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黨的政策好,我不僅自己創業脫貧,還帶動了貧困殘疾人發展生產擺脫貧困。”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東和鄉朱家台村的殘疾人朱錦福自豪地說。今年42歲的朱錦福,在不滿1歲時不小心滾入了燒熱的火炕裡,造成肢體二級殘疾……從此,傷殘的雙腳伴隨他走上了漫長的人生路。
10歲那年,朱錦福終於跟其他孩子一樣背上書包走進了學校。四年級時因為長期行走,他的雙腳常常流膿,並伴著針刺般的疼痛,最后還是因為雙腳的原因放棄學業,輟學在家。
失學在家的日子裡,年幼的朱錦福就思考過:“我能做什麼?我今后的出路在哪裡?”
看到他整日悶悶不樂,父親也著急。沒過多久,父親就從縣城買回來一台手搖式壓面機。於是17歲的朱錦福,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農忙時,村民們為了節省做飯時間就來找朱錦福壓面條。這時的朱錦福往往從早上一睜眼就忙到半夜三四時,有時候一天就能加工50多公斤面粉。“記得有一年端午節前后4天,我壓面一共掙了300多元錢。這在當時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數目啊。” 朱錦福回想起來現在都感到很驕傲。
在第一份“職業”后,朱錦福還做過擺地攤、釘鞋等小生意。2006年,朱錦福跟著弟弟開始做天然氣壁挂爐的安裝工作。兩年多時間裡,他跑遍了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縣城內每一處需要安裝壁挂爐的地方,熟練掌握了壁挂爐的安裝和維修技能,能夠獨立開展工作。
2009年,朱錦福了解到互助縣也將開始實施天然氣改造工程。於是他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在父母的支持和弟弟的幫助下,回到家鄉在縣城東街開了一家天然氣壁挂爐安裝門店。
這一干就是三年。到2011年底,他的門店淨收入達到了18萬元。
安裝壁挂爐不僅是一項重體力工作,而且還需要經常上下樓梯。堅持了四年后,因為雙腳的原因朱錦福再一次放棄了這份工作。
2012年,朱錦福跟妻子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橋頭鎮開了一家餐館,因經營不善導致飯館虧損十幾萬元,從此又陷入了貧困。
2014年年底,閑不下來的朱錦福向親戚們借了3萬元,在村裡一個閑置的空院內修建了一座簡易雞舍,購進500隻雞苗和一批飼料及藥品,開始再次創業。
他每天起早貪黑,在雞舍內忙裡忙外地精心飼養這些小雞。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沒過多久,一天早晨他走進雞舍時,發現前一天晚上還活蹦亂跳的小雞突然變得沒精打採,還有十幾隻已經死了。他急忙為小雞們逐個喂藥,整日待在雞舍裡觀察情況,可病情還是迅速蔓延開來,兩三天時間裡,小雞損傷過半。
朱錦福四處求醫問藥,找獸醫診斷病情。獸醫確診他喂養的這些小雞得了喉管炎,給他開了藥方並教授喂藥的方法。朱錦福連夜趕回家裡,按照獸醫的要求將新買來的藥逐一喂給小雞們,第二天小雞們又恢復了往日的精神。保住了這四百多隻小雞,也保住了朱錦福的希望。
為了更好地照料小雞,朱錦福在雞舍旁邊蓋了兩間簡易房,吃住在裡面。每天天不亮就開著小三輪摩托車到家裡馱運喂雞的干淨水,之后對雞棚進行消毒,給小雞喂食、喂水,打掃、清理雞棚。
在得知朱錦福的情況后,省殘聯和各級殘聯為他及時提供了支持,陸續為他免費提供了3400隻雞苗和相關養殖技術與信息,指導他利用產業扶貧資金建房屋、蓋雞舍……
養雞的經驗越來越豐富了,可銷售又成了創業路上的另一個難題。當這批小雞臨近出欄的時候,朱錦福騎上小三輪摩托車,拉著他的勞動成果,到離家30公裡的縣城沿街兜售。縣城的居民小區、發展旅游的民俗村、柴火雞門店……都是他推銷的地方。
“有了動力后,我開始認真研讀養殖方面的書籍,遇到不懂的問題積極請教鄉獸醫站的獸醫,很快掌握了基本的養殖技術。”朱錦福說。
黨和政府的關懷讓朱錦福心裡暖暖的,“人窮志不窮,脫貧靠自身”的理念在他心裡深深扎根,在他自己的努力和扶貧政策的幫助下,他的養殖產業在持續發展。
通過市場調查,他發現近年來土雞、土雞蛋在市場上頗受人們青睞,價格不斷攀升,飼養土雞市場前景廣闊。
2017年,朱錦福創辦了“錦福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朱錦福鼓勵周邊15名殘疾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13名)入股,參與生產和分紅。“通過養雞,家裡條件慢慢改變了,以前我是貧困戶,現在脫貧了,還帶動了幾個周邊的殘疾人增收。我還要一直養下去,讓更多殘疾人家庭加入脫貧致富的隊伍。”朱錦福說。
為此他特意培育有志於發展山養土雞原生態產品的專業養殖戶,並免費為分散居家養雞的農戶提供培訓,指導養雞技術。“錦福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也成為互助土族自治縣有名的“公司+農戶”養殖合作社。2017年底,入股的殘疾人年人均收入增加了5000元,發展山養土雞原生態產品的專業養殖戶年人均收入增加了4000元,他們在家門口圓了脫貧夢。
2018年,“錦福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又增加了5名殘疾人參加家庭分散養殖,還被海東市殘聯授予“殘疾人就業基地”。2019年,省殘聯又為合作社投入3.6萬元幫扶資金,進一步幫助朱錦福和入股殘疾人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今年,朱錦福努力克服疫情防控帶來的各種困難,三月份就與格爾木市青鮮牧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定育雛雞七千隻,有效降低了疫情對合作社經營造成的影響。
“通過養雞,家裡條件慢慢改善了。以前我是貧困戶,現在脫貧了,還帶動了周邊的殘疾人兄弟姐妹增收,感到很高興。我還要一直養下去,讓更多殘疾人加入脫貧致富的隊伍,讓大家的‘錢袋子’鼓起來。”朱錦福說。
在繼承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中勇攀科技高峰 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 ——摘自…【詳細】
弘揚“兩彈一星”精神 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 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處一聲巨響,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詳細】
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副壩工程壩體混凝土正式封頂 8月27日,記者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關部門獲悉,柴達木盆地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格爾木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副壩工程壩體混凝土正式封頂,標志著該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海西州格爾木市烏圖美仁鄉境內,是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