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守門人” 筑牢“第一關”

蘇 烽

2020年02月09日09:17  來源:青海日報
 

2月2日,正月初九,天氣晴朗。

連日的降溫天氣使得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室外氣溫逼近零下15攝氏度。早晨8時30分,尕海鎮衛生院的醫護人員李建民已經收拾好了診療設備和排查單,准備開始一天的入戶排查工作。

“從正月初二開始,我們每天都要到返鄉人員家中測量體溫、宣傳個人防護措施,進行連續14天的追蹤監測。”李建民說,這幾日,隨著返程高峰期的來臨,他和同事們的排查任務量開始增多,但在村醫和各村社居民的共同努力下,人員排查和疫情防控效率大大增加。

這一天,李建民需要對富源村的6名返鄉人員和6名相關密切接觸者進行體溫測量等工作。“我們按照尕海鎮幾個村子不同的特點進行片區劃分,責任明晰到人,並動員村醫和村委會的力量,共同筑牢基層疫情嚴密防線。”尕海鎮衛生院院長王秀萍介紹說。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上午9時,李建民先來到了離衛生院較近的一戶返鄉人員家中。

“現在形勢十分嚴峻,我們也特別歡迎醫生每天這麼負責的到我家,抗擊疫情大家都要出力。”這家的主人看到李醫生進門連忙把前不久從外省回來的兒子叫過來配合檢查。

36.2攝氏度,體溫一切正常!

等到監測好各項體征指標后,李建民把詳細信息逐項登記在冊,並囑咐說:“沒有太大問題,你們也不必要擔心,隻要按之前告訴你們的做好防護和居家隔離措施就好了。”

聽完李醫生的話,這家戶主才安下心來,指著窗台邊的消毒液說:“政府給我們免費發放了消毒液,一天消毒兩次,在家裡我們也都戴著口罩,可不敢麻痺大意。”

走出返鄉人員家中后,李建民沒有停歇,向著該村的下一戶返鄉人員家中走去。

“基層防疫要做到不留盲區,不遺漏每一個人,一定要入戶落實到人。”李建民說,自己所負責的片區還算比較近,盡管許多村社和交通主干道都進行了管控,車輛難以直接到達,但他和他的同事們依然會想盡辦法入戶調查。

沿著鎮上的公路徒步3公裡,我們來到了位於尕海鎮富源村的一處公路設卡點。在卡點處56歲的黨員陳發雲和村裡的一行4人堅守在入村的道路門口。

“請過來測量下體溫,登記一下吧!”陳發雲雖然知道來的人是鎮上衛生院來村裡量體溫的,但依舊嚴格進行了各項登記。

“來來往往都是村裡的老熟人,不過現在是非常時期,進出都必須登記。”卡點實行24小時全天值守,陳發雲他們4人從早上8時就開始在這裡值守。

陳發雲告訴記者,村裡組織了32人進行輪班值崗,對於入村的外來人員進行登記排查。村裡還專門設置了8名黨員組成的流動崗進行巡邏,勸導村裡的閑散人員待在家中,不出門亂逛。

走進富源村,這個有著上千人口的村子顯得十分沉寂,空曠的硬化道路上看不到人影,隻有循環播放的大喇叭響徹整個村落。

“這兩天大家的防護意識都高了,進出門都自覺登記,許多村民也都閉戶在家防控疫情。”村黨支部書記杜金元介紹說,為了提升村民的疫情防控意識,村裡通過16個擴音大喇叭每天都進行宣傳。

48歲的飛學福春節期間一直農閑在家,當他在富源村民微信群裡看到村裡需要疫情防控的志願者時,毫不猶豫地主動報了名。

“剛開始還是有點怕,不過聽了村裡的宣傳和動員,我的心也放下了。”飛學福說,有了村裡的黨員干部帶頭,村裡人對疫情防控的積極性都很高,大家就像是擰成了一根繩子,家家戶戶都重視了起來。

就在和飛學福在巡邏卡點寒暄的一會兒功夫,衛生院的醫護人員李建民和村醫楊永福開始了逐戶排查的工作,隻見兩個人的身影不停地穿梭在富源村的街道裡……

疫情防控的關鍵就是一個“防”字,從被動“查”,到主動“防”,各族干部群眾在攜手共同抗疫的過程中,群防群控、團結一心的那股子勁,成為構筑基層疫情嚴密防控網最重要的基石。

(責編:王紅玉、楊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