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玛沁:筑牢绿水青山发展底色 绘就壮丽高原最美画卷
玛沁县大武镇党委、政府切实把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作为民生领域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组、河湖长职能作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者力量,尽心竭力守护着大武镇区每一条江河、每一个湖泊、每一片草地,让大武生态逐步实现由“盆景”到“风景”再到“前景”的转变,让山青水绿成为大武最美的底色,以绿色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用好党建“指挥棒”,激发生态文明建设“新动能”。大武镇以州委“一统领四推进”总体发展思路为领航标,以抓党建促落实“四联三卷”工作机制为有效抓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党建+生态环境保护”创新工作思路,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按照“三清三直三现场”的工作要求,镇党政班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生态环境保护组等实地调研查找各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召开生态环境保护专题会议,制定专项整治方案,确定具体整改措施,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整改工作。积极发挥各村(社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带领基层牧民党员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按照大武镇环境治理机制,定期开展环境整治、河道清理、道路畅通、水渠清淤和日常巡河巡湖等工作,真正实现“镇区干净整洁、牧区山清水秀”的治理目的。
念好河湖“清畅经”,推动河长制实现“河长治”。积极落实“河长制”,建立以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为责任河长的联动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落实好河长制各项工作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体系。协调推进河湖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等实际问题,加强巡河、问河,协调等工作。建立“一河一湖”巡河问题台账,对发现的问题做到立行立改。及时更换镇区河湖长制公示牌,设置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发动牧民群众积极参与治水。河长制工作从“有名”向“有实”、由“见河长、见湖长” 向“见行动、见成效”的转变。
唱好生态“治理戏”,助力群众端稳“生态碗”。通过开展义务植树主题党日活动,继续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扩大城乡绿色空间,为牧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大武。在镇区各村大力推进饲草种植、退化草地改良,有效遏制天然草原的退化、沙化。
打好全域无垃圾“歼灭战”,绘制美丽牧区“新面貌”。全镇干部、各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组成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者、牧民党员、生态管护员、巡河巡湖员自觉肩负起维护镇区环境治理工作的责任,按照“十天一小扫、一月一大扫”的环境治理机制,围绕城乡环境、道路交通沿线、河道沿岸等重点地区精准发力,认真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建立全域无垃圾巡查整改台账、垃圾转运台账,落实商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并在辖区内商铺、村(社区)居民户之间开展卫生评比活动,形成你超我赶、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学实做实生态文明“新思想”,引导树立生态环保“新理念”。大武镇依托乡镇党校和镇级、各村(社区)巾帼宣讲队、党员宣讲队、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微信公众号等活动载体,在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百名干部下乡活动、虫草采集等期间举办和开展生态河湖管护员培训会和森林草原防灭火、野生动植物和水资源保护等宣传活动,大力倡导生态环保理念,加大生态环保领域先进典型的宣传选树力度,带动社会各界参与,助推形成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全面参与的行动体系。(来源:果洛州玛沁县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有回音|村广场存放小麦影响村容村貌?一条留言获解决
- 麦收季节,占用公共场地打场晒粮现象频发。 8月23日,有群众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土门关乡青峰村有村民在村广场存放小麦秸秆半月有余。…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