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自大湖來 車輪永向前 2002年8月2日,小學畢業的李生浩擠在人群中,懵懵懂懂地聽大人們說,直升飛機在頭上繞過三圈,自行車比賽選手們就要到終點了。“那時候是奔著天上的直升飛機去的,可是車手們‘嗖’地一下就從眼前騎過去,還是被震撼到了。…
青海門源:“中國最美花海”扮靚高原 7月16日,走進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恰如走進一幅渾然天成的油畫。濃艷的黃花,在高原深藍的天空下與遠山近水、村落人家交相輝映,近看遠觀皆為美景。…
青海省建成數字土壤可視化平台 7月17日,記者從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獲悉,由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團隊集中整合青海省多次大型土壤調查獲得的土壤圖件和多重數據,基於UE5開源引擎技術、高仿真數字孿生技術、GIS地理信息技術,與土壤數字化技術結合對青海省全域地理信息進行了三維建模,形成與現實場景一致的數字土壤孿生智能系統,構建了“青海省數字土壤可視化平台”,首次創建覆蓋青海省全域的高精度數字土壤,不僅實現全省土壤四級分類系統和典型縣土壤分類系統的可視化展示,也實現用數字化和信息化手段“知土識土,用土管土”。 該平台具有多要素(土壤物理化學指標、鹽漬化指標、土壤剖面性狀)、多類型(全省農田土壤、設施農用地土壤、鹽鹼地土壤)、40年時空維度(二普土壤空間數據)的特征特性。…
長江源對話長江口活動舉行 7月15日,以“生命長江 有我守護”為主題的長江源對話長江口活動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沱沱河畔與上海市寶山區吳淞口兩地通過網絡連線的方式舉辦。長江源牧民、學生、志願者與長江口居民、船員、專家學者等嘉賓共同參加對話活動,大家圍繞長江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垃圾回收、長江經濟可持續發展等內容交流對話,為社會各界傳遞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理念。…
繁育期專項調查 青海湖監測到水鳥31900余隻普氏原羚2447隻 “高原藍寶石”——青海湖。孫建青攝 人民網西寧7月12日電(記者張莉萍) 近日,青海湖景區管理局開展夏候鳥、普氏原羚繁育期專項調查,通過對鳥島、海心山等24個主要鳥類棲息地的監測,共監測到水鳥38種,數量31900余隻﹔13個普氏原羚棲息區域調查到普氏原羚2447隻,較2022年同期數量增加3%。…
構建潤物無聲的生態教育體系 青少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未來生力軍,是美麗中國生態文明理念的模范踐行者,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培育生態文明理念,既要立足青少年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特點,又要立足我國優秀傳統生態文化,還要依托各地豐富的生態教育資源。…
讓青海湖成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眼睛” 原標題: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和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區創建專題會召開 陳剛主持並講話 吳曉軍講話 7月7日下午,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和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區創建專題會召開。強調,要統籌謀劃考慮,以生態保護為目標,以空間規劃為主體,以專業規劃為支撐,加快創建步伐,讓青海湖成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眼睛”。…
青海柴達木盆地香日德河水系似“大地血脈” 7月3日,攝影愛好者航拍都蘭縣香日德河,鏡頭之下,其河床寬大,水量充沛,從空中俯瞰,整個水系似“大地血脈”,實為一大奇觀。 香日德河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內柴達木盆地的第三條大河,部分水源從上游的阿拉克湖流出,因夾帶有沿河大量紅色泥沙,使得河水變成了混濁的紅色,當地群眾取名叫“烏蘭烏蘇”,意為紅色的河。…
第十六屆青海湖裸鯉增殖放流活動暨觀魚節在青海剛察開幕 人民網剛察7月7日電 (陳明菊)魚鳥天堂生機盎然,藏城剛察勝友如雲。7月7日,第十六屆青海湖裸鯉增殖放流活動暨觀魚節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湟魚家園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