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

凝心聚力铸党魂 笃行不怠谱新篇

——2021年黄南州组织工作综述

2022年03月10日11:33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2021年以来,黄南州组织工作在州委坚强领导和省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五个突出”,担当负责、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奋力谱写黄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是突出立根铸魂,领袖思想践行得到新提升。一年来,黄南州组织系统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州委主要领导带队下沉一线,以座谈会、专题党课、谈心谈话等形式,狠抓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深化党性教育“1+X”模式,用活“党课开讲啦”“学习身边榜样”等多种载体,一体推进各类学习活动,举办线上线下专题培训班50余期,培训党员干部近2万人次,实现了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常态化。

  二是突出严管厚爱,干部队伍建设实现新成效。坚持标准严格、选优配强,高质量完成州县乡村四级换届选举工作,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突出政治标准,提任、交流县级干部139名,晋升138名干部职级。实施年轻干部“123”计划,提拔使用40岁左右优秀年轻干部23名。把监督工作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对60家单位进行干部选拔事前预审,规范选人用人。严格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如实报告率92%。持续发挥好干部保健委员会作用,干部健康服务保障水平得到提升。积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考准考实领导班子和干部工作实绩。

  三是突出强基固本,组织体系建设取得新跨越。一年来,黄南州组织系统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导向,抓点带面、深耕细作,推动基层党建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落实抓基层党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机制和“2+10”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例会等制度。打造党建引领地方治理创新样板。推进“抓乡促村”提标升级工程,整合资金4196万元,改造200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乡镇“六化”和村级“六个基本”创建率100%。开展不合格党员排查处置,全覆盖培训新一届村(社区)“两委”成员,96.2%的村、100%的社区实现“一肩挑”。建立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机制,选配372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队员,村集体经济实现复壮提升。打造州级党群服务中心,深化“黄南先锋”智慧党建平台应用。创建“两新”组织“红色驿家”,承办全省“两新”组织黄南行观摩会,签约项目68项。疫情防控中,组建345支党员先锋队,设立807个党员网格区和1393个党员示范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四是突出人才改革,聚才引智工作再上新台阶。黄南州组织系统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人才优先发展融入全州“十四五”规划,深入实施“123”引才计划,依托青海省第二届人才项目洽谈会平台,引进绿色有机畜产品研究院等20个人才项目、90名高层次专家,引才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新高。实施人才“雏鹰”计划,定向培养基层农技、医卫、教育人才300名以上。开展校园引才工作,引进硕士研究生2名,优秀本科毕业生3名。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完成35名柔性专业技术人才选派工作。与天津市滨海新区签署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开创性地在州中学和州民族高中开办天津班。打造河南县绿色有机畜产品研究院、高原特色医学研究所建设与科技人才培养项目、绿色农牧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等人才产业发展载体,实现引进人才、接洽项目、项目聚才的良性循环。

  五是突出模范过硬,部门自身建设呈现新气象。把讲政治放在首位,持续建设忠诚于党的事业的组工干部队伍。开展组工讲堂8期,通过登台主讲赛讲比讲,引导组工干部成为组织工作的“多面手”“活字典”。深入推进“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开展基层调研30余次,帮助解决问题103个,切实提高组工干部为民办实事的能力。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派驻纪检组全过程参与部务会决策事项,推动“两个责任”落到实处。在省级以上刊物刊发信息稿件128篇次,被《青海信息》采编8期,《每日情况》采编6期;8篇调研分析报告获评全省组织系统优秀等次,2人获评《中国组织人事报》优秀通讯员;信息宣传工作在全省实现晋位升级,位居全州前列,组织工作标准质量持续向好。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实,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之年。全州组织系统将坚持锐意进取、狠抓落实,推动全州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奋力打造共同富裕的黄南样板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来源:中共黄南州委组织部)

(责编:陈晶、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世界屋脊看长城
  人民网西宁3月9日电 (张皓芃)青海省明长城始建于明代中叶,全长约363千米,是以明代西宁卫为主体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其主要分布于西宁市大通县、海东市互助县、海南州贵德县、海北州门源县等12个县(区)境内,总长363千米,共有敌台10座、烽火台115座、关隘4处、城堡46座。…
官方回应|这座隧道何时通车?
  “海东市循化县巴燕镇至金源乡的道路可谓是青海省出了名的坑洼路,短短几十公里的路要花两个小时,金源山上的路更是极具挑战,每次雨雪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行驶……”2022年2月24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向青海省海东市委书记留言表示,为了能替代这段路,金源隧道通车是全乡群众期盼已久的事,并希望隧道能早日通车。 截图自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海东市相关部门在收到群众留言后,责成化隆县交通运输局第一时间对留言进行回复,在回复中明确金源隧道3月10日组织召开复工会议,计划隧道正式通车时间为6月底,7月初。…
张周平委员:规划建设中国西部绿色能源典型示范区
  我国西北地区光、风资源富集,可供建光伏、风力发电的土地较多,风电、光电发电量占比已达西北总发电量的20%左右,特别是青海,风电、光电发电量占比达30%以上,发展前景良好。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青海省委主委张周平认为,由于可利用水电资源较少、水电站规模小,受水光容量配比限制,丰富的风、光、热电能难以依靠水电平衡形成绿电得到利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