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生態城市 煥發嶄新魅力

——奮力推進“一優兩高”調研報告之六

陳 曦

2020年06月28日08:47  來源:青海日報
 

圖為6月5日拍攝的西寧市景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藍天共碧水,山水城相依。與過去相比,如今的西寧增添了更多絢麗的色彩,城鄉處處姹紫嫣紅,碧水潺潺的河流穿城而過,干淨整潔的道路聯通市區,一個個濕地公園像寶石一樣點綴在城市之中,一幅幅“人在畫中游”的美麗景象躍然眼前。

作為青藏高原上惟一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近年來西寧市不斷探索創新,城市建設呈現出綠色、生態、整潔的全新面貌。從2016年入選第二批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到生態城市的迅速發展,再到2019年住建部對全國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考核走在西北前列,西寧“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 建設新時代幸福西寧”的總目標正在照進現實,照進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城市海綿體

古城新品位

垂柳依依,碧波蕩漾,飛鳥盤旋……在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內,三五成群的市民正在休閑娛樂,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映入眼帘。

“在西寧待了幾十年,沒有想到江南的風景如今在家門口就能看到了,吃完飯在這裡走一走,別提心情多好了。”市民張國泰說道。

環顧四周,水生植物、水域廊道、下沉式綠地等一塊塊海綿體在此植入,在提升城市景觀的同時,還可以有效吸水,實現良性水循環,這處“城市之肺”,就是展現良好生態環境的“海綿體”。

來到位於西關大街虎台中學附近的一處老舊小區,整齊劃一的地下排水系統早已建成,雨水通過地下管網的收集可以直接排進小區內的綠化帶中,防止地面積水的同時也最大程度地節約了灌溉水資源的用量,不僅形成了良好的循環體系,還探索出了一條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之間的有效路徑。

2016年成為全國海綿城市試點以來,西寧市圍繞提升城市生態環境,改善城市水環境有效解決城市內澇,改善市民居住環境為突破口,以“安全、生態、宜居”為落腳點與根本出發,綜合制定了“治山、理水、潤城”的海綿城市建設路徑,成為全國海綿城市建設中將雨水收納與管廊建設相融合的首創案例。

市區內,首先針對全市排水管網進行梳理和修補,實施了一批雨污分流改造項目,對80多個老舊小區進行了全面改造,試點過程中全市黑臭水體全面消除,試點區域內7處內澇點已全面解決,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景美路平、設施完善”的海綿民生目標。

同時,在“街頭增綠、道路擴綠片區建園”的建設思路下,提升綠色景觀,營造休憩空間。形成了“點上出精品、線上成綠廊、片上成景觀”的綠色宜居城市環境。通過山體實施水土流失治理、山林生態修復、沖溝溝道治理等舉措,城市森林覆蓋率由2016年的32%提升到了目前的35%﹔試點區內山體林木覆蓋率達85%﹔山體流失治理實現全覆蓋,達到了“水不下山、林不出溝”的海綿城市建設目標,城市安全指數進一步提升。

清潔城市

幸福西寧新形象

5月20日,古城西寧被濃濃的生機所覆蓋,盛開的鮮花,碧綠的樹葉以及成片的草地都讓整個城市煥發著不同的活力。

而在這其中,一個個忙碌在街頭巷尾的環衛工作者也成為了城市一抹獨特的風景。

“最近天熱了,活兒比冬天的時候要好干,不凍手,不過雖然沒有落葉,但是多了不少楊絮,也算是個新麻煩。”在五四西路的人行道上,環衛工人李生知正在認真清掃著路面,而在他的周圍,同組的同事有的正在擦拭護欄,有的則在清除張貼的小廣告。

一旁的馬路上可以看到噴霧抑塵車正在馬路上緩慢行駛噴霧降塵﹔環衛工人正在拿著電動高壓沖洗車的水炮沖洗著地面上的污漬﹔而多功能環衛作業車駛過后馬路中間的護欄不僅被沖洗的干干淨淨,就連綠化帶中的植物也被沖刷的一塵不染……

眼前看到的這一切,正是西寧市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保証市容市貌干淨整潔、城市秩序規范有序,為市民營造干淨衛生、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而開展的“全城清洗”行動的一個生動畫面。也是《幸福西寧·清潔西寧提升行動三年工作方案》的真實寫照。

據了解,為了讓城市更加清潔,西寧市不僅加強對城市家具的清潔力度,更是對全市高層建筑樓頂大字、各類不符合規定的戶外廣告、廢棄公交車站及功能弱化的公交站管理房進行拆除。截至目前,全市已拆除3座已廢棄公交車站、4座妨礙通行的公交站管理房,各類戶外廣告設施500余塊、2000余平方米,其中高層建筑樓頂大字23塊。

同時,全市環衛部門對保潔管理進行提質升級,快速、高效的開展深度巡回清洗保潔、垃圾收運、道路清洗等環衛作業。加強垃圾清運力度,做到了垃圾“日產日清”,重點區域“隨產隨清”﹔確保“垃圾不落地”在城管系統得到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對即將推行的夜間收運生活垃圾和餐廚垃圾工作開展試點工作,目前成效明顯。

垃圾分類

幸福西寧新風尚

飲料瓶回收機,廢紙、廢衣物和電子廢棄物等垃圾都有專門的投放箱,在位於城中區的香格裡拉小區內,不同的分類詳細且醒目。

“遙控車的電池要放到紅色箱子裡,這些廢紙要放到黃色箱子裡……”對於小區居民張婧來說,垃圾分類早已經融入了生活,不僅自己和丈夫完全參與其中,在日常生活中她也會用實際行動引導教育自己4歲的兒子。

作為西寧市最早一批試點投放的小區樓院之一,垃圾智能分類的“新生活”已經成為了小區居民早已熟悉的生活方式。

作為全國46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西寧市自2018年6月啟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以來,始終將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因地制宜、全民參與、共治共享的原則,緊抓體系完善、標准制定、人員配置、經費保障、宣傳培訓、典型示范等關鍵,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今年以來,西寧市持續發力,推動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面邁入強制時代。編制完成《青海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標准》,成為繼浙江省后全國第二部省級生活垃圾分類標准,並列入青海省工程建設地方標准。印發《西寧市重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西寧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與收集設施設置指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內容涵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全周期管理”過程。有效破解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深層次難題,形成生活垃圾分類長效機制。

目前,西寧市垃圾分類大格局已初步形成,全市25個街道辦事處、106個社區、350個居民小區、105個機關企事業單位、115所學校和3家市級醫院進行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累計投放室外分類式垃圾桶4300余組、家庭垃圾分類桶近10萬組,發放干濕兩分垃圾袋1538余萬個,購置生活垃圾分類運輸車16輛,更新分類垃圾箱18000余個。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累計22.4萬戶,達標佔比70%。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25%,涉塑、涉紡、涉金屬、涉紙、涉電子產品等可回收物,分別進入相應的可回收網絡資源化利用,垃圾分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責編:劉沛然、楊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