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看青海|“浙江援青”讓海西州人民生活上台階

原標題:把醫療技術、教育資源、文化項目帶上高原——“浙江援青”讓海西州人民生活上台階
今年是浙江省對口援助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第十五年。15年來,一批又一批援青干部扎根高原,一個又一個援青項目落地海西,“浙江援青”的標志隨處可見。“浙江援青”已經成為一張讓海西人民舒心、放心、安心的金字招牌。
由於高原自然條件和以肉食為主的飲食習慣,海西州民眾心腦血管疾病高發。州人民醫院在相關領域的醫療力量薄弱,多數患者會選擇轉院到西寧治療。長期以來,州人民醫院的就診率一直不高。怎麼辦?
2022年7月,單國棟作為浙江援青醫療隊伍的一員踏上高原,擔任海西州人民醫院的院長。
單國棟將12名援青醫療隊員安排到不同的值班組中,大家一起查房、一起討論治療方案。州人民醫院的科室數量僅為浙江三甲醫院的1/3,這給援青醫療隊伍提出了由“專”到“全”的業務要求。單國棟提出“學習型醫院”的建設目標,通過搭建數字化圖書館,方便醫護人員及時學習先進的醫療技術。
“治病更要治未病。”對於心腦血管疾病來說,提前預防的效果要遠好於發病后治療。於是,單國棟帶領援青醫療隊伍廣泛開展調研,積極爭取援青資金,啟動了“海西州腦卒中高危人群早篩早治”公益項目。
海西州地域遼闊,人口密度低,優秀教師資源緊缺。“我在德令哈辦講座,有的老師要從700多公裡外的茫崖趕過來。”這樣的敬業精神讓周霖超深受觸動,也更加珍惜每一次與本地教師交流溝通的機會。
周霖超是浙江援青教師團隊義務教育階段負責人,擔任德令哈一中校長。來到德令哈,周霖超的教師團隊除了克服與浙江完全不同的高原氣候環境,還要應對教育理念、學生基礎的差異。對於教師團隊來說,如何將浙江先進的教學資源,因地制宜地進行調整來適應當地的教學基礎,也是一項挑戰。
駱金是援青教師團隊的一員,來到德令哈一中后,他發現這裡的教材作業本設計有改進的空間,於是結合原來學校的校本化作業,調整內容難度后給自己帶的兩個班使用。“第一個學期,駱老師用自己改進的校本化作業教學,所帶的班級基本上在年級裡數一數二。到第二個學期,其他班級陸續採用了駱老師這套作業體系。”周霖超介紹。
徐翔老師有著豐富的創新性賽事舉辦經歷,來到德令哈一中,便著手組織學生參加“未來之城”大賽。“孩子在監督下認真學習,成績可能會提高,但他並不知道為什麼要提高成績。”徐翔認為,走出去看世界,是獲取學習動力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也是給他們提供自信,讓他們意識到自己跟其他地方的孩子是一樣的,隻要付出努力就可以在更大的平台上展示自己。”
在格爾木市昆侖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附近的居民正在參加免費體檢。提起“浙江援青”,中心主任左海霞滿是感激。2024年4月,用“浙江援青”資金新建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樓落成。2024年衛生服務中心為轄區內1598名60歲以上老人開展了免費體檢。
“我們這裡也承擔著格爾木市免費的預防性體檢工作,用來給有需要的居民辦理健康証。”左海霞介紹。在格爾木市區,昆侖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唯一開設在基層的免費健康証辦理點。2024年,衛生服務中心為居民累計辦理免費健康証超過1500人次。
早上10點,高二學生林米瑾走進了格爾木體育場旁的城市書房,翻開練習冊開始寫作業。“放寒假以后,在家裡總是靜不下心來。這裡安靜又舒適,非常適合學習。累了還可以去看一些課外書放鬆一下。”林米瑾說。
“格爾木城市書房共有6處,全部由援青資金出資建設,同時援青指揮部還為每個城市書房配備了5000冊左右的圖書。”格爾木市圖書館副館長李小梅介紹,“有了這樣的基礎,市圖書館再進行日常的維護和圖書更換,我們的城市書房非常受歡迎。”
“援青工作組打造了‘青藏優品’品牌,將本地的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品牌化,輸出到江浙的大市場上。”“浙江援青”格爾木工作組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是實打實的資金注入,覆蓋到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實提高海西人民的生活水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青海獲得亞冬會首枚獎牌
- 人民網西寧2月14日電 (陳明菊)2月14日,本網從青海省體育局獲悉,在剛剛結束的亞冬會冰壺比賽中,青海省冬季項目和戶外運動管理中心運動員冶建軍攜手國家隊隊友,發揮出色,奪得冰壺男子團體銅牌。這是青海冬季項目運動員在亞冬會上斬獲的首枚獎牌! 賽事現場。…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