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納村裡看“三變”

程宦寧

2020年03月30日08:30  來源:青海日報
 

從“土路”變成“硬化路”,賽納村人的生活發生著實實在在的變化。

全村“總動員”,扮靚賽納村。賽納村村委會供圖

一手持續抓戰“疫”,一手凝心聚力促戰貧。近日,當記者走進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柯柯鎮賽納村,從村民日常生活中凸顯的“三變”,切實感受到海西州在實現全域整體脫貧后,圍繞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取得的實效。

“現在的日子實話舒坦,村干部把大家的事當自己的事操心,挨家挨戶搜集老百姓的‘熬煎事’,想方設法解難題、辦實事,讓村民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和關懷。這不,最近村干部就辦了三件大好事,讓我們的生活從點點滴滴中發生更多變化。”賽納村的村民津津樂道著眼前的好日子。

賽納村黨支部書記楊成奎介紹說,賽納,在土族語言裡是“好”的意思。2001年賽納村的村民從互助土族自治縣等多個貧困山區遷入到烏蘭縣柯柯鎮。剛來時這裡一片殘垣斷壁,一派荒涼,經過這些年政府的鼎力支持和大家的苦干實干,現在的村子越建越好。尤其是這兩年,村黨支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全面動員發動、多方協調聯動、集中攻堅克難,從解決村民最關心、最期盼的身邊事入手,讓村民感受到脫貧攻堅帶來的實惠、產生的變化。

“土廁”變“水廁”

過去,家家戶戶都是土廁所,衛生情況那真是“鬧心”。一到夏天蒼蠅蚊子滿天飛,甚至還沒靠近,就已經氣味熏天,連基本的衛生都保証不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也就因為這些不是面子的“面子”交不了合格的“答卷”。

“小角落”的問題不是小事。賽納村黨支部了解到有水廁建設項目后,全力爭取。通過縣鎮村三級聯動,多方協調下,賽納村率先啟動水廁建設試點村工作,在整個村庄掀起了一場“廁所革命”。

“小事當成大事辦”,國家的政策真給力,楊成奎高興地說。全村102家先行示范戶不花一分錢,就建起了環保節能無污染的排污系統,貼上了美觀大方的瓷磚,安裝了抽水馬桶,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污水不再遍地橫流,門前溝渠干淨了,村容村貌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目前,還有162戶已列入計劃,今年就能完成改造,到時全村家家戶戶都可以用上衛生廁所了。

賽納村的“廁所革命”是改善城鄉環境衛生面貌,建設美麗鄉村,提高居民健康素質和文明程度的一次具體實踐,而賽納村的主動選擇,實實在在提升了全村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土炕”變“電炕”

雖說是春天時節,烏蘭大地天氣依然寒冷。賽納村的每戶村民家裡卻是熱熱乎乎的,心裡更是暖暖的。

據了解,賽納村是烏蘭縣電熱炕試點村。2019年8月6日,烏蘭縣供電公司與賽納村達成合作,由村裡為每戶村民補助350元,將全村264戶人家的土炕全部改為電熱炕。

楊成奎介紹說,從2019年9月16日開始,國網烏蘭縣供電公司員工與電熱炕生產廠家技術人員來到賽納村,開始為村民們安裝電熱炕,截至目前已經安裝了140戶,剩余的也將陸續改造完成。

村民楊玉春對正在安裝電熱炕的供電員工說:“師傅,趕緊裝吧,裝好了我也好好感受一下。前段時間還怕不安全,這兩天去鄰居家串門,他們說電熱炕不僅干淨而且也很方便安全。”

說話間,楊玉春家的電熱炕已安裝完畢,開始通電測試。幾十秒后,炕面溫度快速升高。“以前燒土炕,滿身炕煙味,半夜還要起來加柴,很麻煩,現在好了再也不用一身炕煙味。”楊玉春感嘆道。

熟悉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以前村子大多數人都用秸稈來煨炕取暖,不僅不環保,而且熱效率也不高,尤其在冬天,炕煙造成的中毒事故時有發生。楊成奎介紹,整治農戶房前屋后、村內公共區域和村道兩旁柴草、垃圾和煤炭等亂堆亂放的問題和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一直是村黨支部的“操心事”,現在好了,一舉兩得,土炕變電炕環保不說,村裡的環境質量也上來了。

“土路”變“油路”

“我們村通過前幾年項目建設,家家戶戶門前的路全部修好了,出行方便的很,但現在田間路坑坑窪窪,這要是修好了,那就更攢勁了。”賽納村黨支部以“坐炕頭、拉家常”的方式挨家挨戶聽取村民所思所盼,聽到較多的呼聲就是把田間“土路”變“油路”。

既然群眾有需要,黨員干部就要動起來。為此,賽納村黨支部切實把解決田間道路硬化問題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與青海送變電工程公司聯系溝通,積極爭取資金20萬元,用於實施田間道路硬化工程。

經過1個多月的施工,全村2條長短不一的田間道路全部實現硬化,方便村民下地耕作,徹底告別了以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的境況。

村民祁旦尖說:“村裡的干部太‘給力’了,這條路修好,我們干活的心勁都比以前足了。”

從村村通到戶戶通,再到如今的田間通,賽納村的“路夢”變成了現實。

其實,“土路”變“油路”,變的是腳下的路,變的也是生活的路。

(責編:王紅玉、楊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