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逐夢“小康” 接續奮進

2020年06月23日09:25  來源:青海日報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大力發展鄉村文體建設,大力促進民族團結。共和縣委宣傳部供圖

塘格木鎮金塘村、達拉村組織全村貧困戶、留守婦女等開展技能培訓。

駐村干部入戶調查,講解扶貧惠民政策。

為貧困群眾發放太陽能發電設備。

共和縣中醫院開展聯點醫療幫扶,舉行入戶義診活動。

  2020年4月,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順利實現脫貧摘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即將收官之際,繼續向著推動鄉村振興接續奮進。

  2015年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共和縣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五四戰略”,奮力推進“一優兩高”,攻堅克難啃下脫貧硬骨頭,多舉並措鞏固脫貧成果,以堅定的信心和決心,以扎扎實實的實際行動,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2019年,共和縣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當年全州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6.65%﹔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100%﹔40個貧困村、4488戶14547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

  產業“造血”促發展

  青色的杏果沉甸甸地挂滿枝頭,喜悅的笑容溢滿李建海的臉龐。作為共和縣龍羊峽鎮克才村第一書記,近年來,李建海始終盤算著,如何才能通過產業融合發展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

  “三社的大草溝有8.7公頃的退耕還林野山杏林,花開時節美不勝收。但是,怎樣才能讓這片林子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產生經濟效益呢?對此,我們不斷拓寬產業發展思路,投資近60萬元對野山杏進行嫁接改良。如今杏林已大面積挂果,后期我們將進行品質檢測和產量預算,並進一步加強同優勢企業的開發合作,打通從生產到加工再到銷售的所有環節。”李建海說。

  “杏果發展有了方向,美麗的杏花盛放時節也要充分利用。我們打算以鄉村旅游為切入點,打造大草溝杏林觀賞—果蔬採摘—溫泉藥浴—品味農家樂等田園綜合體開發項目,充分利用高原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戰略試點的大好機遇,積極發展村域產業,帶動全村精准脫貧致富奔小康。”李建海充滿信心地說。

  共和縣把培育和發展產業作為穩定脫貧的根本保障,立足各村資源稟賦,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特色產業,全力推進產業扶貧。

  2018—2019年投資實施的40個貧困村村集體經濟光伏項目第一次收益資金達120萬元。截至2019年底,全縣99個行政村村集體經濟全部“破零”,累計收益1217.51萬元﹔

  累計投資9208.32萬元,扶持全縣11個鄉鎮99個村的4949戶14388名貧困群眾發展到戶產業,目前共收益1726.69萬元,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

  依托青海湖、龍羊湖旅游資源投資5912.73萬元實施了10個鄉村旅游扶貧建設項目,其中倒淌河鎮蒙古村和龍羊峽鎮龍才村、瓦裡關村3村32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累計分紅120萬元﹔

  依托109國道和共茶高速公路沿線優勢發展“公路經濟”,投資1674.76萬元實施了3個易地搬遷后續產業發展項目。

  “兩不愁三保障”

  補齊民生短板

  因病致貧是扶貧工作中十分難啃的一塊“硬骨頭”。7年前,共和縣倒淌河鎮拉乙亥麻村村民加環當周被查出患有白血病,突如其來的重病和高額的治療費用讓一家人陷入貧困。

  “多虧了國家的醫保扶貧政策,幾十萬元的治療費,最后我們隻負擔了很少的一部分。產業扶貧資金又幫助我們一家恢復了生產生活的元氣,真心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大家的全力幫助。”大病初愈的加環當周感激地說。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為武漢捐款1000元,以表達一家人的感恩之情。

  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共和縣把完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條件作為推進脫貧攻堅的突破口,在改善住房條件、保障安全飲水、優化農村電網、改善出行環境、暢通通訊網絡的基礎上,堅持兜底保障,全面補齊民生短板。

  脫貧攻堅以來,共和縣投資1.74億元實施人飲工程鞏固提升項目,11個鄉鎮77個行政村17650戶67608人飲水安全得到保障﹔

  電網升級改造項目惠及全縣14885戶農牧群眾,實現村村有電、戶戶通電﹔

  累計投資2.55億元實施農村道路建設項目75項,全縣11個鄉鎮、99個行政村道路通暢率達100%﹔

  全面落實義務教育政策,全縣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6.65%,實現了貧困戶子女“零輟學”﹔

  全縣99所村級衛生室均達到標准化要求,貧困群眾醫療報銷比例達90%,貧困戶慢病簽約率和服務率均達100%,醫保扶貧讓越來越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看得起病﹔

  累計投資7132萬元,在全縣6個鄉鎮7個行政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552戶1893人﹔累計投資28251.3萬元,在11個鄉鎮99個行政村實施危舊房改造9037戶,群眾住房條件明顯改善。

  “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

  同步推進

  6月10日,克才村兩委班子成員聚在村委會辦公室,一起商量村裡的“七一”活動怎麼搞。

  “我們一定要把這次活動辦好,要通過活動展示我們煥然一新的村容村貌,更要通過舉辦活動凝聚人心。”村黨支部書記馬文祥說。

  克才村全村213戶719人,其中黨員34名,是名副其實的“黨員大村”。自2015年精准扶貧工作隊入村以來,該村通過黨建引領,凝心聚力帶領全村精准脫貧奔小康。

  每年充分利用“扶貧日”“黨團活動”及日常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發揮黨員引領作用,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大力推進農村移風易俗,不斷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

  結合“一號文件”宣講,黨員干部深入田間地頭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宣傳黨的十九大及及強農支農惠農政策等,通過宣講堅定群眾的發展信心,激發群眾干事創業熱情。

  曾經的拉乙亥麻村,是共和縣倒淌河鎮十裡八鄉出了名的“問題村”。精准扶貧以來,該村兩委和工作隊通力合作,通過黨建引領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同步推進“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如今的拉乙亥麻村,已“蝶變”成為了尕海草原上一個閃耀的“明星村”。

  脫貧攻堅以來,共和縣把“精神脫貧”作為增強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的重要抓手,結合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縣創建活動,在全縣開展“精神脫貧”、“扶志班”教育培訓、鄉風文明專項行動等主題活動。

  同時,修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等,農牧區婚喪嫁娶大操大辦,薄養厚葬陳規陋習,奢侈浪費、盲目攀比等不正之風得到有效遏制。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講文明、樹新風的意識切實增強,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實現了“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同步推進。

  新房不斷崛起,產業健康發展,致富道路持續延伸……

  歷經脫貧攻堅,一個嶄新的共和正充滿著前所未有的朝氣與活力,向著全面小康的目標奮勇前行!

(責編:陳明菊、楊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