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专题>>明珠玛沁

果洛玛沁:党的二十大精神照亮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2022年11月13日15:14 |
小字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主题,进一步指明“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前进方向。近年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各村坚持将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按照“一村一方案、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合作社+村集体经济”捆绑式发展新模式,因地制宜,多业态、多元化发展,走出了一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搭台、政策扶持、市场拉动、村为主体、村民“唱戏”的良好态势。

党建引领形成强大合力,找准产业发展“发力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积极探索推行“四联三卷+网格化管理”模式,党组织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更加有力。发挥领导干部“领头雁”作用,以抓党建促落实“四联三卷”工作机制中机关干部联村联户等举措为抓手,明确工作目标,细化任务清单,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纳入乡镇及村级领导班子考核重点指标,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无死角。发挥村级班子“主力军”作用,注重从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返乡高校毕业生等人员中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并持续强化政治素养及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发挥驻村干部“攻坚队”作用,将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列入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职责清单,让他们在一线带头谋发展、引项目、筹资金,为做强做大生态养殖、饲草种植等特色产业规模,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奉献力量。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强化产业发展“着力点”。近年来,大武镇积极申报并对接县级有关部门,将畜牧业作为带动大武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进行培养,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一村一方案、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工作思路,并在土地使用、基础设施、项目配套等方面对村集体经济进行大力扶持,先后在5个村原有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基础上不断扩大优化种植养殖面积,各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从起初的小规模已形成如今的大规模、从起初的摸索已逐步走向如今的规范化、标准化。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武镇各村积极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大力发展特色现代畜牧业,打造了绿色有机、富有本村特色的产业。截至目前,永宝村万亩饲草种植、万只白藏羊养殖;吾麻村野血牦牛繁育;尼玛龙村欧拉羊养殖及昌麻河本地牦牛养殖等生态畜牧业和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牧民养殖积极性高涨。

动员群众激发内生动力,营造产业发展“闪光点”。大武镇始终坚持依托本土自然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将吾麻村野血牦牛养殖、永宝村白藏羊养殖及万亩饲草种植等产业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支柱产业来抓,因地制宜推动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捆绑式发展,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牧民”的方式运行,形成党支部主导、合作社经营、村集体和牧民共同收益的工作格局;不断完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并增设公益性岗位,吸纳各村建档立卡户富余劳动力就业,激发他们依靠自身劳动增收致富的自我创造力,切实拓宽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实现村级组织“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有钱能办事”,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和领导力,增强村民认可度和获得感。

注重环保夯实生态基础,把握产业发展“关键点”。大武镇坚持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以抓党建促落实“四联三卷”工作机制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建+生态环境保护”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建、专项工作组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者等力量参与推动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落细;建立大武镇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机制,及时与各村(社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压紧压实河(湖)长、林(草)长责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聚力打造水碧山青的生态文明新高地;在全镇范围内建立起“10天一小扫、一月一大扫”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使定期打扫环境卫生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为,使大武镇全域无垃圾创建成果得到持续巩固、扩大;镇纪委立足“抓整改、抓落实、抓建设”,紧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严抓细管、真督实导,持续强化监督检查,推进问题整改,确保大武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不断得到满足。(来源:果洛州玛沁县委宣传部)

(责编:杨泽秋、甘海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