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藤下,那一股向上攀緣的力量

欒雨嘉

2020年07月28日09:12  來源:青海日報
 

大棚裡種植的無花果樹。

蔡佔平的妻子在採摘蔬菜。青海日報記者 欒雨嘉 攝

  7月中旬,記者走進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尕讓鄉席芨灘村村民蔡佔平的蔬菜大棚。隻見大棚門口,一株亭亭玉立的無花果枝枝葉葉滿含綠意。往裡看去,蘿卜、菠菜、香菜、菜瓜等蔬菜苗奮力吸收著春天的陽光和空氣,而不遠處的600株葡萄樹也鉚足干勁向上攀緣,也已經結出了如鑽石般大小的碧綠盈盈的小葡萄。蔬菜和葡萄,都是蔡佔平一家人的心血,更附著著一家人的喜怒哀樂,也給予了一家人脫貧的機緣和夢想。

  蔡佔平今年40歲了,家裡有兩個孩子,女兒患有心肌炎,因病以及缺資金,2015年一家人被認定為精准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蔡佔平如此回憶當時的艱辛:“2008年,我和妻子相識相戀。當時我和父母兄弟姐妹們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結婚以后分家我們就搬出來了。那會特別窮,木頭是從家裡拿的,還借了朋友兩三萬元,才勉勉強強把房子蓋了起來。”

  結婚之后,如何承擔責任、為妻兒撐起這個家,讓他們生活得不再那麼清貧,蔡佔平想了很多。首先,他決定先從外出打工開始。他在工地上搬過磚、挑過水泥,甚至還嘗試過開拖拉機跑運輸。

  也就是在不斷鍛煉和磨礪中,他摸索出了一些工作中賺錢的感悟與心得。蔡佔平娓娓道來:“搬磚、挑水泥是出力的活,可是一天隻能掙25元,感覺掙得還是太少了。而開拖拉機跑運輸,一方面受市場波動較大,時常沒有活,另一方面,這份工作也有危險性。”后來,他也一度想種植露天蔬菜,但是由於缺乏資金,這個美好的“蔬菜種植夢”也戛然而止了。

  而后,精准扶貧的惠民暖風吹入了尋常百姓家,蔡佔平便是受益者之一。

  蔡佔平看到周邊的養殖大戶搞牛羊育肥小賺了一筆,但這次他並沒有望而止步,因為曾經困擾他的資金難題在黨的好政策的支持下迎刃而解。

  他用政府為貧困戶發放的“530”小額貸款以及貧困戶每人6400元的產業資金購置了60隻羊。在蔡佔平看來,發展養殖業投資少見效快,加之在同村養殖大戶的幫助下,他掌握了養殖的方式方法和規律,不僅養殖起來更加得心應手,而且憑借養殖產業,他一年收入達到了8萬元。外加政策性收入以及打零工的收入,2018年一家人很快脫貧了。

  眼瞅著蒸蒸日上的好生活,蔡佔平一家人喜上眉梢。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后,他們又渴望過上更加甜美的日子。

  那曾經的種植夢已經在蔡佔平心裡生了根、發了芽,而他現在就想通過行動和汗水讓它開花結果。2019年,蔡佔平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搭建起了一個溫室大棚,種上了西紅柿、蘿卜、小油菜、菜瓜等蔬菜。除了自家吃以外,他還將蔬菜拉到貴德縣城的早市上進行銷售,由於他和妻子的悉心管理,他們的蔬菜很快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和喜愛。

  蔬菜種植產生了不少效益,蔡佔平又把眼光瞄准了水果採摘。“當時我在網上看到種植葡萄脫貧致富的小視頻,深受啟發。我考慮到這裡臨近黃河,水源豐沛氣候條件又好,而且夏季到黃河邊旅游的人非常多,所以從山東引進了600株葡萄苗。這樣,土地也得到了充分利用,上面栽樹、下面種菜,一舉兩得。另外,我看見其他村民種植草莓、櫻桃比較多,物以稀為貴,所以貨比三家之后,我堅信我選擇種植葡萄是正確的。”透露著一股聰明勁的蔡佔平嘿嘿笑著。

  蔡佔平看著長出來的一串串亮晶晶、誘人的葡萄說,目前引進了美人痣和黑提子兩個品種,現在長勢不錯。去年產量達到了80公斤,今年產量可達到90公斤。

  蔡佔平說,種植葡萄時,需要固定葡萄架,用繩子拉著葡萄苗,葡萄才能不斷朝上攀緣,從而不斷生長。而看到這些在枝頭結果的小葡萄,便覺得人與植物是何其相似!隻有不斷增強內生動力、奮力向上,才能不斷邁向幸福生活。

(責編:劉沛然、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