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美麗的青海《茉莉花》曲

楊生順

2020年06月12日09:58  來源:青海日報
 

  1938年,顧頡剛考察洮州,在其《浪口村隨筆·明初西北移民》文中寫道:“洮州人有歌曰:‘你從哪來?我從南京來。你帶得什麼花兒來?我帶得茉莉花兒來。’其地無茉莉,知此歌必為初移之民所遺留,至少亦是根據初移之民之遺語而詠歌者。”

  其實,《茉莉花》曲在洮岷的傳播非常有限,青海東部的河湟地區才是《茉莉花》的“富礦區”,從西頭的湟源,到東頭的民和﹔從北面的互助,到南面的湟中,《茉莉花》至今還在傳唱。青海的《茉莉花》,不僅版本多(十幾個版本),形式多樣(一段、兩段、四段、十二段、十八段不等),而且文辭優美,內容古老。

  《茉莉花》源於南京,又叫《雙疊翠》《鮮花調》等,內容脫胎於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最早的文獻記載是清代乾隆到嘉慶年間(1736—1796),玩花主人採輯、蘇州人錢德蒼增輯的戲曲選集《綴白裘》第6集卷中的梆子戲《花鼓曲》,全文如下:

  【花鼓曲】好一朵鮮花,好一朵鮮花,有朝的一日落在我家。你若是不開放,對著鮮花兒罵。你若是不開放,對著鮮花兒罵。

  【又】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的花開賽不過了它。本待要採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罵。本待要採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罵。

  【又】八月裡桂花香,九月裡菊花黃,勾引得張生跳過粉牆。好一個崔鶯鶯就把那門關兒上,好一個崔鶯鶯就把那門關兒上。

  (貼伏地伸臥作美人勢介)(付欲戲貼,淨打鑼驚付介)(貼)

  【又】哀告小紅娘,哀告小紅娘,可憐的小生跪在東牆。你若是不開門,直跪到東方兒亮。你若是不開門,直跪到東方兒亮。

  (付背淨摸貼介)(淨)哪裡去了?(付見驚散介)(貼)

  【又】豁喇喇的把門開,豁喇喇的把門開,開開的門來不見了張秀才。你不是我心上人,倒是賊強盜。你不是我心上人,倒是賊強盜。

  【又】誰要你來瞧?誰要你來瞧?瞧來瞧去,丈夫知道了,親哥哥在刀尖上死,小妹子就懸梁吊。親哥哥在刀尖上死,小妹子就懸梁吊。

  (付,貼合嘴,淨打鑼驚散介)(貼)

  【又】我的心肝,我的心肝,心肝的引我上了煤山。把一雙紅繡鞋揉得稀腦子爛,把一雙紅繡鞋揉得稀腦子爛。

  【又】我的哥哥,我的哥哥,哥哥的門前一條河。上搭著獨木橋,叫我如何過?上搭著獨木橋,叫我如何過?

  【又】我也沒奈何,我也沒奈何,先脫了花鞋后脫裹腳。這兒的是為情人,便把那河來過。這兒的是為情人,就把河來過。

  (付看貼,做手勢,獻臀,摸貼,淨作手勢摸付臀,付搖作勢,貼暗笑介)

  【雜板】雪花兒飄飄,雪花兒飄飄﹔飄來飄去,三尺三寸高。飄了個雪美人更比冤家兒俏。

  【又】太陽出來了,太陽出來了﹔太陽出來,姣姣化掉了。早知道不長久,不該把你懷中抱。早知道不長久,不該把你懷中抱。

  【又】我的姣姣,我的姣姣﹔我彈琵琶,姣姣吹著簫。簫兒口中吹,琵琶懷中抱。吹來的彈去,弦線斷了,我待要續一根,又恐那旁人來笑。

  青海《茉莉花》,不僅有民歌、小調,而且有戲曲。與《花鼓曲》內容接近的越弦作品如下:

  好一個茉莉花,好一個茉莉花。滿園花開賽也賽不過它,我有心折兩朵戴,恐怕是看花人兒罵。

  我也不折它我也不戴它。有朝一日連根兒挖到家,假若丫鬟不看花,手扳住花欄杆兒罵。

  好一個明月亮,好一個明月亮,有一個張生他越過粉壁牆。好一個崔鶯鶯,她忙把門關上。

  哀告了小紅娘,哀告了小紅娘:“我是那張生來到你門上,假若今夜不開門,直等到東方亮。”

  啪啦啦把門開,啪啦啦把門開,開開門兒原來是張秀才,張秀才作了個揖,崔鶯鶯深深拜。

  “今夜盼你到,明日盼你到,盼來盼去今晚才來到,哎喲喲,怪不怪,昨夜晚上的燈花爆!”

  今日雪花飄,明日雪花飄。飄來飄去飄下了三尺多,飄下了個雪美人,她還比奴家俏。

  太陽上來了,太陽上來了,太陽一耀她就不見了,早知道露水妻,怎肯我把相思熬。

  好一個緊著攆,好一個緊著攆,緊攆慢攆地還是不見面。我有心高聲叫,惹下一個旁人笑。

  好一個明三哥,好一個明三哥,三哥的腳下有一道小沙河。獨木橋閃閃,奴家怎樣過。

  上河跑下河,下河跑上河,前脫掉花鞋后放掉白裹腳,這才是為情郎,顧不了那許多。

  沙河過來了,沙河過來了,過河不易倒是上山難。把一雙花繡鞋,拐了個噼啪爛。

  今日你來瞧,明日我來瞧,瞧來瞧去爹媽知道了。大哥哥刀尖死,小妹妹懸梁盡。

  彈也彈得好,唱也唱得好,正彈正唱弦斷碼子倒,大哥哥結新弦,小妹妹另改調。

  青海的這出《茉莉花》曲共十四節,採用了現實主義筆法。作品三至六節,濃墨重彩地描寫了張生、崔鶯鶯幽會的場景。七至八節是過渡,寫相思之苦。順承相思意,九至十二節重點圍繞“攆”(“追”)來寫,布局嚴謹,富於幽默感。最后兩節寫私情敗露,大哥哥“結新弦”,小妹妹“另改調”,結果以悲劇收場,這與唐代《鶯鶯傳》的結局一致。

  這出戲與江蘇《綴白裘》的《花鼓曲》內容大同小異,盡管有些小節布局有所不同,但整體相近度卻是很高的。從邏輯結構和故事內容看,清代江蘇《茉莉花》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譬如; 張生跪東牆,哀告小紅娘開門,與隨后的“開開的門來不見了張秀才”,與《鶯鶯傳》《董西廂》《西廂記》等故事的情節內容不符﹔最后三節也過於突兀。當然,青海的這首《茉莉花》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好一個明三哥,好一個明三哥”,這裡的“明三哥”是否是“煤山高”?因為后面有這樣的唱詞:“沙河過來了,過河不易倒是上山難。”

  除此之外,青海還有浪漫主義特色、以茉莉花為主題的越弦《茉莉花》,如下: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誰也比不過它。我有心折兩朵戴,恐怕看花的人兒罵。

  我也不摘,我也不戴它,坐地抱膝日夜守花下﹔要叫花兒開不敗,遮風擋雨霜不殺。

  朝也守著它,暮也守著它,朝朝暮暮哪怕秋風刮。月圓了又缺雁聲嘎嘎,一覺兒睡去夢天涯。

  雪花兒輕輕飄,雪花兒淡淡飄,飄來飄去三尺三寸高,雪花裡飄來個女嬌嬌,雙手兒迎接著她來到。

  頭上的烏雲罩,身穿的白綾襖,洒花的羅裙楊柳腰。尕尕的嘴兒彎眉毛,一對大眼睛笑呵呵。

  我不認得她呀,她不認得我,手拉著手兒花欄上靠﹔開口來叫了聲:“小哥哥,茉莉花開到秋末了。”

  花兒不常鮮,月兒不常圓,花開花落四季本自然﹔“萬花兒開紅有幾天,我倆兒分手在眼前。”

  哀告聲女嬌娘,哀告聲女嬌娘,緊拉著手兒我呀我不放﹔“你要是離我著去,雪地下直跪到大天亮。”

  抿著嘴兒笑,手兒輕輕搖:“陽世上憑誰也拉不住我,再等到楊柳葉兒青,細細兒和你把話說。”

  太陽出來了,太陽出來了,太陽一閃她不見了。夢兒裡喊醒著來,茉莉花似雪滿園飄。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雪堆銀碎落滿了地下。隻盼著燕子早飛來,聲聲兒喚它發新芽。

  這出作品共十一節,運用浪漫主義筆法,重點圍繞“夢”來寫的。“花”字貫穿始終,依次是“折花”“守花”“夢花”“落花”“盼花”。此作將人物心理、對話、風景描寫,完美地糅合在一起,顯得新穎別致,沁人心脾,如詩如畫,如夢如幻,堪稱真正的“茉莉花”。首先,作品抒發了坐地守花之情,這種厮守可謂朝朝暮暮,月圓月缺、春去秋來。接著,“一覺兒睡去夢天涯”,出奇制勝地將故事情節納入夢境,像童話一樣優美絕倫。夢中是輕輕飄洒的雪花,雪花中走來了頭戴烏雲罩、身穿白綾襖、洒花的羅裙楊柳腰、尕尕的嘴兒彎眉毛、一對大眼睛笑呵呵的女嬌嬌。夢境中,有溫情,有悲傷,有哀求,還有哲理:“花兒不常鮮,月兒不常圓,花開花落四季本自然”“萬花兒開紅有幾天”,通過花開花落、月圓月缺,表達了人生的欠缺與不圓滿,所以應該順其自然,不可強求。“夢兒裡喊醒著來”,才把主人公拉回現實,卻已經到了分手的時刻,眼前景“茉莉花似雪滿園飄”“雪堆銀碎落滿了地下”與前面的夢境“雪花兒輕輕飄,雪花兒淡淡飄,飄來飄去三尺三寸高”相呼應,“茉莉花”與“雪”的巧妙融合,美得令人拍案叫絕。夢中的女嬌娘溫柔動人的話語“再等到楊柳葉兒青,細細兒和你把話說”仿佛還在耳畔,於是作者“隻盼著燕子早飛來,聲聲兒喚它發新芽。”——哲理性的思辨、滿滿的期許和長情的期盼,使此作具有了喜劇色彩。

  這首作品的一、四、八節內容和個別起興句與《花鼓曲》相同或頗為相似。作品結構精妙,情景無限,是現存《茉莉花》曲中的優秀之作。

  青海的這兩出《茉莉花》曲,不僅篇幅長,文辭生動優美,而且結構完整,情節合理,富有邏輯性,流傳的時間應該比江蘇《綴白裘》的《花鼓曲》還要早。

  “非遺採珠”欄目

  由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協辦

(責編:劉沛然、楊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