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州县动态>>西宁>>魅力新湟源

湟源县职业技术学校调查分析

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前景的展望与思考

中共湟源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湟源县职业技术学校
2021年10月

2021年12月10日11:58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起构成了我国教育的完整体系,缺一不可。无论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湟源县职业技术教育在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等方面还得深思。

一、基本情况

湟源县职业技术学校始建于1983年,建筑面积1.9万㎡。2006年7月被青海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青海省“地方职业技能鉴定站”。学校承担着“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下岗工人再就业、农村剩余及新增劳动力转移等社会短期培训;中等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本、专科)教育工作;社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基本情况如下:

(一)人员编制

目前,湟源县职业技术学校核定教职工编制27名。现有教职工71人(在编在岗教师34人,外聘教师31人,外聘职工6人),在职教师40岁以上24人,30岁以上10人;副高职称7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12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0.2%。

(二)岗位设置

1.管理岗位:校级领导5名,其中党支部书记1名、校长1名、副校长3名;中层管理岗位7名,其中办公室1名、教务处1名、学工处1名、总务处1名、招生就业办1名、成人教育办1名、党办1名。2.处室副主任岗位5个。3.群团组织:工会、团委会。4.中职教学岗位66个,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其中公共课41个,专业课25个。公共课又包括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等)、艺体课(音乐、体育、书法等)、必修课(就业指导、计算机应用等)。专业课是指各专业各班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包括实验实习课。5.社会短训和社会职业技能鉴定岗位。社会短训方面:承接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乡劳动力培训项目;县扶贫开发办公室“雨露计划”短期技能培训项目;县残疾人联合协会残疾人培训和扫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方面:职业技能鉴定工种有中式烹调师、美容师、美发师、焊工、客房服务员、抹灰工、保育员等七个,承接社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中职学生职业技能鉴定。6.成人专本科。湟源县广播电视大学始建于1998年,是由县人民政府举办、国家开放大学和省广播电视大学主管并进行业务指导的面授加网授开放式教育。一方面教师通过网络在线教学、直播教学、视频点播等方式线上辅导学生学习课程;另一方面班主任和教师利用假日组织学生面对面授课辅导。学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全省成人开展本、专科学历教育。学校建立了网络在线教学、教学直播、视频点播等教学资源和教务管理系统,形成了覆盖全县城乡的办学网络。从2020年春承担了全县村干部素质学历提升工程教学,现有培训学员91名。管理人员1名,兼职教师3名(编制为中职教师),外聘教师19人(中职外聘教师兼职)。

目前,师生比为1:29,与其他市属公办中职学校相比,师生比是最高的。正常为1:12或1:16。

(三)专业设置

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学校现有师资和设备,开设了幼儿保育、老年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机电技术应用、物业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中式烹饪与营养膳食、美发与形象设计、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青绣(皮绣)、会计12个专业。

(四)学生结构

(五)2021年毕业生情况(就业情况)

二、湟源县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调整产业结构、经济转型发展、教育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湟源县职业教育坚持从宣传引导入手,从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从提高教育质量上发力,从落实上下功夫,确保职业教育为全县脱贫攻坚和追赶超越作出积极贡献。

(一)强化政策保障

1.加强领导,营造制度环境。积极发挥政府保基本、促公平的作用,通过召开县级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传达《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同时,加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着力营造制度环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激发学校发展活力,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2.加大投入,扩大社会影响。从财政投入、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就业、扶贫助学、社会短训等方面,全方位研究、协调、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使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资金投入等方面有了新突破。3.强化考核,落实目标责任。实施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制定了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同时,把职业教育发展作为考核指标纳入年度目标责任,为职业教育的正常运转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学校管理

逐年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学校常规管理,严格督查、考核和落实各项制度,完善督查机制。坚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改善办学条件为基础,以职业道德及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狠抓课堂教学改革、加大实践技能训练和就业工作。截至目前,9名教师取得国家级专业培训证书,22名教师取得省级专业培训证书,15名教师取得市级专业培训合格证书,11名教师通过培训取得“双师型”教师证书。毕业生获得“双证书”(毕业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就业率均达98.6%以上。学校曾荣获省级“绿色学校”、县级“文明单位”“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学生在省市级技能大赛中,共获奖112项,尤其是民间工艺(羊皮绣)专业学生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展示比赛中共获奖7项。近年来,向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累计8000余名,其中本科、专科、中职学历生2000多名,各类社会短训6400多人(次)。通过鉴定站进行职业技能鉴定4100余人(次),取得中初级职业技能证的3400余名,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农牧民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紧抓德育工作、树立良好校风

湟源县职校坚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和“德能兼备”作为培养目标,深入研究学生现状特点和用人单位需求,提出了“构建立体德育、彰显职教特色”的工作目标,全面加强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一技在手、就业无忧,身有特长、成就有望”的新成才理念和“以特长成就人生,以技术服务社会”的新价值观念,着力解决社会存在的“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能力”的问题,正确引导家长把学习基础理论差,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送到职校进行职业教育,发挥其所长。学校因人施教,真正做到了“以课堂知识传授为辅,技能实训为主”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过硬的技能本领,有理论基础知识,深受社会企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努力把理论上的差异生培养成为动手能力强的特长生。

(四)优化专业结构,合理设置专业

根据市场需求,实地考察省内各大企业,合理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推进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近年来,新开设化学分析与检验、旅游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高铁乘务等专业。同时,加大对学前教育、焊接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中式烹饪等重点专业的投入,重点扶持民间工艺(羊皮绣)专业,努力打造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另外,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市场需要,积极拓展面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及西部大开发工矿企业发展的新专业,改革调整现有专业,优化专业整体结构,增强适用性。专业设置体现出长线和短线结合、以短补长;主干与辐射贯通,滚动发展;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互补,多元结合;宽口径与窄口径并存,以宽为主的特点。同时,力争2至4个专业达到骨干示范性专业水平,并努力使其它专业发展形成特色。

(五)以市场为导向,拓宽就业渠道

1.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按照1:1的职普比例分配初三毕业生招生名额。2.积极参与职教集团各项活动,与有关企业召开校企合作会议,拓宽合作项目及内容。3.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主动出击,多方联系,积极实施“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多元化的校企合作与共建模式,认真做好毕业生的就业、顶岗实习工作。4.通过召开用人单位座谈会、企业人士与学生座谈会、开办校园专场招聘会等多种形式,为毕业生寻找就业出路,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近三年,湟源县职校毕业生577名(2019年毕业206名,就业206名;2020年毕业226名,就业226名;2021年毕业145名,就业145名)其中,省内就业408名,省外就业169名,就业率100%,对口就业率达100%。5.严格考核鉴定程序。每年完成职业技能鉴定近800名、职业技能培训近500人(次),并与县扶贫办签订“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协议书”,完成餐饮服务、民族舞蹈等10多个工种的培训工作。

(六)建立救助制度,提供助学保障

成立了以湟源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教育局、财政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教育局相关处室负责人与各校校长为成员的“湟源县贫困学生救助领导小组”,积极落实湟源县职校贫困生救助制度。截至目前,共为6460名学生发放生活资助金64.045万元;为9402名贫困生免收学杂费近940.2万元;为8916名学生免收住宿费、上机费40余万元,发放学校奖学金2万元,特困补助金8万元。使湟源县城镇和农村的中职贫困学生,真正享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为学生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制约了湟源县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师资力量紧缺

目前,学校在籍学生1480多,由于办学条件的改善和专业质量的提升,社会认可度大幅提升,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师资力量紧缺:1.专业教师紧缺。目前学校的专业教师大部分都是文化课教师经培训后上岗,冲击了文化课的教学。2.教师评定职称难。教龄达15年的老师未晋档晋级,导致职业倦怠等问题。3.学校宿管员、保安,不能满足学生管理需求,授课教师周课时达到20至25节,夜间还要轮流值班,身心疲惫。4.外聘教职工多,相应的报酬开支大,冲击了办公经费支出。5.无法派遣教师脱岗外出进修学习,制约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二)办学经费不足

近年来,学生实训耗材费用需求呈上升趋势;实训基地、实验设施设备以及大量的材耗,办公费、水电费、取暖费以及校舍和各种设施的维护、教师出外学习培训、班主任经费、聘任教师工资等,财政投入不足,学校发展难,影响了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效果。

(三)学校基础设施仍需完善

1.没有国家规定的标准化400米田径运动场、足球场和室内体育馆;无法开展学生体育健康的教育教学,只能以班级为单位,分散在校园内的各处空地上进行。2.现只有两栋实训教学楼,学生理论课教室少、教师办公室空间狭小,办公拥挤;无图书阅览室只能改造教学楼连廊;无容纳100人以上的多功能室。3.部分专业实训基地、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等。

(四)产教融合还不够成熟,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度不高

缺少与大型企业、知名企业的合作,企业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的实训中心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还停留在低技术、低岗位、低层次层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参与度较低,加之学生实训过程中涉及到学生管理和生产安全等方面的因素,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度不高。

(五)学生层次广、类别复杂

1.职业教育的学生多半是学困生,缺失家庭教育,学习能力差,难于管理。2.对农民工短训教育、培训对象的组织,政府行政指导和支持力度不够。

四、对策

(一)尽快制定符合时代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编制标准。

建议省委编办开展调研,根据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和特点,研究制定区别于普通高中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核编标准。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

利用电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社会解释职业教育的专业术语、教学模式,积极推介职业教育典型经验,使社会公众不断加深对职业教育的了解,最终使他们转变观念,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视同仁。同时,大力宣传湟源县职业教育近几年来取得的成绩、职教战线上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大力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风尚,在全县营造出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把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发展纳入“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规划。要像重视经济工作那样重视职业教育工作,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好职业教育工作。统筹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劳动就业、人力资源开发协调发展。造就一大批与湟源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为湟源县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和储备一批技术人才。

(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理顺职教管理体制

1.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统筹和协调,建立起政府牵头、部门分工、相互合作、各负其责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机制。由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组织培训对象,教育部门和职业技术学校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人社部门负责培训后的就业安置,从而理顺教育与其它相关部门的责任关系,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2.政府应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开辟多元化融资、筹资渠道发展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确保职业教育经费来源的稳定和逐步增长。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教育质量

1.培养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使其整体办学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鼓励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相关专业学位,提高学历层次。2.建立教师驱动机制。积极面向企业,面向社会,招纳贤士。通过合理流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优秀专业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兼职。聘请一些行业的专家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

(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确保职教人才培养规格

坚持优化专业结构和提高专业质量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学边做。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旅游服务与管理实习中心、综合行政办公楼、风雨操场、运动场、智慧校园、校园安防系统、图书室和阅览室,强化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着眼于挖掘办学潜力,盘活教育资源,积极做好专业实训基地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和奖励。另一方面要走开放式建设的路子,探讨建立与对口行业、企事业合作的校外实践实训教育基地,以提高在校学生和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或农民技术员培训基地,努力办好一批直接服务“三农”的专业,扩大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开展“订单培养”。积极推行“企业与地方政府订单,教育做单,企业与地方政府买单”的做法,更好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六)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优质生源

以企业“订单”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计划。职业学校与企业深层次结合,在企业定“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参与定人才规格、定课程计划、定评估标准,使企业“订单”不仅仅是一张“用人”的预定单,而是包含着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到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在内的一整套培养计划,真正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一是专业设置与改造,学校应在企业参与下,适时调整专业,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增强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以求得生存,争取发展。二是课程开发与建设,学校与企业应联合组成课程开发组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要求,以及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变化的需要,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共同确立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方案、选择课程内容,并共同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做出必要的规定。三是共建实训基地,突出技能培训,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职业教育要把握机遇,大胆改革,开拓创新,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才能全面推进湟源职业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责编:陈明菊、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