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 创造高品质生活
西宁市全力做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检工作
近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青海省财政厅采取座谈交流、实地查看、查阅资料等方式,对西宁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进行了复检。
复检现场。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供图
检查组分别赴西宁市文化馆、西宁市图书馆、城北区小桥街道综合文化站、城西区五矿天地巷子五峰书院、城西区文亭巷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湟中区李家山镇综合文化站、湟中区李家山镇岗岔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城东区、城西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开展了专项检查,就场馆建设、设施配备及服务供给等情况进行跟踪问效。
自2016年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西宁市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石,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和创新发展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完善符合西宁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加强示范区管理,推动示范区创新发展,示范引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面升级,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群众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为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复检现场。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供图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文化馆9个、图书馆9个、博物馆14个、美术馆2个、科技馆1个、大剧院及影剧院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0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917个、农家书屋917个;安装“户户通”设备19万套,全市广播覆盖人口207.73万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39%,电视覆盖人口208.21万人,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62%;各类体育场地4855个,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72平方米。在第五次文化馆评估定级公示中,西宁市文化馆获评一级馆,五区两县文化馆均获评三级馆,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所有文化馆全部获评等级馆的市州。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扎西对西宁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在提升公共文化场馆硬件设施水平、丰富文化服务供给等方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西宁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提出了要求。下一步,西宁市文旅系统将以此次复检工作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加快完善示范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体系,进一步提升示范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不断深化示范区品牌活动建设,持续增强示范区文化队伍建设,强化示范区创新发展财力保障,全力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新发展,全面开启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建设新征程。(来源: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青海大通、平安两地登上水利部“红榜”
- 人民网西宁12月17日电 (杨启红、谈林明)近日,本网从青海省水利厅获悉,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海东市平安区登上全国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 据了解,大通县通过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了适合县情实际的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创建专业化管理和社会化维养结合的工程管护模式,提升水库管护效率和质量,组建高效稳定的水库巡查管护队伍,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提高管护效率。…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