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智能的新型健身器材。
圖/青海日報記者 潘 玲
隨著動感的音樂節拍,鍛煉的人們在平步機、劃船器、太極儀等器材上揮洒汗水,收獲健康。這是記者6月5日在西寧市城東區麗康瑞居小區看見的一幕。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身的需求日益增長,全民健身蔚然成風。政府採購、建設了大量的公共體育設施以滿足群眾的需求。得益於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全民健身器材得到了質的提升,將環保和智能元素融入其中。
今年5月,麗康瑞居小區就安裝了一套這樣先進的戶外健身器材,新穎的外觀、豐富的功能性吸引了大量群眾前去健身、體驗,深受小區居民的喜愛。
“跟以往的傳統器材相比,新安裝的器材具有節能環保、智能化和耐用性高的特點,這是我們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相結合探索的一條路徑。”城東區文體旅游科技局副局長武棟劍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健身器材自帶液晶屏,可顯示鍛煉時間、次數、消耗熱量等運動數據,還配備了高強度自潔膜傘狀結構頂棚,能有效降低太陽暴晒和雨水對器材的侵蝕,延長器材的使用壽命。頂棚上面安裝的是太陽能蓄電、供電系統,可保障液晶屏的日常用電。
正在現場鍛煉身體的小區居民金貴芳對記者說:“以前我們小區沒有鍛煉的地方,裝上這個以后,基本上每天人都是滿的,大家積極性很高。而且,有這個頂棚,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都能進行鍛煉,特別方便!政府為我們辦了一件惠民實事,我希望大家把這些器材維護好!”
在繼承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中勇攀科技高峰 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 ——摘自…【詳細】
弘揚“兩彈一星”精神 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 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處一聲巨響,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詳細】
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副壩工程壩體混凝土正式封頂 8月27日,記者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關部門獲悉,柴達木盆地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格爾木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副壩工程壩體混凝土正式封頂,標志著該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海西州格爾木市烏圖美仁鄉境內,是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