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監測集納山情湖況 祁連山風光 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湟魚洄游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供圖 青海湖鸕鹚島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供圖 猻、狐過招 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祁連山雪豹 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青海湖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供圖 5隻雪豹同框、5隻荒漠貓同框、5隻猞猁同框、6隻兔猻同框,珍貴畫面﹔ 青海湖指示性物種水鳥統計總量約60余萬隻、達到2007年監測以來的最大值﹔ …… 近年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青海湖流域深入推進“空天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建設,通過加強人工調查和科技監測,提升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能力,全方位掌握物種多樣性“家底”,聚合多方力量集納豐富的動植物分布最新動態,為加強科學研究,構建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提供數據支撐。 集山情 盛夏,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寺溝管護站所在地——東海大峽谷,馬蘭花、紫杜鵑花盛開,放眼望去,一片紫色的海洋。…
《青海省包虫病防治條例》今年9月1日起施行 7月28日,省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青海省包虫病防治條例》,條例共二十五條,對本省行政區域內包虫病的預防、控制、救治及其監督管理活動作出了明確規定。 條例指出,包虫病的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堅持源頭管控、宣傳教育、綜合治理、因人施治的原則,實行政府領導、部門負責、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
行走國家公園|瀾滄江源黑土灘重披綠裝 自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瀾滄江源園區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遵循生態保護內在規律,統籌實施黑土灘治理203.78萬畝。 “瀾滄江源園區黑土灘治理我們選用的是適宜雜多地區自然條件下生長的青海冷地早熟禾、同德短芒披鹼草等本土草種。…
第二屆國家公園論壇8月中旬在青海西寧舉辦 將發布首批國家公園總體規劃 人民網西寧8月1日電 (記者張莉萍)7月31日,記者從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當日召開的國家林草局2023年度第三季度例行發布會公布,主題為“國家公園——萬物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的第二屆國家公園論壇將於8月19日在青海西寧舉辦。 屆時,論壇現場將發布首批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國家公園感知平台”成果、《國家公園監測管理辦法》《國家公園監測指南》《國家公園》首刊,全面展示第一批國家公園由試點轉向建設新階段取得成效,也向全世界昭示中國推進自然生態保護、建設美麗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識,為全球生態保護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風自大湖來 車輪永向前 2002年8月2日,小學畢業的李生浩擠在人群中,懵懵懂懂地聽大人們說,直升飛機在頭上繞過三圈,自行車比賽選手們就要到終點了。“那時候是奔著天上的直升飛機去的,可是車手們‘嗖’地一下就從眼前騎過去,還是被震撼到了。…
青海門源:“中國最美花海”扮靚高原 7月16日,走進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恰如走進一幅渾然天成的油畫。濃艷的黃花,在高原深藍的天空下與遠山近水、村落人家交相輝映,近看遠觀皆為美景。…
青海省建成數字土壤可視化平台 7月17日,記者從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獲悉,由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團隊集中整合青海省多次大型土壤調查獲得的土壤圖件和多重數據,基於UE5開源引擎技術、高仿真數字孿生技術、GIS地理信息技術,與土壤數字化技術結合對青海省全域地理信息進行了三維建模,形成與現實場景一致的數字土壤孿生智能系統,構建了“青海省數字土壤可視化平台”,首次創建覆蓋青海省全域的高精度數字土壤,不僅實現全省土壤四級分類系統和典型縣土壤分類系統的可視化展示,也實現用數字化和信息化手段“知土識土,用土管土”。 該平台具有多要素(土壤物理化學指標、鹽漬化指標、土壤剖面性狀)、多類型(全省農田土壤、設施農用地土壤、鹽鹼地土壤)、40年時空維度(二普土壤空間數據)的特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