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发扬好传统 展现新风貌 谱写新时代服务青海新篇章

——中组部、团中央第21批来青博士服务团综述

郑思哲
2021年12月20日09:17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年都会从五湖四海而来,集结在壮美的青海高原,用他们的才华与智慧,谱写着以智援青的新篇章。他们就是中组部、团中央持续选派的来青博士服务团。

  一年来,由27名成员组成的第21批博士服务团,服务于我省的教育、卫生、科技、金融、政府部门等领域,立足各自岗位,在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谋发展、做贡献,“以服务者、创新者、奋斗者的姿态去拥抱未来”,把初心和使命落实在岗位上、体现在行动中,在各自领域施展才华、献智献策,在高原上绽放青春,收获成长,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博士服务团的新面貌,为助推青海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当好“智囊团”

  注入青海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如今的青海,正向着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目标不断迈进。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也需要统筹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福祉。而这正是来青博士服务团面临新课题、新挑战时选择的新目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博士服务团成员王淑丽多次到青海盐湖股份有限公司及生产一线实地调研、问诊把脉,深入了解目前生产面临的需求和现存技术难题,提出了科研课题《察尔汗盐湖资源精细化、高效开发利用应用基础研究》,为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提供研究支持。同时,王淑丽还积极促进交流与合作,协调选派单位派出4名博士分别服务于盐湖集团的地质勘查、选矿工艺和生态保护等相关领域,建立“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察尔汗盐湖中试基地”,为盐湖开发与生产提供资源保障,实现了生产的降本提质增效。

  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加之我省医疗条件相对落后,来青博士服务团很大一部分成员为医疗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的到来不仅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先进的医疗服务,更为提升青海医疗水平做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

  博士服务团成员李军在挂职的青海红十字医院,建立起我省第一个“胸部肿瘤多学科联合门诊”,并架起与国内多学科肿瘤专家业务协作桥梁,让每一个进展期肿瘤患者都能得到多学科协作诊治,同时让医务人员建立多学科规范化、多角度全方位的权威化治疗理念。他还深入我省多个州县医院调研,协助当地肿瘤医疗单位建设肿瘤学科,推动基层肿瘤学科建设。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医师,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冯强积极策划成立青海省结直肠癌筛查科普教育基地,使之成为国内首家结直肠癌筛查科普教育基地,使我省针结直肠肿瘤早诊早治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来青的医学博士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还努力将我省的藏医药推向全国。

  鲍艳举博士编写了汉文版科普著作——《走进藏医》,分别从基础理论、三因学说、藏医学病因、藏医解剖学、藏医体质学、藏医诊断学、藏医治疗学、藏医学与中医学的比较、藏医学文化内涵九个方面全面介绍藏医学相关内容,向大众介绍藏医学,以进一步保护发展藏医学这一民族医学瑰宝。

  这些只是来青博士服务团服务青海、服务青海人民的一个缩影。

  助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帮助企业破解难题、推动我省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协同打造医学多学科诊治团队和基地建设……来到青海后,博士服务团成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在各自领域施展才华、倾囊相授,持续为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医疗事业及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和贫困地区增收致富等方面注入新动能,作出了新贡献。

  扎好“同心结”

  绘就青海高质量发展“同心圆”

  对于来青博士服务团而言,发挥才干实属本分,真心帮扶方显初心。在青海一年的时间里,博士团所有成员全身心融入到青海的发展当中,感触这里的真实,感受这里的需要,全心全意为青海的发展尽己所能。

  来青博士服务团中年龄最长的王轶博士,在青服务期间上高原,下基层,在送医下乡的路上,在救死扶伤的病床边,耳濡目染了党的光辉给高原带来的历史巨变,给高原人民带来的福祉健康,受党感染,被党感召,郑重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第一名在青服务期间入党的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责任。青海赋予了我新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以后我将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作出更大贡献。”

  助力地区发展,奔赴西部援青。这是他们肩负的政治责任,也是他们担负的历史使命。来青博士服务团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在服务青海的伟大实践中,牢记使命嘱托,扛起责任担当。

  博士服务团成员王睿有着丰富的新冠肺炎一线救治经验。在我省前段时间出现新冠肺炎患者后主动请战,积极参加省市新冠肺炎的救治和防控工作。他不仅作为专家组的成员参加了常规会诊工作,还全盘负责挂职的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疫情期间密接和次密接者的收治、发热门诊和核酸采样点等重点区域院感防控工作,为打赢西宁市疫情阻击战奋不顾身。

  在青期间,博士服务团全体成员积极参加青海省专家人才联合会组织的“青海情·海西行”、“青海情·海东行”等考察服务活动,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出谋划策。戚继荣、聂广明、余康3位博士利用援派地区及单位优势资源赋能脱贫攻坚,持续为青海省高等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及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李军、蔡晓辉、吕悦晶博士为工作在海拔3600米—4300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养路工人建立特殊职业高原健康高危职业工人档案,开创了为“高原特殊工种高危职业工人”建立健康档案的先河。曹戌博士协调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赴青开展“东方之心青海行”活动,为3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费开展义诊手术。戚继荣博士联合江苏援青指挥部“心佑工程”,在海南藏族自治州筛查先心病患儿并救治先心病患儿78名。

  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通过挂职洒下汗水和收获的同时,博士们也深深地爱上这片高原厚土。博士服务团成员牛云在日记里写道:“援青工作于我而言是一种磨砺,是一笔宝贵财富,让我精神上成长,能力上提升,担当中作为。”

  拓展“朋友圈”

  构筑青海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一年的服务是卓有成效的,但却是短暂的。发挥博士服务团辐射网、资源网、技术网优势,通过他们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和优质资源助力青海未来发展,这样才能发挥博士服务团的最大效能,为青海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我省举办的第二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上,博士服务团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其中,在林草建设、荒漠化防治、盐碱地综合治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创新、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湟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盐湖镁资源高效利用制备高性能镁质耐火原料/材料、青海省重土壤金属元素污染评价与调查、矿产资源普查研究、生态保护、医学人才团队、青海高水平医院建设、青海地区新生儿人才培训和医疗持续质量改进等方面,成功促成25个项目签约。

  博士服务团成员聂广明立足青海大学承办“盐湖化工平台建设研讨会”,邀请院士14人及全国知名专家5人,为破解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卡脖子”难题开展研讨座谈,提供宝贵意见。博士服务团成员于炳飞促成了中国地质大学与青海省自然资源厅、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的战略合作,为青海的生态强省战略提供基础研究支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博士服务团”,博士服务团成员各显其能,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为我省高质量发展培养本地人才队伍。

  李军博士挂职期间,在青海多家三级医院完成无“瘘”等并发症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几十台,培养多个医疗单位的学科团队,把之前我省的一些疑难手术变成常规手术,确保把打开“大手术、难技术”的外科钥匙留给青海。“走过几家青海的医院,就培养几个过硬的学科团队,让技术落地。”李军说。

  于炳飞博士在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开展地学科研和“大地质”工作期间,帮助单位成功获取了多个项目,并从选派单位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地质调查院带领四名锰矿勘查专家与省有色地勘局进行野外项目合作,共同开展青海省格尔木市磨石沟地区锰多金属矿普查,取得了锰矿找矿突破并成功申请到省级项目的第二年度续作,同时培养出了多名优秀的本地地质人员。

  在青海大学,博士服务团成员聂广明协助高校注册成立了青海省高校第一家资产运营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青海大学科技教育集团有限公司,打造了高校资产运营管理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平台;董志山博士协助青海师范大学成功申请到“数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有力推动了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青藏地区乃至西部民族地区的数学学科发展,也为青海省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应用方面支持。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一年里,博士服务团全体成员始终牢记使命重托,用心用情用力,在促进项目合作成果,在培养本土人才上倾注心血,切实把工作场所当做人生修炼的主战场,积极投身美丽新青海建设,真心融入青海,实干发展青海,倾情奉献青海,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牢记使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党尽职的要求。

(责编:陈明菊、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青海大通、平安两地登上水利部“红榜”
  人民网西宁12月17日电 (杨启红、谈林明)近日,本网从青海省水利厅获悉,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海东市平安区登上全国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 据了解,大通县通过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了适合县情实际的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创建专业化管理和社会化维养结合的工程管护模式,提升水库管护效率和质量,组建高效稳定的水库巡查管护队伍,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提高管护效率。…
上市十年 助力青稞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西宁12月17日电 (陈晶)12月15日,2021天佑德青稞酒董事长媒体交流日活动举行,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银会、总经理鲁水龙就自建青稞基地、节能减排、践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向媒体展示了近年来公司发展成就及未来发展规划。 媒体交流日活动现场。…
1.26万余件实事让西宁百姓幸福感“节节高”
  人民网西宁12月17日电 (陈明菊)实施1.1万余户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和3.6万户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新建5个中央厨房、20个爱老幸福食堂、50个农村老年之家和10家托育机构……12月17日,西宁市举行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西宁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西宁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整体情况及取得成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