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就業“組合拳” 穩住民生“壓艙石”

——“育新機開新局·青海在行動”系列報道之七

陳 晨 王 臻

2020年07月30日09:12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省首場線下招聘會上,工作人員為求職者做就業咨詢。青海日報記者 陳晨 攝

招聘會上受聘人員查看信息。青海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供圖

工作人員為求職者答疑解惑。青海日報記者 陳晨 攝

易地扶貧搬遷招聘會為群眾就業搭建平台。青海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供圖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一頭牽動千萬家庭,一頭支撐經濟發展。截至6月底,青海全省城鎮新增就業3.5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9.8%﹔農牧區勞動力轉移79萬人次,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75.2%﹔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2%,控制在3.5%的年度目標之內。

  這一組組亮眼的數據,直觀展現了青海省就業的良好態勢,彰顯出青海省穩就業帶來的民生幸福。

  就業穩,則民心定。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青海省全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把穩就業放在“六穩”之首,通過全面落實穩崗援企政策、聚焦重點群體、搭建互聯網就業平台等措施,描繪出一幅穩就業、保民生的新圖景。

  “宅經濟”開啟就業新“蓄水池”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青海省就業形勢更加復雜嚴峻,“宅經濟”“雲經濟”等新業態卻在疫情期間異軍突起,讓人為之一振。可以說,在當前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要求的形勢下,新職業、新業態已經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蓄水池”。

  “現在通過網絡預約,我的生意比之前開實體店還好。比起之前的到店理發,現在預約上門理發,顧客就多付我9元的路費,這個價格顧客們都覺得實惠。”小周是一名理發師,年初受疫情影響,臨街店面遲遲無法開業,瀕臨失業。此時,一位老主顧打電話給他,問能不能上門服務,這給了他一個靈感,可以通過網絡預約,重啟工作。

  現在,小周的生意不但做得風生水起,還雇了兩個學徒幫忙。從“公司+雇員”到“平台+個人”,互聯網時代正在為個人職業發展提供無限可能。

  上門服務迎合了疫情中的顧客,提升了消費體驗,“走紅”是趨勢,也是必然。在數字經濟大潮下,社會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不斷催生新業態,在“宅經濟”中孕育更多的就業“風向標”。

  同時,企業作為吸納就業的“主力軍”,青海省從穩企穩崗入手,實施了一系列“減、免、返、緩”社會保險費減負政策,最大程度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切實減輕企業社會保險繳費負擔。截至6月底,已減免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14.68億元,惠及企業近2萬戶。

  持續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截至6月底,已向5561戶參保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2.32億元,惠及職工27.8萬人﹔其中,向11戶困難企業發穩崗返還資金1.2億元,惠及職工1.31萬人。

  就業脫貧 群眾收入有保障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鹽橋村噸包袋加工扶貧車間生產正如火如荼。56名臨近村富余勞動力及建檔立卡脫貧戶在這裡實現就業,其中有就業困難人員16人、婦女40人、貧困戶5人、特殊群體4人。

  當地人社就業部門深知增加就業是最有效的脫貧方式,積極對接扶貧車間,支持其擴大生產建設,並對聘用貧困群眾的企業提供補貼,助力企業“擴招”,讓因疫情無法外出打工的貧困勞動力,“以工代訓、邊干邊學”就近就地就業。

  格爾木市人社就業部門為鹽橋村噸包袋加工扶貧車間落實價值17000元的組合“政策紅包”,其中一次性崗位開發補貼16000元,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並開展以工代訓職業培訓補貼1000元。

  積極借助互聯網手段,幫助貧困勞動力實現穩崗就業。青海省人社部門全面掌握貧困勞動力基本信息情況,實施“就業扶貧補針點睛”行動和“后續鞏固提升”行動,精准發力解決貧困群眾就業問題。在全省建立24小時重點企業用工調度和農民工返崗復工“點對點”服務保障機制,收集匯總貧困勞動力、農民工返崗出行時間、務工地等信息,為集中返程的農民工提供返崗運輸、輸出輸入地交接等全方位“點對點”服務保障,確保農民工“出家門上車門,下車門進廠門”。

  此外,通過網絡平台,實施“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年初,青海省提出年內組織城鄉勞動力技能提升培訓16萬人(次),其中農牧區勞動力11.2萬人(次)。由於受疫情影響,一季度青海全省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主要依托線上開展,通過支持企業和培訓機構利用各類網站、第三方培訓平台開展線上培訓,集中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

  大數據 破解供需矛盾有妙招

  “我是今年剛畢業的大學生,由於趕上疫情,校招也沒參加幾場,在網上投簡歷,感覺對於企業和應聘的崗位都沒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對於未來的求職方向我感到十分困惑。”應屆畢業生王紅祥說。

  青海省人才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員了解到王紅祥關於就業上的困惑后,耐心幫助她做了擇業規劃,並從中牽線搭橋,及時為她推薦了合適的企業。

  “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企業和高校畢業生少‘跑路’,及時精准有效地解決供需矛盾,實現就業不難、招工不急。現在我們正在加快建設大數據平台,希望通過大數據普惠式推薦就業崗位,增加崗位適配度提高就業質量。”青海省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王永霞介紹,目前,青海省人才交流中心正積極探索大數據分析精准快速推進人力資源配置。通過數據把脈,尋找穩就業“破題點”,並增設視頻面試、線上培訓等新模塊,把現有的“雲課堂”錄播模式變為互動性更強的“線上培訓”,通過大數據分析為線上培訓提供參考和方向,提高就業者就業技能,穩定就業。

  受疫情影響,青海省人才交流中心積極探索線上就業服務新模式,開啟“就業服務不打烊、網絡招聘不停歇”全天候服務,依托“青海人社網上辦事大廳”“青海人社通APP”“就業扶貧直通車”等線上服務平台,向各類群體精准推送崗位信息,引導各類企業和求職者參與線上招聘活動,開展雲端服務,實現遠程求職招聘﹔同時針對企業和求職者的供需要求,進行大數據分析,實現人崗匹配、精准就業,推進高質量的“雲招聘”。

  從青海省人力資源市場供需情況看,目前市場用工日趨活躍,1—6月份,組織招聘單位1098家,提供招聘崗位1.5萬個,線上微信求職及參加現場招聘會人數達5萬余人次,且招工企業數和提供崗位數仍在持續增加,線上招聘日均點擊量達到3600多次。

(責編:劉沛然、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