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神文明”之光为人民高质量生活增光添彩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是“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更是“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不断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理论武装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流价值广泛传播,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文明程度大大提升,为新青海建设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和良好文化条件。
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浸润群众精神生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活,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通过歌曲舞蹈、相声小品、诗朗诵、快板、花儿、贤孝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核心价值观遍地开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各类制作精美、独具特色的公益广告出现在青海城乡各处,宣传争做文明青海人,传递崇尚文明的正能量……
精神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是让广大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青海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工程、灵魂工程来抓,制发《青海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编印《青海省公民道德规范》和《读本》,出台倡树文明新风的市民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引导人们积极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在高校、职业学校思政课中突出核心价值观内容,在中小学全面开设爱国感恩教育、法治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面推开“四爱三有”主题教育。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打造“中华经典诵读”“道德讲堂”“文化大讲堂”等校园特色文化品牌,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420所,依托“青海原子城纪念馆”“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青少年从小接受爱国主义和红色基因教育。
此外,持续做强“我们的节日”活动品牌,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农民画、玉雕、刺绣、唐卡、地方曲艺等民间艺术,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明生活,传播文明风尚。
通过多渠道宣讲融入理论学习,多阵地推动融入百姓生活,多载体呈现融入文明创建,多机制保障融入长效管理,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在青海大地根深叶茂。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凝聚奋进新时代磅礴力量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群策群力、建设美好生活的创举。
“提倡满月、乔迁、祝寿、升学等喜事以家宴庆贺为主,自觉抵制相互攀比、大操大办和借机敛财等不良风气。喜宴应当提倡文明、节俭。鼓励送鲜花、发短信等祝贺方式……”2020年7月1日,海东市颁布实施《海东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是全国首个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地方性法规,促进移风易俗走上了法治轨道。
从“一处美”到“一片美”,青海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测评体系,列入市州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
锲而不舍地推动文明城市创建,西宁市、玉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了青海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突破,通过创城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市民素质。
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善人居环境,崇尚文明新风。
提高文明单位创建质量,以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职业道德素质为目的,在全省机关、单位、企业等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修订完善《青海省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健全激励引导机制,完善测评复查制度,进一步提升创建质量和水平。
坚持以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在青海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制定印发《青海省文明校园创建管理办法》,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高原好少年选树活动,为广大未成年人树立了可亲可近可学的身边榜样。
持续深化文明家庭创建,助推社会文明和谐,组织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在广大家庭形成了创星、争星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青海已创建“五星级文明户”81万户,创建率达到49.1%。
在青海,一个个文明创建的成果,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老百姓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幸福感、安全感油然而生。
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让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飞入寻常百姓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在社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文艺演出服务、文明新风评比等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让辖区百姓的满意度、幸福感明显提升;一个个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忙碌在大街小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成为遍布城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村头巷尾,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让人们随时可以汲取知识、学习技能、陶冶心灵……自2018年中央部署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以来,青海高度重视,精心筹划,稳步推进,积极推动省级试点和中央试点工作。2021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300余万元,成立文明实践中心45个、占县(市、区、行委)总数的100%,文明实践所406个、占乡镇(街道)总数的100%,文明实践站4642个、占村(社区)总数的99.53%。建设县一级志愿服务总队45支,各级志愿服务队15097支,注册志愿者达61万人。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推行到哪里。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青海制定完善《青海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测评体系(试行)》,将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各项任务细化为具体工作指标,推动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系统化、规范化。制定《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推出文明实践十项行动,明确责任单位,组织各地各部门拓展阵地、健全机制、打造品牌、壮大队伍,不断提升凝聚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如今,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正成为青海各族人民群众学习理论政策的学校,丰富文化生活的舞台,倡导移风易俗和开展志愿服务的平台。
文明创建有声有色,道德春风处处涌动,善行义举层出不穷,文明之花竞相绽放。青海大地,正在唱响嘹亮的文明幸福之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