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合作专题>>青海智库建言

以“青供”融入“东数西算”助推青海数字经济转型升级

青海省委党校第62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四研修小组
2022年06月30日10:08 |
小字号

所谓“青供”,是指在当前数字经济“东数西算”战略布局调整中,青海省以提供数据备份、算力等“供应”的定位融入数字经济发展格局的构想。青海省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以“青供”融入“东数西算”,有助于青海紧握数字经济的时代机遇,抢占“东数西算”所带来的区域发展政策红利,助推青海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青海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速,“换道超车”。

一、以“青供”融入“东数西算”构想的基本内容

数字经济时代,为西部地区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诸多可能性。作为数字经济的“新基建”,算力网的布局决定着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格局,是抢占发展先机的制高点。

以“青供”融入“东数西算”的构想,是基于《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所提出的“东数西算”工程为依托,结合青海省发展数字经济和大数据产业具备的独特优势而提出的青海省融入全国数字经济发展大局的构想。按照《方案》中对西部地区“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的定位,青海依托气候、资源、能源等优势,积极面向全国承接并提供数据备份供应、算力供应和生态数据供应等后台加工、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服务。以此形成全国重要的数据备份中心和离线算力中心,并结合“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向全国提供青海独特的青藏高原生态环保数据资源,形成全国高原生态数据中心。具体包括:

全国数据灾备中心。数据灾备中心为大数据提供异地、异质存储和灾备服务,是保障信息化时代数据安全、防灾减损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数字新基建的核心任务。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大数据的体量会呈现井喷式增长。据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数据时代2025》报告显示,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将从2018年的33ZB增长到2025年的175ZB,其中中国数据量为 48.6ZB,占全球27.8%。如此庞大且不断攀升的数据量,必然带来庞大的后台数据存储、离线分析和备份需求,数据灾备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更重要的是,数据灾备产业是数字经济的“先遣部队”,处于产业发展最前端,提前布局和谋划有利于把握先机。

全国离线算力中心。算力作为将数据转换为价值的生产环节,是支撑数字经济得以高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当前,我国有80%的数据中心在东部,而依托西部的算力布局能够有效实现对数据异地处理,进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资源最优集合。青海位居西北内陆,距离东部数据算力需求主体较远,网络跳转次数多、延迟等因素不适宜发展以网络带宽为依托的云计算,而特有的气候、土地条件和清洁能源优势,适合发展以超级计算机为项目载体的离线算力产业。可预见的是,随着新兴产业市场红利的不断释放,算力市场格局的不断优化,青海离线算力中心能够高效利用清洁能源,有效减少碳排放量,助力达成青海双碳目标。

全国高原生态数据中心。特指目前已建成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大数据中心,也是青海省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采集功能的大数据中心,并且所采集的数据也是国内独一无二的高原生态环境数据,是青海省的“特色数据”。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依托生态数据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全息监测、精准管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质增效注入动力。

总之,以“青供”融入“东数西算”的构想,既是基于青海在新发展格局中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也是对“东数西算”工程下通过算力网点的重新统筹实现数据中心合理布局的积极回应。以“青供”联通“东数西算”脉络,是青海高位融入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机遇,也是新的产业布局和新的发展版图中的新定位。在青海建立数据供应中心,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数据灾备、离线算力和生态数据服务,不仅有利于优化国家整体算力布局,带动产业上下游投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还将进一步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为“碳达峰”和“碳中和”作出青海的贡献。

二、以“青供”融入“东数西算”的优势分析

以“青供”融入“东数西算”,建设全国性“三大数据中心”,青海具有其他省份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无可比拟的清洁能源优势

青海省是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有着无可比拟的清洁能源,水电、光伏、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位居全国前列。“十三五”期间,青海省新能源装机实现年均32%的高速增长,青海海南、海西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全面建成。截至2021年10月底,青海电网全网总装机407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2485万千瓦,占比达到61%。

数据中心是耗能大户,一个超大型的数据中心每年耗电近亿千瓦时,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和能耗指标“双控”约束下,东部发达省份依托原有路径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面临瓶颈制约。近年来,国内外互联网巨头企业将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迁往温度较低、电价较便宜的区域已成为趋势。在双碳背景下,丰富的清洁能源将为青海省发展数据中心产业提供基础保障,这也是其他省份在短时间内难以弥补的差距。大数据中心的高耗能问题和青海省清洁能源的消耗难问题完美契合,能够实现清洁能源的就地消纳,形成了有效互补,从而促进相关产业的联动共享和共同发展。

(二)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与区位特点

青海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气候冷凉干旱,降雨少而集中。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促,年平均气温在5摄氏度左右,全年可通过冷空气来制冷,能有效降低电力消耗,符合大型数据中心建设一类地区标准。青海位居青藏高原西北腹地,属于地质灾害轻度分布区,不易发生高强度的地质灾害。青海土地资源丰富,相对寸土寸金的东部省份来说,建设大规模数据中心成本较低,可行性强。

同时,青海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主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西部通道、东西南北的桥梁和纽带,发展数字经济具有“一体协同、辐射全域”的独特区位优势。

(三)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正面临“东数西算”的布局调整,围绕数据中心重构网络格局为青海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青海省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催生了诸如全省首根镜像服务器的上线、西宁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的畅通、一批大数据项目的建成等一系列新基建的“排兵布阵”。这些利好形势下,紧抓“青供”的牛鼻子,加速数字经济发展,实现“两化”深度融入,青海必将大有可为,也将大有作为。

三、加速促进“青供”融入“东数西算”构想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

“青供”融入“东数西算”,能够加速促进青海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深度融合。在这过程中,数据资源的有效流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此,应加快清理制约数字资源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进一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数据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当前,青海省数字经济的发展虽然处于有“专人专管”的状态,但要么属于领导小组统筹全省数字经济发展,要么属于厅下设数字经济发展局具体负责相关事务,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度发展,数据资源的确权、开放、流通、交易、安全等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各个环节的相关标准和系统规整都需要更高权限和更高标准的宏观把控。需进一步探索在各级政府部门之间、政府和各相关企业之间形成共享共用的机制,建立统一标准的数据规范,落实数字资源的信息交换制度,简化各部门之间数据使用申请的流程,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数据的共用共享,破解数据孤岛状况。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全国省级层面已有广东、浙江、贵州等14个地区设立了省级大数据管理机构。以西部数字经济发展较好的贵州省为例,2014年6月,贵州省成立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省长任组长,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副省长任常务副组长,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正职任组员。2017年2月3日,贵州省公共服务管理办公室更名为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为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厅级直属事业单位。高规格的领导机构和高标准的管理机构,是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青海省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青供”融入“东数西算”的构想是从全国布局来定位青海的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该构想的落地,需要一个更高规格的领导和管理机构来组织落实,这样才能在推进过程中具备协调各方的能力和条件。

(二)进一步着手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实施

青海的大数据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基建项目,诸如,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青海分中心、国家科技数据备灾中心、青藏高原生态大数据中心、华为大数据中心、三大运营商大数据中心和三江源国家公园数据中心等,但如何激发这些数据中心释放更多潜能,合力助推青海数字经济发展是当下需着力思考的问题。这不仅需要这些中心自身顺势而为,完成转型升级,也更需要以“青供”为契机,为青海落地一批重点项目,以此形成轴心动力,汇集更多能量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扩大青海省建设数据中心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首先,可以通过资源换项目的方式推进各类大数据中心项目的落地。青海省打造的两个千万千瓦级再生能源基地,这两个基地可以源源不断向省内外企业配置相关能源资源,可以此为契机,以相关资源置换争取一些大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落地,这种资源换项目的方式是一种双赢互惠模式,合作空间广阔。

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对口帮扶的契机,积极对接并拓展合作渠道。对于承担帮扶的东部城市来说,在双碳和能耗管控的背景下,普遍存在灾备中心的刚需与本地建设局限性的矛盾,借帮扶来展现青海省“青供”优势,引进灾备存储项目,既能缓解东部城市压力,又能盘活“青供”资源,促进青海数字经济发展。

第三,结合青海省“十四五”发展规划,通过招商引资政策,争取全国重点城市市政类数据中心在青海建设落地,积极引进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主要业务的大型企业,在青海建立企业互联网数据计算与储存的相关工程建设和运营,形成带动和示范效应。

当青海省前期的各类数据中心和后期引进建设的各类数据中心形成一定的规模后,再向国家相关部委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时就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同时在引进外部资金进入时,同样拥有了成功案例的佐证,能够更好地实现“东数西算”中的“青供”定位,从而实现青海省经济发展的“换道超车”。

(三)进一步加大专项人才引进

人才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支撑作用。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加快布局数字经济、力争抢占数字时代先机,全球对以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和电子工程等技术流学科为背景的典型数字人才需求快速增长。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人才质量、存量与储备量之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和区位竞争的重要方面。

青海数字经济的发展,在人才引进方面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人才政策,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和措施,结合“东数西算青供”的特性,可以探索“云上办公室”“云上操作间”等模式,实现人在外地,工作在青海的特殊人才引进引智模式,助力青海数字经济的发展和为“东数西算青供”模式提供人才支撑。

(四)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数字经济建设

数字经济作为新兴产业,给社会资本投资开辟了新的道路。青海省自身经济条件不足,面对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建议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发展目标,围绕“青供”融入“东数西算”的构想实施,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精准实施改革政策措施,制定出台鼓励发展数字经济相关政策,谋划一批数字经济产业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和产业布局,推动青海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责编:刘沛然、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