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木旦主和患者一起為青海醫療隊點贊。
殷咸莉調試儀器。
周生虎與李立木旦主,為武漢加油。
林曉蓉日常記錄。
阿龍草工作的背影。
張多鈞供圖
“疫情結束后,我最想讓你們脫下防護服,摘下護目鏡,看看你們的真實面容,好讓我看清楚你們的樣子。”
“今天,我們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就是為了明天相見時,能看見彼此臉上的笑容。”
這段對話,來自武漢市新洲區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一名當地患者與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人民醫院一名護士的交流,交流的內容是疫情結束后的心願。
2月23日,本報記者視頻連線千裡之外的交流當事人、李立木旦主和他的五位同事,傾聽他們在武漢一線的感人故事,感受土鄉兒女的無疆大愛。
互助縣人民醫院作為全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主動擔當使命,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我省派出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全省16家醫療機構中,互助縣人民醫院作為惟一一家縣級醫院,派出1名醫生、5名護士,馳援湖北,李立木旦主就是其中之一。
疫情當前,雖然也有對疫區不確定因素的擔憂,但他們依然選擇“逆行”,這是內心深處對那一份誓言的踐行。
“愛人也是互助縣人民醫院的護士,支持我的決定,對於父母我只是說單位派遣到外地學習,到武漢10天后,父母才知道了真相。”李立木旦主擔心父母勸阻,索性就“先斬后奏”了。
“我是NICU護士郭秀忠,現如今在國家危急時刻,在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受到威脅的時候,我願意投身到抗擊新冠肺炎的戰斗中去。我知道院領導會顧慮到我的丈夫已經遠赴武漢,而對我的名額有所猶豫。但我想說,我是一名護士,沒有什麼比捍衛群眾生命健康更重要,我是一個妻子,沒有什麼比與丈夫並肩作戰更幸福!”互助縣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周生虎,作為第一批隊員援助湖北后,愛人主動請纓,希望可以參加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
“玉樹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我參加了,這次援助湖北,該你去了。”武蘭忠的丈夫,以這種方式鼓勵妻子支援湖北。
……
他們代表著醫院,更代表著40多萬土鄉兒女出征湖北,他們身上,體現著土鄉兒女的淳朴和擔當。
對於李立木旦主和他的同事們來說,進入病區前,雖然做了很多准備,但是從未穿過防護服的他們,穿著防護服工作無疑是一種挑戰。
“拖著笨重的行頭,走路時感覺呼吸困難、胸悶、氣促,更別提護理操作、搶救病人,平時簡單的護理操作都變得非常困難,有時候汗水模糊了雙眼、模糊了護目鏡,也不敢擦拭。”李立木旦主極不適應穿著防護服工作。
有一次,李立木旦主為患者靜脈輸液,因為戴了三層手套,感覺不到患者的血管彈性,扎了兩針才輸液成功,對此他感到很自責,於是急忙向患者道歉。
“沒關系,隻要能把針打上扎幾針都沒事兒,本來針就不好打,你們從青海那麼遠的地方來這裡幫助我們不容易,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聽到患者的理解和包容,李立木旦主覺得眼前的一切困難都不算什麼。
正是這樣的包容與鼓勵,激勵著李立木旦主和他的同事,克服重重困難,在戰勝疫情的征途上勇敢前行。
感動來自每一個瞬間,每一句話,“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以前是開診所的,為她進行心理疏導時,問我們是什麼地方的,還問我們的電話,說疫情結束后來找我們,當面感謝我們。”周生虎說。
土鄉“天使團”抵達武漢后,經過幾天的培訓,2月1日正式上班,互助縣人民醫院外二科護士武蘭忠到新洲區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工作,工作第一天下班后,武蘭忠在日記中寫道:
“今天我的任務是管理5個重症病人,關注監護儀上的數據變化,觀察患者面容呼吸改變,測體溫、血糖,靜脈輸液,記錄生命體征,做完這些,護目鏡上已經霧氣蒙蒙,我已汗流浹背,看著時間,離下班還有一個多小時,我的耳朵、太陽穴、鼻梁、眼眶、臉頰已疼痛無比,接下來還要給患者送飯、倒水,幫助患者解決如廁問題。”
看似簡單的工作,在特殊的環境中變得不簡單,一個班下來,武蘭忠已經疲憊不堪。
2月9日,由於普通隔離病區病人爆滿,護理人員緊缺,武蘭忠被抽調到新洲區中醫院普通病區的七病區,因為有了重症監護室的工作經驗,調配到普通病區后,工作得心應手。
“相對於重症監護室,這裡有40多名確診輕症患者,為了節省防護服,每天上午的班2個護士,下午和晚上的班,一個護士,相對來說工作量更大,意味著壓力更大,好在這裡的患者大多數都能行動自理,還有患者幫著我們發飯。”武蘭忠說。
雖然每天的工作很累,閑暇之余和家人的視頻聊天,是武蘭忠放鬆身心的時刻。每次視頻,兩歲的小兒子都會為武蘭忠加油鼓勁:“中國加油,武漢加油,媽媽加油!”
“我臨走前,兒子還不會說這幾句話,我走的這段時間孩子的爸爸教他學會了,每當聽到這幾句話,覺得所有的付出都不算什麼,這是作為一名護士的職責使命,這是作為一名母親的驕傲自豪。”
土鄉“天使團”的六名醫護人員,殷咸莉醫生、李立木旦主、周生虎在新洲區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工作,武蘭忠、阿龍草、林曉蓉在新洲區中醫院工作,雖然地方不同,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光熱,對他們來說,患者一聲聲的“辛苦了”“謝謝”,就是他們繼續奮斗的動力。
奮斗的動力,還來自家鄉人民的溫暖,“我們出發前,青海機場公司為我們所有隊員捐贈了電熱毯,溫暖著我們所有人,尤其是在武漢,氣候濕冷,沒有集中供暖,加上2月16日的大雪,這條電熱毯讓我們感受到家鄉人民的溫暖。”李立木旦主說,電熱毯到武漢后,一直在用。
“在武漢的青海籍穆斯林群眾,自發給青海醫療隊送來了白餅和拉面,讓我們在千裡之外吃上了家鄉的味道,感受到了家鄉人民的溫暖。”武蘭忠說。
一次援助湖北行,有付出更有收獲,對於土鄉“天使團”來說,都是第一次參加醫療支援,第一次穿防護服,第一次帶護目鏡,大家一致認為,“這次援助,學到了很多疫情防控的新知識,接觸學習了呼吸機的操作方法及參數設置,學習了防護服、護目鏡的穿戴方法及消毒流程,這些新知識,將讓我們終生受用。”
病毒隔離愛不離,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最前沿,土鄉“天使團”用行動,向患者傳遞著江源大愛,點燃了患者走向明天的希望。
在繼承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中勇攀科技高峰 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 ——摘自…【詳細】
弘揚“兩彈一星”精神 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 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處一聲巨響,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詳細】
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副壩工程壩體混凝土正式封頂 8月27日,記者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關部門獲悉,柴達木盆地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格爾木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副壩工程壩體混凝土正式封頂,標志著該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海西州格爾木市烏圖美仁鄉境內,是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