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青海|自然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人民网西宁9月14日电 (张莉萍)9月14日,“青海这十年”自然资源专场发布会召开。据介绍,十年来,青海省自然资源厅统筹发展与保护,自然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发布会现场。冶皓辰摄
十年来,青海省自然资源厅累计报批各类建设用地103.7万亩,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0125宗、面积124.84万亩,保障了西宁曹家堡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落地。为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基地提供用地保障,13个新能源项目均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报批。依法依规开展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征地工作,为西宁火车站改造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晶质石墨、锂铍矿、滑石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矿产取得新发现,多措并举做好钾肥保供及全省煤炭产能释放工作,为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等提供了支撑。
矿产资源勘查方面,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实现了三个发现,取得了三个突破,形成了三个基地,即:在柴达木北缘发现了“三稀”成矿带;首次在八宝山地区发现具有很好生烃能力的陆相页岩气;青海东部及柴达木绿洲农业区发现约5430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钾盐资源勘查取得突破,东昆仑成矿带岩浆熔离型镍矿找矿取得突破,共和-贵德盆地干热岩勘查取得重大突破。祁漫塔格地区形成千万吨级铁铜铅锌矿勘查开发基地;东昆仑地区形成千吨级金矿勘查开发基地;青南玉树、沱沱河地区形成两个千万吨级铜铅锌国家资源储备基地。十年来,全省共安排各类非油气地质勘查项目5034项、资金181.23亿元,年均18亿元,新提交矿产地、普查基地211处,提交可供开发的矿产地94处;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11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678亿立方米,煤炭32.62亿吨,铜镍铅锌1599.14万吨,金423.89吨,银6713吨,钾盐5.79亿吨。
同时,全面完成全省31698户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户安置住房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全省宅基地发证60.44万宗,发证率93.82%;累计解决并办理204个“问题小区”8.3万户住房不动产登记。建成全省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基准站114座;出台全省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开发共享管理制度,初步建成“天空地”一体化对地观测体系。编制完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专项报告,首次交出了全省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明白账。
下一步,青海省自然资源系统将认真履行好“两统一”职责,奋力开启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