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区河湟皮影制作技艺传习基地正式揭牌
2022年07月07日09:22 |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7月6日,湟中区河湟皮影制作技艺传习基地在西宁市湟中区土门关乡红岭村揭牌,至此湟中区非遗项目传习基地已达到5家,对于传承保护湟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张幕布、几位老艺人,幕布后的他们双手操作影人,用青海方言唱着党的好政策……湟中皮影集民间美术、音乐、戏曲为一体,其中,土门关乡红岭村的皮影历史悠久,皮影制作工艺已有200年的历史。为了让传统技艺焕发活力,呈现更加精彩的皮影戏作品,河湟皮影制作技艺非遗省级传承人王义元等湟中区皮影戏传承人自编当地现实故事,运用地方方言和朗朗上口的唱词呈现的皮影作品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
为了更好创新、传承皮影技艺,2021年湟中区着手打造河湟皮影制作技艺传习基地,经过一年的筹备,传习基地正式揭牌。“皮影的唱腔、制作技艺等我们都要传承下去,以前我们皮影的班子比较分散,现在修建了河湟皮影传习基地,把大家集中在固定的地方,更有利于学习传承技艺。”王义元说道。
艺人耍皮影。湟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湟中皮影作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独具魅力。然而,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下,皮影艺术的保护工作也已迫在眉睫。“皮影古老的元素不能丢了,要跟现代元素融合在一起,代代相传走向市场。”王义元表示,还应把皮影艺术传承下去,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皮影。
下一步,湟中区将切实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推动众多非遗项目走进百姓生活,成为传统与时尚结合的新看点,把湟中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美的风光全方位展示给八方游客,蹚出一条符合湟中实际的文旅发展之路。(来源:西宁市湟中区委宣传部)
(责编:杨启红、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做优特色产业 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 “近几年,村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农家院也因此受益不少。”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台子乡哇麻村吉兴农家乐负责人朱吉兴边准备当天招待客人所需的食材,边介绍自家的招牌菜,“包括酸菜粉条、葱花面片、萱麻口袋等都备受欢迎。…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