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以精准举措推动干部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近年来,乌兰县以“精准问需、创新方式、跟踪问效”三项举措推动改进和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锻造一支信念坚定、能担使命、真抓实干、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准问需,变“一锅炖”为“分餐制”。开展以“问内容需求、问方式需求、问师资需求”为主要内容的调研摸底工作。针对各单位、部门“一把手”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意见建议;针对一般干部采取走访谈话、座谈交流、意见征集等形式,摸清履职需求,综合形成需求清单。以干部教育培训需求为导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围绕产业转型、现代农牧业发展、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民宿打造、打赢“三大攻坚战”等有针对性的设计培训专题和教学课程,分类确定重点和常规培训班次,科学制定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确定每年度差异化主体班次40余期,做到按需施教、按需规划,增强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统筹安排、分级负责”的原则,激发各职能部门能动性,将培训责任分解到有关部门,定期对计划内培训班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到位并取得实效。今年以来,先后举办科级干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轮训班、人才工作者综合能力提升班、柴达木双峰骆驼产业、乡村振兴履职能力提升等培训班6期。
创新方式,变“单一教”为“多样学”。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采取“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线上”依托网络资源优势,利用中央党校教授优质课程资源、青海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强国、乌兰党建等学习平台,组织全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网上学习,主动“充电”。“线下”依托县委党校师资库资源,邀请能力强、经验足、业务精的业务骨干集中授课,综合运用“解读理论要点+剖析现实案例”的方法,避免脱离实际的“空对空”教学,给参训干部实打实收获,进一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推行“课堂讲授+现场教学+讨论交流”“集中培训+网络学习+实践锻炼”的立体教育培训模式,打造乌兰县委党校动态主题教室,将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党内政策法规、最新党内重大论述等内容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课程,确保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在党校教学安排中不低于总课时70%和党性教育课不低于总课时的20%。制定领导干部上讲台实施办法,领导干部讲课课时不低于总课时的20%,推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到县委党校上台讲课,充分运用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课程比重不低于30%,增加自学和研讨时间,让干部不仅接受知识,更要主动思考,促进知识内化,提升培训对工作的促进效果,实现培训的“精准滴灌”。
跟踪问效,变“软任务”为“硬指标”。坚持干部教育培训的成果要落在提升实效上的工作理念,打破干部教育培训“走过场、混日子”“培不培训无所谓、培训前后一个样”等怪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乌兰县干部教育培训成果跟踪评估检查办法》,统一《乌兰县干部教育培训成果跟踪评估表》,由乌兰县委组织部评估培训成果,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成效。在规范干部教育培训成果跟踪评估程序上,推行“两监督三评议一回访一研判”工作机制,即跟班学习人员、授课老师日常监督,检验参训干部课堂表现;干部自评、组长初评、支部(班委)审评,检验参训干部学习领会情况;干部受训结束后,向派出单位回访参训干部工作实绩;乌兰县委组织部专项研判,检验参训干部培训实效。探索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综合记录干部课堂表现、学时统计、工作思路、学用转化情况,并与干部评先选优、职级晋升、选拔任用挂钩。针对评估不合格的参训学员开展“回炉”教育,对培训后能力素质仍然不明显、工作无起色、群众意见较大的干部进行问责,给予诫勉谈话、调整工作岗位等处理,以刚性约束督促形成学习自觉。(来源:乌兰县委组织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