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秀村:“星星之火”從這裡燎原

張多鈞 孫海玲 咸文靜

2020年05月06日11:27  來源:青海日報
 

巴干鄉麻秀村集體產業——麻秀商務賓館。青海日報記者 黃靈燕 攝

  80平方米的大房子裡,擺放著精致的藏式家具,茶幾上擺滿了各式飲料和餅干,火爐中牛糞熊熊燃燒,鍋中牛肉發出扑鼻的香味,三個孩子在房中追逐嬉戲,趙路平准備好了飯盆和刀子,准備嘗嘗美味的開鍋肉……

  滴滴滴……手機鬧鈴忽然響起,趙路平一下驚醒,才發現這是一場夢,回想起剛才夢中香噴噴的牛肉,他咽了咽口水。一看時間,5時多,三個孩子還在熟睡。起身穿衣,披一件棉大衣,向鍋爐房走去。

  類似的夢境曾無數次出現在趙路平的夢中,他也曾無數次幻想這樣的生活。可現實是,帶著三個孩子,獨自生活在狹小的彩鋼房中,又當爹又當娘。生活雖然艱辛,但他仍是充滿期盼。

  “晚上能有個睡覺的地方,白天能有事情做,已經很不錯了,夢想的生活要想實現,就必須一步一步地下茬干。”趙路平對於如今生活現狀的滿意,足見以前生活的艱難。

  我們不妨將時間的指針撥回到10年前,趙路平從化隆回族自治縣農村老家,前往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務工,就在當年,他入贅到巴干鄉麻秀村一戶牧民家中,婚后生活還算愉快,夏天到縣城工地務工,冬天回村放牧。

  但好景不長,就在去年,趙路平和妻子離婚,他淨身出戶,家裡的草原補貼拿不到一分錢,村集體分紅拿不到一分錢,婚后的三個孩子,戶口在妻子名下,但撫養權交給了他。

  帶著三個孩子,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沒有落腳的地方,趙路平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他想象過無數個將來的出路,也曾想過帶著孩子回化隆老家,但一想到孩子從小在牧區生活,突然到農區生活會不習慣,孩子的戶口在妻子名下,回到化隆老家上學又比較麻煩,思前想后,趙路平最終決定留在曲麻萊縣。

  其實,讓趙路平決定留在曲麻萊縣,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看到麻秀村村集體經濟的崛起與壯大,讓他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趙路平明白,雖然自己已經不是麻秀村的村民,但村“兩委”班子成員從來沒有把他當作外人,就在他走投無路之時,村支部書記仁青多杰找到了他。

  “這兩年,村集體經濟也有了起色,正是需要務工者的時候,你帶著三個孩子生活不容易,就到村集體產業上來打工,我給你開工資,安排住宿,孩子在縣城上幼兒園也方便。”仁青多杰簡短的幾句話,讓趙路平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黨組織的溫暖。

  仁青多杰安排趙路平到麻秀商務賓館,負責燒鍋爐,並在賓館的后院搭建了一間彩鋼房,供趙路平和三個孩子居住生活,每月2000至3000元的工資。

  “燒鍋爐的工作相對比較輕鬆,每天還有一些閑暇時間,利用閑暇時間,在縣城打點零工,送煤搬運東西等,雖說掙得不多,也能貼補日常家用。”好日子都是奮斗出來的,趙路平深知這個道理,他也清楚,一個孩子已經上小學了,兩個孩子還在幼兒園,正是花錢的時候。

  好日子都是奮斗出來的,絕不僅僅是趙路平的認知,更是仁青多杰追求的方向,因為他明白,對於麻秀村而言,要想讓村民過上好日子,就必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麻秀村是一個純牧業村,海拔4200多米以上,離曲麻萊縣城約70公裡,惡劣的自然環境和閉塞的交通現狀,讓村民們想脫貧沒思路沒門路。”在仁青多杰的描述中,我們看到了麻秀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緊迫性。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脫貧攻堅啟動后,仁青多杰和駐村干部思想碰撞,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在縣城主要干道建加油站,幫助村民脫貧增收。”

  有思路就會有出路。說干就干,2015年,聯點幫扶麻秀村的玉樹州疾控中心幫扶50萬元,作為加油站建設啟動資金,緊接著曲麻萊縣聯點幫扶單位再次幫扶麻秀村10萬元,麻秀村從銀行貸款600萬元,一座標准化的加油站應運而生,成為全縣民用加油站中規模最大的加油站。

  “投入這麼多,還貸了這麼多貸款,加油站到底能不能掙錢,萬一掙不到錢怎麼向村民交待。”加油站建好后,仁青多杰發愁了,每天想的最多得就是如何讓加油站盈利。

  2017年加油站建成營運,仁青多杰和村“兩委”成員商量后,毅然決然將加油站以每年30萬元的租金承包出去,為何要將加油站承包出去,仁青多杰有兩方面的考慮。

  “一方面,村裡沒有加油站運營管理的經驗,生手經營管理一不小心就會造成虧損。另一方面,為了建起這個加油站,村集體已經沒有閑錢進行日常資金流轉。”基於兩方面的原因,仁青多杰想了一個最保險的方法,加油站賺多賺少與村裡無關,隻要承包商每年將30萬元的承包費按時交到村裡就可以。

  加油站就像一顆搖錢樹,讓村民們嘗到了甜頭,麻秀村決定5年的承包期滿后,加油站收回由村裡自主經營管理。

  有了創辦加油站的成功經驗,仁青多杰趁勢而上。2017年,利用北京對口援建單位援助的20萬元,成立麻秀村客運公司,開辟了從曲麻萊到玉樹、曲麻萊到格爾木的客運班車線路,壯大村集體經濟。

  村集體經濟壯大,受益的是村民。從2016年開始,麻秀村全村614戶1500多人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全部由村集體收入繳納,並且每年為牲畜購買保險,投保額達80多萬元,為村民節省了不少開支。

  此外,麻秀村“兩委”成員集體產業資金,先后分三批組織村裡30名老弱病殘的牧民,免費赴省城醫院檢查治療。

  村集體產業多了,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像趙路平一樣,在村集體產業務工的村民不在少數。

  在位於曲麻萊縣扶貧一條街上的麻秀商務賓館內,拉瓊推著手推車,挨個房間清掃衛生,嫻熟地更換床單被罩……

  “村裡的不少婦女都在賓館打工,每個月有3000多元的工資,還能在縣城照顧孩子上學,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心裡很踏實。”麻秀商務賓館開業后,拉瓊和村裡的7名婦女就到賓館打工,告別了過去放牧的日子,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

  拉瓊生活方式的轉變,得益於曲麻萊縣黨委政府推進精准扶貧,修建產業扶貧一條街,仁青多杰抓住機遇,以每年30萬元的租金租賃了1000多平方米的鋪面,改建成了麻秀村商務賓館。

  麻秀商務賓館從去年初開業到今年初,短短一年時間,刨除各項開支,實現純利潤40萬元。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和賺更多的錢,客房也從原先的20間增加到32間。

  “曲麻萊縣沒有旅游淡旺季之分,客房基本上都能住滿,為了滿足需求,才在原先的基礎上改擴建增加了12間客房。”仁青多杰的思路中,增加賓館客房僅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發展餐飲。

  麻秀商務賓館一樓的左側,是已經裝修完工的麻秀小館,包間別具雅致,透著濃郁的四川風情。仁青多杰介紹,川菜在牧區很受歡迎,全縣上檔次的川菜館也沒幾家,麻秀小館開業后,既可以為賓館客人提供早餐,又可以對外營業,實現賓館與餐飲產業並駕齊驅。

  仁青多杰原本計劃春節后就要對外營業,但受疫情影響,營業計劃延期,營業后又會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

  麻秀村在發展壯大曲麻萊縣城加油站、賓館、飯館、客運等產業的同時,利用高寒草場,發展生態畜牧業,成立村集體的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將全村191戶建檔立卡戶,利用產業到戶資金,每戶購置7隻生產母羊,入股到合作社,每人每年分紅達到了400元。

  不得不說,對於曲麻萊縣而言,像麻秀村一樣,村集體產業規模大效益好的畢竟在少數,但正是這些少數的村集體產業,為全縣村集體經濟發展樹起了標杆,引領全縣村集體經濟不斷做大做強,引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責編:陳明菊、楊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