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知西宁·寻“遗”湟中
陈家滩传统木雕:拥有新的眼光 终将馥郁传香
2021年12月11日09:59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雕、镂、刻、凿……
能挖一刀的决不用第二刀,这就是湟中陈家滩传统木雕匠人的功底。如果拘囿于一时一地,局限于单一视角,单一评价,就很难看到这个世界同一事物的不同色彩,懂得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才能走得更加长远。走南闯北多年的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湟中陈家滩传统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海寿对此很有感触。
在青海湟中陈家滩,木雕技艺承担着继承与发展民间传统技艺的重任,木雕匠人用精湛的手艺,点缀着人们的生活。那些传统木雕匠人用心打造,留在门窗檩檐的每一处雕花是技术,更是艺术。
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湟中陈家滩传统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海寿。人民网 雷阳摄
扩展链接:门窗檩檐上的雕花是技术 也是艺术
(责编:刘沛然、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高山兀鹫:“毛球们”的成长故事
- 高山兀鹫属于大型猛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常见于我国青海、新疆、甘肃、西藏等地,栖息于海拔2500-4500米的高山,翼展可接近3米,是我国体型最大的猛禽之一。最近,西宁野生动物园的高山兀鹫 “六毛球”和“七毛球”半岁了!“六毛球”是国内首只亲鸟育雏的人工繁育高山兀鹫;“七毛球”是首只在人工巢穴中孵化成长的高山兀鹫,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它们的成长故事。…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