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奏響大美青海騰飛的號角

羅 珺

2020年01月04日10:28  來源:青海日報
 

高原美麗鄉村——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東旭村。 通訊員 李勇 攝

從瀚海戈壁到河湟谷地,從城市發展副中心到蘭西城市群,新型城鎮化的巨幅畫卷正在高原大地緩緩展開。

進入新時代,站在新起點,面向現代化。目前,青海省新型城鎮化建設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伴隨著新中國成立和青海解放走過的70年歷程,我省城鎮化發展規模體量快速擴張,體系布局逐步成型,支撐作用日益凸顯,城鎮面貌日新月異,居民生活幸福安康,對外聯系愈發緊密,在推動經濟增長、社會發展、民生改善、民族團結、環境優化等諸多方面,發揮了巨大的牽引和助推作用。

在青海省委十三屆六次全體會議上,提出了我省新型城鎮化工作的目標,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8%,城鎮自然美、環境美、產業美、人文美的新形象初步呈現……走進2020年,新時代的青海新型城鎮化建設定會更上一層樓,從此,青海不再遙遠,一顆高原明珠正在冉冉升起。

新型城鎮,夯實基礎助動力

在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嶺格社區,人們不由得要感慨一番:在這裡生活,真的很愜意。其實,嶺格社區的變化只是達日縣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的一個縮影。

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城鎮發展的巨變,正在推動著達日縣經濟增長、社會發展、民生改善、民族團結、環境優化等諸多方面,發揮出了巨大的牽引和助推作用。“現在路通了,吃喝不愁,縣上和城裡都是蓋樓房,都有相應的配套設施,似乎已經沒有什麼差別啦!”嶺格社區居民尖措說。達日縣努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步履鏗鏘,正在呈現出美好景象。

我省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中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城鎮“強筋壯骨”,努力推進鄉城融合。

走進海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共和縣恰卜恰鎮,無論是通過道路、城鎮管網、棚戶區等改造后舊貌換新顏的老城區,還是根據新規劃而建成的城市新區,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活力無處不在……

一直以來,海南州持續加大對城鄉統籌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的支持力度,全力推動藏區城鄉發展一體化建設。並繼續推進城鎮棚戶區改造,完成1170戶老舊小區整治項目,實施投資5.29億元的庫區移民安置點基礎設施及產業發展項目。同時促進城鎮集約緊湊發展,推進城鎮多規合一,加快實施貴德縣地下綜合管廊、各縣城污水處理廠提標擴能等項目,大力提升城鎮建設水平。

素有青海“西大門”之稱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通過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在瀚海戈壁上增強重點城鎮的帶動力。基礎設施全面跟進,城鄉統籌發展水平取得整體躍升。

白文華一家2016年從原來的老村搬到德令哈市柯魯柯鎮希望新村。與她住在一起的女兒女婿,因為公路修到了家門口,夫妻倆借著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便利,在市區周圍跑起了出租。

柯魯柯鎮這個特色小鎮的變化,在點點滴滴中讓群眾感受到了新城鎮發展所帶來的幸福,不僅僅為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還帶來了致富的“金飯碗”。

新型城鎮,找准特色走出去

災后重建讓更多人認識了玉樹、了解了玉樹。同時,也使玉樹藏族自治州加快了城鎮化進程。

如今在建設新型城鎮化的道路上,全州以玉樹市為中心,重點發展生態文化旅游、商貿物流,加快新型生態產業園區建設,打造巴塘河文化旅游景觀帶,把玉樹市建成高原生態商貿旅游城市、智慧城市、三江源地區中心城市和我省藏區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先導區。

同時推進智慧化、精細化城市管理服務,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城市服務水平,力爭為群眾和游客提供更加智能的信息服務、更加優質的旅游環境、更加多元的出行工具和更加安全的社會保障。

除此之外,稱多縣、雜多縣、治多縣、曲麻萊縣的中心城鎮,利用自身優勢條件,將重點發展農畜產品深加工、文化旅游,引導虫草經濟健康發展。未來的玉樹將不斷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打造出屬於自己特色的生態型、商貿型、旅游型城鎮化模式。

很多人感覺到,城市都是一樣的,而鄉村卻各有各的特色。那麼,如何讓新型城鎮化在建設的過程中變得有特色起來,變得更能吸引人?這就需要對號入座,找准每個地方的特色。

近年來,“青海年·醉海東”、農展會等品牌效應持續放大,海東市對外交流開放步伐明顯加快,“極地門戶青藏首站”“彩陶故鄉·醉美海東”“高原硒都”“人文樂都”“七彩互助”“魅力民和”“山水化隆”“多彩循化”等城鎮品牌廣泛傳播。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近日創建成功,也為海東吸引了不少眼球。

在距離平安區不遠的平安驛(袁家村·河湟印象),現在已成為省內外知名的網紅“打卡”處,古戲樓、老作坊、藏族及土族特色民宅等18個具有時代特點、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建筑群,齊聚在這裡。

“這裡結合了平安古驛文化、河湟谷地各民族文化,是一個以生態、文化、旅游、休閑、養生、度假為一體的特色文化旅游小鎮。”從平安驛(袁家村·河湟印象)副總經理張敏的介紹中可以發現,平安驛的旅游發展正沿著“農牧區著眼承載力、更加注重宜游”這一實現我省新型城鎮化工作目標前進著。

新型城鎮,生態優先促發展

2015年,西寧市成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從此,西寧為全體市民創造高品質生活,努力在生態脆弱地區、欠發達城市塑造綠色發展的新型城鎮化“西寧模式”。

從小在西寧長大的市民李曉梅頗有感慨:“一年四季西寧的空氣都很清新,也時常出現‘西寧藍’的好天氣,西寧的藍天發到朋友圈裡都能引來不少外地人的點贊和羨慕,我也為生活在生態環境優美的西寧感到自豪。”

西寧市創造性提出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的重大部署,開創了發展新境界。並持續做優西寧,著力提升省會城市的內涵品質。將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要求貫穿到新型城鎮化建設各方面各環節,讓各族群眾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幸福。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進“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營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西寧。

綠色始終是發展的本底。在擁有茫茫草原和青海湖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著力點,不斷擴大投資、拉動發展,圍繞公共基礎設施、民生重點項目、生態環境保護等建設目標,以生態優先戰略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進程。

城鄉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對宜居環境的追求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任務,海北州持續在改善發展環境和條件上發力,隻有生態宜居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才能可持續。

正如“高地海北”是海北州給青海湖北岸廣闊區域的一個定位。立足這樣一個定位,海北州也會圍繞生態,從點滴做起,做好城鎮化建設的大文章。

(責編:王紅玉、楊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