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國家公園示范省戰略專家咨詢委員會成立 為全力推進青海在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上走在前頭,11月8日,青海國家公園示范省戰略專家咨詢委員會正式成立,旨在為青海省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發揮咨政建言、理論創新、輿論引導、社會服務、國際合作等方面作用。 專家咨詢委員會設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委員,分別由兩院院士以及國家有關部門和大學、科研單位領導專家組成。…
沙窩窩裡走出一個“生態綠洲” 秋季,遇冷變色的鹽爪爪為都蘭湖國家濕地公園披上“紅地毯”。馬翔 攝 空氣優良天數達90%以上,城鎮污水處理率達92.45%,地表水水質優良率100%﹔建立完善“網格化”環境監管和林草長制及河湖長制體系﹔落實國家公益林保護修復,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 不久前,生態環境部公布了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獲得第七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榮譽稱號。…
青海通報六起生態環境督察執法典型案例 人民網西寧11月11日電 (記者張莉萍)11月11日,青海省生態環境廳通報六起生態環境督察執法典型案例,具體案例如下: 典型案例一、運用非現場監管方式發現查處茫崖某鉀肥公司違反環評制度案 【案情簡介】 2022年初,青海省生態環境重點區域遙感監測現海西州茫崖市某地(距青海省會西寧約1300公裡處)存在1處規模擴大的人工水體,經青海省生態環境廳調查,遙感發現問題點位為青海某鉀肥有限公司茫崖尕斯庫勒湖鉀鹽礦,該公司在原有鹽田規模基礎上,在未履行環評審批手續的情況下,自2017年起陸續新建24塊鹽田及簡易道路、電力設施、採輸鹵渠等配套設施,屬於未批先建違法行為,違法行為持續至2021年底。 【查處情況】 該公司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十九條第二款“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建設項目,不得開工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五條“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依法經審批部門審查或者審查后未予批准的,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之規定。…
青海大通河流域互助北山蕨類植物多樣性調查項目獲批實施 11月6日,記者從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近日,由省林草局申報、互助北山林場實施的《青海大通河流域互助北山蕨類植物多樣性調查》項目經省財政廳獲批實施,將對互助北山林區蕨類植物分布、種數和保護、研究、利用,積累蕨類植物調查研究和保護利用經驗等具有積極意義。 蕨類植物又稱為羊齒植物,其中不少種類在醫藥、食品、觀賞、綠化等方面被廣泛應用,具有重要生態價值和產業價值。…
祁連山國家公園開展自然教育進校園活動 11月1日,青海省教育廳、共青團青海省委、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青海省青年聯合會,在西寧市七一路小學共同舉辦“自然教育進校園”系列活動。此次進校園活動,是繼“雲享·雲課堂”“課程設計大賽”之后,繼續推動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教育課程落地實踐的又一重要舉措。…
青海省完成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配額清繳工作 11月7日,青海恆信融鋰業科技有限公司完成11.68萬噸碳配額缺口競買,並通過碳排放注冊登記系統提交履約申請,標志著青海省全部完成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碳配額履約清繳任務。 記者當日從青海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青海省納入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共12家,應清繳配額量為4013萬噸,應清繳配額缺口量為106萬噸。…
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在京組織召開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立法征求意見會 近日,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在北京組織召開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立法征求意見會,組織高層次環境資源立法專家學者對草案文本進行論証完善。 草案起草小組負責人介紹青海省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立法工作背景,並就條例草案稿起草情況和主要內容向會議作了說明后,來自全國人大環資委、國家生態環境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知名專家學者,對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給予充分肯定和較高評價。…
青海:以“2+1+12+N”防沙治沙新格局全面開啟“三北”工程攻堅戰 11月3日,記者從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為全面打贏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作出青海貢獻,青海以“2+1+12+N”防沙治沙新格局,全面開啟“三北”工程攻堅戰。 根據“三北”工程六期規劃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總體布局,青海省強化區域聯防聯治,實行沙漠邊緣和腹地、上風口和下風口、沙源區和路徑區統籌謀劃,採取“點、線、面”相結合,“鎖邊、固源、鞏固”同發力的治理路徑,“2+1+12+N”防沙治沙新格局將以“柴達木盆地沙漠邊緣阻擊區、共和盆地沙地殲滅攻堅區”兩個核心攻堅區,“青海湖流域沙地綜合治理區”1個協同推進區,“共和盆地貴南縣黃沙頭、共和縣沙珠玉和環湖東路,柴達木盆地格爾木市109國道沿線、大柴旦行委315國道沿線”等12個重點區域周邊沙漠邊緣關鍵帶,若干防沙治沙新模式,聚焦解決好沙患、水患、農田防護林、草原超載過牧、河湖濕地保護、沙區產業發展、科技支撐等七大瓶頸制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治理模式,力爭3年時間針對重點區域突出沙患問題,採取強有力、高標准綜合措施,集中力量開展防沙治沙攻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