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实又走心,让“难事儿”不再难

2021年06月28日09:11  来源:青海日报
 

美丽峰堆乡。青海日报记者 程宦宁 摄

  6月,海东市乐都区峰堆乡,到处绿意盎然,成片的农田里种满了秋马铃薯,条条硬化路通到一座座墙上画着涂鸦的农家小院……

  “我们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历史结合现实学、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行动见成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既要入脑入心,更要见言见行。坚持学习教育与实践同步推进,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峰堆乡党委书记谢国华带领全乡党员干部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实际行动。

  峰堆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由于耕地面积的80%为山地,所以马铃薯种植成了全乡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也被称为“马铃薯之乡”。

  峰堆乡上账房一村更是种植马铃薯的“佼佼者”。眼下正值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阶段。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立足本职岗位,村党支部书记郭占福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为民便民服务,带领党员走入田间地头,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和法律法规,指导村民除草、施肥。

  “郭书记你看我家地里的虫害是不是越来越严重了?”

  “没事,你别紧张。这种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和块茎,这几天你增加磷钾肥施用量,及时移除病残枝,然后用药剂进行喷雾,效果非常好。”

  农户的各类问题,郭占福都会一一耐心作答。

  郭占福还是乐都区合瑞顺洋芋良种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2014年,刚刚踏入马铃薯种植行业的郭占福打破传统,自己投资1.5万元到西宁互丰公司购买微型薯30000粒,种植了0.667公顷的马铃薯种薯,当年收益8.5万元。2015年实现互联网线上销售7.2万元,开辟了峰堆乡马铃薯线上销售的先河。2016年通过海东市轻工担保有限公司融资100万元用于种植马铃薯。2017年通过租赁群众撂荒地、流转土地、土地入股等方式,逐步形成了合作社+农户种植模式,种植马铃薯66.7公顷,通过土地托管或半托管方式种植马铃薯80公顷……

  7年后,郭占福已经从“门外汉”变成了种植“专家”。用他的话说,就是要让“土蛋蛋”变为农民致富的“金蛋蛋”。

  郭占福作为一名党员,每走一步都不会忘记村里的人。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上阳洼等村101户村民先后入社,成为合作社社员。社员种植的马铃薯,合作社以市场保护价进行统一销售,打消了大家会不会有销路的顾虑。同时,交通便利处平整土地2公顷,硬化地坪0.3公顷,为群众免费提供了马铃薯销售场所。2016年以来,郭占福每年雇佣的贫困户达到5000人次,先后支付贫困户务工费用就达160万元,涉及的贫困户覆盖峰堆、瞿昙、城台三个乡镇13个村。为了让更多的贫困户掌握种植技术,郭占福出资先后组织10名贫困户到四川、陕西等地参加马铃薯种植专业培训,培训后他们不仅掌握了种植技术而且帮助其他群众进行现场示范,基本实现了种植管理人员专业化。

  如今,种植马铃薯已经是全乡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农田灌溉尤为重要,但是红沟门村、熊家村和李庄村属峰堆乡水渠的下游村,前期因水渠年久失修,导致13.3公顷土地无法灌溉。

  “种0.06公顷的马铃薯有近4000元的收入,当时不少地撂荒。”峰堆乡党委书记谢国华说,乡镇资金有限,我们就向上级反映,乐都区副区长吴德胜得知情况后,争取到中国信达公司帮扶资金40多万元,其中23万元已经用于红沟门村和熊家村修水渠,今年3月份村民开始陆续种植马铃薯、大蒜等。

  水渠修好后,村民们引水浇地,干枯的庄稼地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后,为带动经济发展,峰堆乡又从村容村貌整顿入手。

  峰堆乡家家户户种马铃薯,每年的“洋芋花节”吸引不少游客前往观赏,但乡道路面狭窄,造成很多不便,后来在省委统战部积极协调帮扶下立项修建水峰(乐都区水磨湾至峰堆乡)公路。

  要扩建就需要对一部分村民的房子进行拆迁,峰堆乡的党员干部迎难而上,积极落实国家拆迁补偿政策,深入辖区内各村社基层一线,调研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研究制定《峰堆乡拆迁征地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整体部署,快速推进,进村落实工作机制,3人一组,深入农户宅基地开展排查、测量、登记工作。截至目前,测量登记庄廓400户,完成拆迁协议签订400份,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协调沟通交流,确保补偿款项第一时间落实到农户手中,切实保障维护农民权益。

  谢国华说:“目前已开工,公路建成后宽达11米,连接五个乡镇,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

  除此之外,峰堆乡结合实际,清理全乡各类生活垃圾3.7万立方米,建成垃圾分类堆放点8个,清理沟渠约10公里,为家庭有实际困难的民众评议新增五保、低保,发布就业招聘公告20次,为30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

(责编:杨启红、刘沛然)

推荐阅读