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市工信系統把打好防控物資保障和企業復工復產穩增長兩場“硬仗”作為當前重要工作,靠前服務、主動擔當,運用“數字”手段,統籌謀劃工作,動員全市廣大工業企業、信息通信企業積極行動,千方百計復工保產。截至目前,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運行率達74%。
為做好海東市疫情防控物資保障工作,海東市工信系統積極與省工信廳溝通,加強工作對接,建立工作台賬,力爭更多更好的資源配制。同時建立了完善的物資保障工作流程,形成工作閉環,為全市疫情醫療物資保障提供了堅實基礎。海東市協調三家運營商發揮行業優勢,統籌安排信息通信企業建立疫情大數據分析模型,建成了海東市疫情監控雲屏,每日推送動態人員態勢分析、預警信息,為疫情研判、提前防范提供重要參考﹔協調三家運營商,加快5G組網建設和站址資源規劃,在復工一周內,連續開通建設了13個5G基站,為下一步深入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傳統動能數字化轉型,壯大新興業態,培育新增長點積蓄新動能。
為確保安全有序復工復產,聯合騰訊雲推出企業復工復產信息化解決方案,上線企業復工小程序,採集企業開工率、復崗率數據,線上動態監測生產數據,全面精准掌握企業復工復產情況。
同時,大力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面推動制造類產業數字化轉型,開啟“向雲計算要發展新動能”的戰略行動。目前已經啟動借助釘釘雲平台的中小企業調查摸底工作,鼓勵制造業企業通過互聯網與產業鏈各環節緊密協同,促進生產、質量控制和運營管理系統全面互聯。
在繼承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中勇攀科技高峰 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 ——摘自…【詳細】
弘揚“兩彈一星”精神 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 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處一聲巨響,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詳細】
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副壩工程壩體混凝土正式封頂 8月27日,記者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關部門獲悉,柴達木盆地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格爾木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副壩工程壩體混凝土正式封頂,標志著該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海西州格爾木市烏圖美仁鄉境內,是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