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勢正好的綠肥作物。
工作人員和種植戶討論綠肥作物生長情況。
圖/青海日報記者 潘 玲
5月的高原,天高雲淡,綠樹紅花環繞,自然萬物開始呈現出最有生機的模樣。在被稱為高原“小江南”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大地流翠,青碧、寬闊的黃河水靜靜流淌。
在離黃河不遠的河西鎮賀爾加村,青海富禾源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的櫻桃園基地裡,工人正四處分散勞作,在充滿希望的田野上耕種,期待盛夏時的果實累累。
“眼前這些紫色的花是綠肥作物二月蘭,每到4月份,二月蘭盛開,果園春暖花開,草長鶯飛,一片生機盎然。二月蘭抗旱、抗寒、越冬性極強,具有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從而減少化肥施用量,提高果品品質的作用。此外,二月蘭於農歷二月前后開花,花期長,花色淡雅,還具有極強的觀賞價值,適宜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青海農林科學院土肥所綠肥研究負責人韓梅告訴記者。
綠肥壓幾年
差田變好田
“花草種三年,瘦田變肥田。”“綠肥壓幾年,差田變好田。”幾句農諺道出了發展綠肥產業的重要性。
記者了解到,種植綠肥,可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和理化性狀,提高土壤自身調節水、肥、氣、熱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作物生長環境,起到培肥地力、保持水土、美化環境等作用,同時綠肥作物還是優質蜜源和飼料。
“國家正在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我們青海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綠肥在服務綠水青山,尤其是如何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韓梅說。
在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的大背景下,傳統綠肥產業已經具備打造成具有時代新意的創新綠肥產業,不僅在種植業減肥增效、藏糧於地中發揮作用,也能在綠水青山建設、脫貧攻堅、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助力經濟發展。國內綠肥行業在構建綠肥種質資源條件、綠肥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綠肥養地節肥技術優化、綠肥及其衍生產品發掘等方面已經取得了穩步進展,青海發展綠肥產業正當時。
從2008年起,青海省實施了國家綠肥行業專項和“土壤有機質提升”等項目,每年綠肥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1畝≒0.067公頃)。2017年農業農村部在青海建立了國家綠肥產業技術體系西寧綜合試驗站,在青海省貴德縣、海東市平安區和樂都區、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開展綠肥產業的綠色清潔、化肥減施、輕減化種植、綠肥制種等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已初步形成“麥后復種綠肥、果園間作綠肥、生土熟化、冬季覆蓋、鹽鹼地改良、禾豆混播”等綠肥利用模式,對減施化肥、蓄水保肥、肥飼兼用、果園雜草抑制等方面效果顯著,可替代20%-30%的化肥,土壤有機質提升2%以上,增產效益400至800元/畝,綜合應用潛力巨大。
“富禾源的櫻桃園基地是採用的果園間作綠肥模式,綠肥是最清潔的有機肥源,果園間作綠肥是果品提質增效的輕簡化技術。”韓梅介紹道。
“在種植綠肥作物前,櫻桃地裡雜草叢生,草長得比果樹還高,每年的人工除草費用都要花不少。”青海富禾源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蓋建會對記者說道。
2019年,國家綠肥產業技術體系西寧綜合試驗站團隊人員作為“三區三州”科技扶貧專家,與貴德縣農業技術部門、專業合作社及企業等對接座談,並深入田間地頭和企業開展了實地調研。
“當時針對富禾源櫻桃園基地果樹行間雜草叢生、有機肥施用量大的情況,我們建議在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間作綠肥,可起到減施化肥、壓草保墒的效果,發揮綠肥綠色無污染、高效替代化肥的作用。”韓梅說。
因為基地工人殘疾人多、技術落后,西寧綜合試驗站免費提供綠肥種子。在開展技術培訓、現場指導的基礎上,為增加櫻桃基地收益,發展美麗鄉村、觀光旅游,在櫻桃園除種植綠肥作物箭筈豌豆、毛苕子外,積極引進二月蘭、越冬毛葉苕子等新資源。邀請國家綠肥產業技術體系相關專家進行櫻桃園間作綠肥綜合利用、病虫害綠色防控技術指導,並在綜合利用和功能開發方面提出了建議,以延伸綠肥產業鏈,形成完整的“綠肥+產業”鏈條,為綠色、有機農產品服務。
記者在現場聽到,蜜蜂嗡嗡嗡的聲音不停,“我們了解到,在南方,把紫雲英作為綠肥作物的種植戶,還開發出了紫雲英蜜產品。你看這裡這麼多蜜蜂,說明了綠肥作物作為蜜源植物的優勢。綠肥作物種子撒下去,除了澆一些水,別的什麼都不用管,產出的綠肥蜂蜜是綠色有機優質的。”韓梅告訴記者。
綠肥要發展
適合最重要
“我們果園主要種了二月蘭、越冬毛葉苕子、箭筈豌豆等綠肥作物。你看,這種開滿紫色小花的植物叫做箭筈豌豆,它能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農田肥力,還能抑制雜草生長,具有省人力、成本低、肥效高等優點。”蓋建會說。
2017年以來,青海果園綠肥推廣面積逐年增加,目前綠肥技術正在果園培肥和覆蓋控草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有效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施用,實現節本增效。盛花期鮮草平均畝產3000公斤左右,為果樹提供了大量的生物有機肥源,每畝可替代氮肥20%,對果品提質增效有顯著作用,能有力助推青海打造綠色有機品牌。綠肥輕簡化生產能力全面提升,主要農區及果園節肥、提質、增效和生態高值的綠肥生產與利用技術模式得到廣泛應用。
據韓梅介紹,青海省主要常用的綠肥品種有毛苕子、箭筈豌豆。近幾年,西寧綜合試驗站針對青海高原氣候冷涼、干旱等自然條件,從國家種質庫、山東、湖北及青海當地收集高原冷涼型綠肥作物種質資源毛葉苕子、箭筈豌豆、二月蘭、冬油菜、肥田蘿卜、豌豆、蠶豆等,開展了生物學及植物學特性觀察和評價工作,進行了不同品種重要生物學特性的觀察記載,收集了各主要生育期的圖像資料,篩選出了適宜抗旱、耐寒、能越冬的二月蘭、毛葉苕子等新品種。
“我是從別處聽到了綠肥相關信息,知道綠肥是個好東西,就找到了農科院土肥所,希望專家幫助我們枸杞基地也種上綠肥作物,讓地裡的枸杞生長更好、品質更佳,今年的綠肥作物種植面積為300畝。”德令哈市懷頭他拉鎮懷頭他拉農場的負責人邱錦春說。
果園間作綠肥包括櫻桃園、枸杞園、核桃園等,在果園行間間作綠肥,生長期有效地起到了田間覆蓋抑制雜草生長、保水、保肥、提高水肥利用率等作用。適期翻壓后,對於加速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顯著的效果。尤其是引進二月蘭、越冬毛葉苕子,實現了果園全周年覆蓋,有效提高果園土壤有機質,增加了果園的生物多樣性。
“果園能增產10%左右,還能提升優果率,綠肥對我省綠色、有機果品(枸杞)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技術支撐的作用。”韓梅說。
此外,根據不同綠肥品種的盛花期,還能通過多品種同地套種或混種,制造人工綠肥景觀,延長花期,發展特色觀光旅游產業,實現經濟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在繼承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中勇攀科技高峰 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 ——摘自…【詳細】
弘揚“兩彈一星”精神 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 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處一聲巨響,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詳細】
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副壩工程壩體混凝土正式封頂 8月27日,記者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關部門獲悉,柴達木盆地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格爾木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副壩工程壩體混凝土正式封頂,標志著該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海西州格爾木市烏圖美仁鄉境內,是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