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看青海:探秘江源 隻為更好守護 原標題:開展水資源監測、分析氣候變化,2024年江源綜合科考—— 探秘江源 隻為更好守護 一場雨過后,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的通天河水流湍急,直門達河段,隨著來自長江科學院河流研究所、水環境所等科研單位的科考隊員對懸移質泥沙和河床沉積物、浮游生物等樣品的取樣,2024年江源綜合科考正式拉開帷幕。 穿越茫茫的青藏高原腹地,科考人員深入長江源和瀾滄江源地區,對河湖水文、河道河勢、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土流失、冰川凍土等進行全方位“體檢”。…
壯觀!可可西裡藏羚羊進入遷徙高峰 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可可西裡管理處獲悉 日前,可可西裡藏羚羊已進入遷徙高峰期 隨著遷徙高峰期的到來 藏羚羊“過公路”成為青藏公路沿線的一道獨特風景 雌性待產藏羚羊通過青藏公路可可西裡五道梁路段 通行此處的汽車也都主動停下來耐心等待 藏羚羊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譽為“高原精靈” 藏羚羊遷徙是世界范圍內氣勢恢宏的有蹄類動物大遷徙之一 據了解,每年 來自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以及青海三江源的雌性藏羚羊 前往可可西裡卓乃湖產仔,結束后攜幼仔返回原棲息地 為做好藏羚羊遷徙期間的保駕護航工作 可可西裡管理處安排工作人員 採取短暫交通管制、禁止鳴笛、巡護救助等措施 為藏羚羊遷徙產仔保駕護航 可可西裡,蒙語意為“美麗的少女” 總面積4.5萬平方公裡,平均海技4600米以上 它不僅是青藏高原唯一一處世界級自然遺產,還是藏羚羊的重要棲息地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的保護 可可西裡地區的藏羚羊數量 已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不足2萬隻增長至現在的7萬余隻 (圖片均由可可西裡管理處提供).…
萬物共生|每一個生靈都與眾不同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地球家園。近年來,青海省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探索和實踐工作,許多珍稀瀕危生物得到了有效保護,為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了積極貢獻。…
《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監測指標》地方標准通過審查 人民網西寧5月14日電 (陳明菊)5月14日,本網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近日,由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生態監測信息中心編制的《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監測指標》(以下簡稱《標准》)地方標准技術審查會在青海省西寧市召開。據悉,《標准》已通過專家組驗收,擇期發布。…
青海全面掌握黑頸鶴種群數量及遷徙路線 人民網西寧4月30日電 記者從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2022年開始,青海省林草局聯合北京林業大學黑頸鶴研究團隊、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通過衛星跟蹤並結合動物生態學中的標記重捕法等研究方法,對青海省分布的黑頸鶴等3種鶴類進行了調查研究。 黑頸鶴。…
青海西寧:2000余個入河排口都有“身份証” 春臨高原,湟流春漲,潤澤河湟萬物。 近年來,湟水河出省境斷面平均水質均保持在Ⅲ類,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發揮著關鍵作用。…
青海湖融化面積已達湖體總面積十分之一 人民網西寧4月2日電 (張莉萍、王喆、楊浩)記者從青海省氣象局獲悉,截至3月30日,我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整體融化面積已達湖體總面積的10.2%。 據悉,2024年1月14日,青海湖完全封凍。…
青海全面完成林草濕生態綜合監測工作 3月19日,從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傳來消息,自2023年青海組織開展全省境域內的森林、草原、濕地調查監測工作以來,截至目前,全省共完成7758塊森林、草原、濕地樣地和8965個圖斑監測任務及數據庫建設,其中森林樣地5821個、草原樣地1532個、濕地樣地372個、荒漠化樣地33個。 “此次調查監測工作結合傳統的樣地調查,充分運用人工智能識別、高清晰衛星影像遙感判讀、綜合監測外業採集系統、‘國土調查雲’舉証軟件、無人機輔助核實等先進技術,完成了100%縣級自查、20%省級復查、0.5%國家級的三級檢查,確保全過程調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