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州县动态>>西宁>>湟中

乡村振兴崭新画卷在湟中玉拉徐徐展开

俞惠珍 范晓英
2022年07月21日09:14 |
小字号

曾几何时,西宁市湟中区涌现出一批带着梦想和情感来到这里创业的回乡人,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技术,还有现代化经营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机和活力。湟中区多巴镇玉拉村就有这么一群技术人才,今天一起去听听他们和玉拉村的故事。

走进玉拉村青海植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组培室,一排排透明组培容器整齐有序排列。技术员胡文海身穿灭菌服正在对玻璃瓶内的草莓苗进行分拣。他说:“这里是草莓成长的‘摇篮’”,如今农户种植的都是脱毒后草莓苗,这就意味着每株草莓苗都要经过标准化、程序化的脱毒培育后才能作为种植苗对外出售。”胡文海拿起一个小罐说:“下一步我们就要让它生根,大概需要20天,我们就可以移栽到试盘中。”

草莓脱毒育苗大棚,一片片网格状的试验田整齐排列,每个方格里培育着不同品种的草莓幼苗,写有品种名称、培育时间的卡片让每颗草莓有了“身份证”。

普普通通的草莓苗,搭载青海植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脱毒“黑”科技,一跃成为市场抢手的“爆款”,给广大的育苗企业和种植户带来科技福利。

胡文海介绍:“目前苗子的销路特别好,销往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甘肃、陕西、宁夏等地,客户反应比较好。我们和村上联合搞育苗中心的同时,也准备带动周边的农户,把草莓育苗的事情做起来,因为青海属于冷凉气候,育出的苗子花芽分化好、做果率高、产量高,在省内外育苗户群体中,反响都比较好。”

目前,育苗中心有11名专业技术人才,育苗的品种有妙香3号、越秀、红颜等34种,接下来,要研发培育一些新的品种,把一些老的品种做优选,选出一些适合青海地区栽种的反季节的草莓品种,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增收致富。胡文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公司目前的生产产量每年产原种苗500万株,我们可以带动周边的农户产出草莓生产苗1亿株以上,这样就算是国内比较大的草莓育苗基地。”

玉拉村青海植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苗中心里,一株株脱毒草莓苗长势喜人,胡文海和他的团队每天都在特别细心地照顾着它们。

同样在玉拉村鲁源农业基地种植大棚里,瓜果蔬菜飘香。

玉拉村鲁源农业基地2014年开始建设,到目前已经形成将近3000亩的种植规模,从最初的种植单一发展到现在的63个品种。目前,园区省级科技成果已经有三项,其中,每年特色品种的引进、肥水自动化控制这两项已经得到科技成果转化,不仅在园区使用,而且已经辐射到青海周边。通过蔬菜种植的标准化,茄子、葡萄、西红柿已经获得了绿色认证,还有几项正在申请当中。

鲁源农业基地技术总监李峻告诉记者:“通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我们的蔬菜已经可以做到优质优价。从2018年开始,我们以村集体经济为基础,目前已经有了基本的初加工、仓储。长期联系的市场有武汉、厦门、夏菜外运已经初具规模。”

如此喜人的成绩离不开玉拉原有的自然资源,更离不开技术人才的技术支撑。来自山东寿光的李希志就是其中一位。2014年玉拉村设施农业建园的时候,他就成立了鲁源农业。带来了寿光好的品种、好的技术。先在鲁源农业试种然后推广到玉拉村的蔬菜种植大户,同时无偿提供技术指导。李希志说:“下一步打算跟玉拉村两委(合作),鲁源农业搭桥和山东寿光结成对子,把老家的更先进的技术带过来,同时种植大户到山东去考察,让他们在思想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对冬暖式大棚的种植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效益争取做到最大化。”

严冬是湟中区多巴镇沙窝村的村民,在玉拉种植叶菜已经有5年的时间,随着市场的变化,他有了种植精细菜的想法,主动找到李希志学习种植技术。

种植户严冬说:“我种的是叶菜,这几年冷棚太多,市场处于饱和状态,有时候还会过剩,经济效益不好。后来经常来到李总的鲁源公司,这里精细菜种得特别好,青海技术比较欠缺,我也经常来他的棚里学习,看他种得特别好,我也准备往这一方面发展。”

这几年鲁源农业先后培训了300多名技术能手,每年至少培训玉拉村的60个村民成为职业农民。目前玉拉村的村民有53%已经从事设施农业,一部分人已经成为技术能手。

乡村振兴,发展是基础,人才是保障。湟中区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重点聚焦农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发挥作用,助力农民向更加多元的技术“新农人”转变,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来源:西宁市湟中区委宣传部)

(责编:顾斐菲、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企稳回升!上半年青海省GDP同比增长2.5%
  人民网西宁7月19日电 (杨泽秋)7月19日,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上半年全省经济企稳回升”新闻发布会,据青海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易丰介绍,上半年,青海省完成生产总值168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全省经济总体呈企稳回升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增长,新动能持续发展,保市场主体保就业成效明显,民生领域保障有力,“四地”建设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第三届人才项目洽谈会将于7月23日至24日举行
  人民网西宁7月18日电 (刘沛然、实习生楼佳慧)本网从7月18日召开的第三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洽谈会将于7月23日至24日在西宁举行,部分两院院士、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高层次专家人才、重点项目签约代表等将出席会议。 据了解,此次洽谈会聚焦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设置了“院士专家在青海”座谈会,邀请与会两院院士围绕“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进行深入交流研讨,为省委省政府决策建言献策;聚焦产业“四地”建设,设置了“第18届海峡两岸气候变迁与能源可持续发展论坛”,邀请与会院士专家围绕“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及新材料”等专题开展交流研讨。…
天地交、万物通 让青海路畅、心更畅
  作为“两路”精神发源地之一,青海对修路这件事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高寒、高海拔的恶劣环境下,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在这里修路是什么体验? 祁连山2号隧道全长6044米,是我国首条高原、高寒、高瓦斯、高硫化氢“四高”隧道,也是青海省公路建设头号高风险隧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