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源縣瑞輝高原現代農業種植養殖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種植基地採摘香菇。本報記者 花木嵯 攝
本報訊 (記者 花木嵯) 用青稞秸稈做菌棒,廢棄菌棒可以做有機肥……在龍頭企業帶動下,將因為生態環保需要而劃定為禁養區內的128個畜棚轉產為香菇種植溫棚,今年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不斷擴大香菇種植面積,打造全省最大的香菇種植基地和精深加工基地。
冬去春來,經過整整一年的測試,門源縣瑞輝高原現代農業種植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譚玉輝更加堅定了在門源發展香菇產業的信心。“青海與其他11個省份的香菇對比檢測后,門源香菇中18種氨基酸及蛋白質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而且60%的產品是被譽為‘香菇之王’的花菇。”
據介紹,香菇發源於我國江浙一帶,但由於近年來全球變暖,香菇無法在超過28℃的環境中存活的客觀條件使得香菇種植產能正在向內陸乃至西北轉移。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譚玉輝自2016年與專家一起在我省多地實地調研論証,最終在2017年選定在門源建立香菇種植及加工基地。
香菇怕熱不怕冷,門源氣候冷涼一年四季都能出菇﹔門源晝夜溫差大,這恰恰讓高原產出的香菇營養成分倍增,常人眼中高原氣候的種種劣勢都成為了種植香菇的難得優勢。更難得的是,高原特色作物青稞的秸稈可以用來加工種植香菇的菌棒,而種植香菇后廢棄的菌棒又是很好的有機肥原料。譚玉輝下定決心,要在門源打造一個高海拔地區優質香菇生產基地,並通過與青海大學等機構合作,制定高寒冷涼區域香菇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標准,最終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有機肥產業,生產干菇、罐頭、醬料、挂面、餅干等香菇系列產品。
與此同時,在門源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門源縣泉口鎮旱台村村民武田虎成為村裡第一批“企業+農戶”發展模式下的香菇種植大戶。
“去年我和村裡其他3個人一起承包了10個蔬菜溫棚種香菇,一年收入大概30萬元。”眼下,武田虎正在准備用掙來的錢多承包幾個大棚種香菇,同村甚至附近村的村民看到后也紛紛效仿。目前,門源縣旱台村、大灣村等7個村已成立農民合作社。
去年,門源生產的香菇首次銷往中國香港,隨后訂單紛至沓來,隻可惜產能有限,一直處於“訂單等產品”的狀態。今年,門源計劃種植香菇200萬棒,產出鮮菇1800噸,預計產值達1800萬元。
對此,海北州農牧科技局局長東寶說,香菇種植勞動強度不大、技術相對容易掌握,而且集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特點於一身,我們正在計劃通過培育或引進相關加工企業,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讓香菇產業真正成為鞏固扶貧成果、穩定增收致富的新興產業。
在繼承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中勇攀科技高峰 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 ——摘自…【詳細】
弘揚“兩彈一星”精神 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 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處一聲巨響,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詳細】
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副壩工程壩體混凝土正式封頂 8月27日,記者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關部門獲悉,柴達木盆地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格爾木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副壩工程壩體混凝土正式封頂,標志著該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海西州格爾木市烏圖美仁鄉境內,是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