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原羚的 “守護神”

宋明慧

2020年04月16日09:09  來源:青海日報
 

  是一種怎樣的信念,讓他十幾年如一日與普氏原羚為伴?又是一種怎樣的堅守,讓他成為了普氏原羚的“百科全書”?從救助、飼養到為普氏原羚繁育、接生,或許就是在一種無言的大愛中,他們成為了彼此陪伴的親密朋友。

  吳永林,是青海湖南岸普氏原羚保護站站長,今年已經是他與普氏原羚結緣的第十九個年頭,盡管已經到了退休年齡,但因普氏原羚保護工作的需要,也因為他對這群高原精靈的摯愛,退休時間一拖再拖。

  4月1日上午10時許,盡管春天的腳步已到高原,但在青海湖畔依然感到寒冷。當記者來到青海湖南岸普氏原羚保護站時,吳永林剛剛結束了早晨的喂食工作。再次採訪吳永林,他依舊有些腼腆,隻用簡練、朴實的幾句話概括了自己的工作,但卻讓我們心生敬畏。

  很難想象一個七尺男兒,離開自己親愛的家人,十幾年如一日守護著活躍在青海湖畔的這群“高原精靈”,除了每天日常的喂食和身體狀況監測,還要負責它們的繁育和接生,再把一個個新生命撫育長大,放歸到大自然中去,就算是舉家團圓的春節,他仍然堅守在這裡,或許這就是在無言中流露的真情和大愛。

  對於吳永林而言,能和普氏原羚結緣應該是此生最大的幸運,從2003年開始,當他救助了第一隻受傷的普氏原羚后,就開始一點點為普氏原羚保護學習探索,從一個對普氏原羚一無所知的“小白”成為了今天的“百科全書”。截至到2019年,吳永林已成功人工繁育普氏原羚60多隻,自己喂養的有45隻,從2004年至今,在他的努力下,成功救治和繁育普氏原羚80多隻,很多普氏原羚在他的庇護下,都能成功回歸大自然。

  “普氏原羚每年都要度過繁殖期、繁育期兩次重要時間段。”吳永林告訴記者,每年7、8月正值普氏原羚的產崽期,因放心不下,他就會在離普氏原羚“生活區”不遠的地方扎起小帳篷,實時監測普氏原羚下崽的狀況。有時會遇到“難產”的普氏原羚,他就承擔起接生任務,幫助普氏原羚順利產下一隻隻小幼崽。幾十年來,他已經忘記了接生過多少隻小原羚,但說到這裡時,激動的話語間流露出難以掩飾的真情。

  如果不是摯愛,他怎能舍不得這群“高原精靈”,在本是退休頤養的歲月裡,還要每天行走在青海湖畔遼闊草場上,悉心照顧著可愛的普氏原羚。在救護站草場上,吳永林手指著一隻名叫“一一”的普氏原羚說,這是在去年7月1日救助的生下來隻兩天的小幼崽,從最初連續三個月喂奶至今,“一一”漸漸長大了,當見到吳永林時便迅速跑過來,好像是在撒嬌,從它毫無戒備的眼神中可以感受到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

  作為一名生態保護工作者,吳永林深知自己守護的普氏原羚是珍稀保護物種,也是分布在青海湖畔的生靈,為了能夠留下一些普氏原羚活動的珍貴影像資料,他自費3萬余元購買了單反相機等設備,記錄著普氏原羚的點點滴滴,如今翻開他的微信朋友圈,可能最多的也是普氏原羚的跡象,或在悠閑覓食,或在豪情奔跑,在動與靜中掩映著青海湖的大美。

  現如今,隨著青海湖旅游業不斷向綠轉型之際,生態研學成為了青海湖旅游產品之一,青海湖南岸普氏原羚保護站便成為了生態研學基地之一,吳永林憑借多年的普氏原羚保護經驗成為了一名講師,為大家普及普氏原羚物種特征、生活習性、保護現狀、種群數量等,為大家延伸青海湖的“讀本”知識。

  時間一天天過去,退休的日子終有一天會到來,吳永林有一個願望,希望在加大科研投入加大普氏原羚疾病研究和專業人才培養的同時,探索多元化保護方式,能夠在實現就地保護前提下做好異地保護,並進一步加大生態環保宣傳力度,讓青海湖畔的牧民群眾成為普氏原羚的保護員和宣傳員。

(責編:陳明菊、楊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