫護人員近500人(次),醫聯體胸痛中心救治患者800余例。在援青專家的傳、幫、帶作用下,心內科培養出了能獨當一面的本土人才骨干力量,並成功挂牌海西州介入名醫工作室﹔內科培養出2名能夠獨立開展無痛支氣管鏡檢查的專業技術人員﹔婦產科、急診科、泌尿外科積極推廣微創手術治療﹔消化內科、檢驗科等科室開展新技術新項目50余項,有力提升了本土人才診療水平。

  回望援建路,一批批援青干部與海西各族同胞抵足同眠、並肩戰斗,共同實踐了“不畏風沙遮望眼,江南春雨化綠洲”的援青誓言,將援青腳步、援青智慧,青海情結、海西情愫深深烙印在援受雙方人民群眾的靈魂深處。

(責編:陳明菊、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