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一扇青海民族民間藝術之窗

——“多元華彩·融合創新——青海民族 民間藝術展”開展側記

莫昌偉

2020年01月22日09:24  來源:青海日報
 

參展的226組件套精美的民族民間藝術品和現場少數民族服飾,為首都觀眾呈現了一幅青海多民族共存、多元文化融合的美麗畫卷。

本報記者 莫昌偉 攝

“青海湖、塔爾寺,說起青海,腦海裡不由得會冒出這兩個詞。在今天的青海民族民間藝術展上,我第一次欣賞到了來自青海的刺繡、唐卡等精美藝術品,對世代生活在青海大地上的各個民族又有了新的了解。”北京市民陳鐵英說道。

1月17日上午,伴隨著熱情洋溢的藏族舞蹈,“多元華彩·融合創新——青海民族民間藝術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拉開帷幕。展覽由民族文化宮、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和青海省文物局主辦,民族文化宮博物館、民族文化宮展覽館、青海省博物館(青海民族博物館)、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在首都為人們打開了一扇了解大美青海獨特民間藝術和多姿多彩高原民族風情的窗口。

展覽共分為“多元共生——青海世居民族”“堅守匠心——民間工藝美術”“史詩傳唱——民間文學”“高原競技——民間游藝”“花綻仙海——戲劇、歌舞、民俗”“美美與共——和諧家園”六個部分,參展的226組件套精美的民族民間藝術品,採用文物、圖版、微縮景觀和多媒體視頻等多種展示手段,反映了千百年來漢、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多民族,在青海繁衍生息、和諧共融,創造出的多元燦爛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這些傳統文化藝術凝聚著高原人民的精神追求,為大美青海增添了獨特的文化魅力。

展品中既有河湟剪紙、農民畫、青繡等進入了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青海地方特色藝術品,也有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熱貢藝術、格薩爾、花兒“非遺”名品。這些青海民間藝術為首都觀眾呈現了一幅青海多民族共存、多元文化融合的美麗畫卷。

“我對各民族的文化都很感興趣,但又沒法親身前往體驗,非常感謝這次的展覽,帶來了這麼多的文化精品,讓我有機會近距離了解青海各個民族的文化和歷史。”在國家工藝美術大師娘本大師的精品唐卡前,70多歲的董奶奶駐足許久。今天一大早她就從朝陽區趕來參觀展覽。

在“史詩傳唱——民間文學”部分中展出了格薩爾騎馬像木雕、格薩爾王——霍嶺之戰手抄本等展品。在現場,來自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格薩爾圓光藝人才智還帶來了“格薩爾傳唱”展示,生動講述了格薩爾王“賽馬稱王”這段故事,讓觀眾親身感受到格薩爾藝術的魅力。

在特別設置的“美美與共——和諧家園”展覽板塊,通過建設國家公園示范省、清潔能源示范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展示了青海文明之美、和諧之美、生態之美、民族團結之美、經濟社會發展之美的美麗圖景。

民族文化宮博物館副館長覃詩翠說:“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能加深觀眾對‘非遺’文化的了解,更好地喚起大家的保護意識。也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讓大家都知道‘非遺’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從而在促進民族團結、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做出我們的貢獻。”

開幕式當天,青海省博物館還舉辦了“祁連河湟飛彩虹——土族娃娃布貼畫”和“穿民族服飾,學跳民族舞蹈”社教活動,海澱區培英小學的30余名師生身著世居青海的各民族服飾,以邊動手邊學習的方式,感性了解青海各民族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

“青海地域遼闊、山河壯美,民族眾多、文化多元,旅游資源富集、發展潛能潛力巨大。民族文化宮為宣傳推介青海豐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資源,推進交流合作提供了機遇,搭建了平台,必將取得良好成效。下一步,我將與民族文化宮等相關單位進一步加強合作、深入交流,為加快我省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張寧說。

(責編:王紅玉、楊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